國家博物館裡為什麼會珍藏著一塊土?專家:它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我國古代手工業技術精湛,因此當我們參觀博物館時通常見到的都是一些精美的文物,無論是先秦的青銅器,漆器還是後來的瓷器,都向後世展示著高超的工藝。但有一些文物能夠現身於博物館卻讓人覺得十分詫異。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

國家博物館裡為什麼會珍藏著一塊土?專家:它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國家博物館裡為什麼會珍藏著一塊土?專家:它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事情還得從這件土塊的“出生”說起。據北京市的考古檔案記載,早在1918年,瑞典科學家安特生和我國的考古專家一道,就開始在北京房山區郊外的龍骨山考察,並且還發現了多處史前遺蹟。緊接著,專家們又經過了數年發掘,先後出土了3顆人類的牙齒化石,通過科學鑑定其年代距今約70萬年,並將其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簡稱北京人。


國家博物館裡為什麼會珍藏著一塊土?專家:它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面對如此早的人類的遺蹟出現,人們表示非常感興趣,想要探索他們的生活。很多人想要了解北京人在那時是否會用火,而這點也被許多外國專家質疑,認為北京人不可能會用火。


國家博物館裡為什麼會珍藏著一塊土?專家:它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而隨著我國考古工作的深入,北京猿人用火及保存火種的能力被證實在遺址清理工作中,除了火塘、燒骨、燒石等等用火遺物,我國考古學家在猿人洞第4層中找到了深達6米的“灰燼層”紅土。簡單地說,紅土就是被火灼燒過的土,即在地上生火後留下的痕跡。


國家博物館裡為什麼會珍藏著一塊土?專家:它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因此,這也說明了當時的“北京人”,是會使用火的,並且還會管理火。而國博中那塊讓很多人都“看不起”的土塊,就是專家們從遺址中取回來的灰燼樣本。由此可見,文物的共同特徵,不一定是都有精美的外觀,高超的工藝,或者極大的價值,而在於文物能為我們提供什麼樣的歷史信息,然後這種信息又讓我們對過去的歷史。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