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倘若考上了武状元,就能当上将军吗?他们太难了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文”考试和“武”考试。我们对文举考试很熟悉,但对武举考试却很陌生。我们不禁要问:如何选拔武术人才?朝廷是否以“举重”为主要考核项目?


北京有这样一个博物馆,陈列古代科举考试。其中有几块方石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原来,这是古老的武功考试器材——掇石。这块岩石有半米高。岩石中部被挖空,便于玩家抓取。石头上还刻有字,包括参与考试的时间、石头的重量,还有一些祝福语。

古时候,倘若考上了武状元,就能当上将军吗?他们太难了

清朝博物馆收藏的石刻有“光绪辛卯年制”和“二百二十斤”。石头中间刻着“得意青云路”,这是给考生夺冠的祝福。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举重就有记录。当时人们称之为“翘关”或“扛鼎”。翘关,顾名思义,就是抬门栓,而扛三脚架就是把铜三脚架抬过头顶。这两样东西都有几百公斤重,能完成这项工程的人都是当时的伟人。

在唐代,举重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一项工程。武则天时期,为了让人们记住国力的重要性,她设置了武术。长安二年,武则天也在考试中加了“翘关”。据新唐朝的记载,除步射、马射、马枪和负重项目外,还有“翘关”项目。这里的“关”不是锁城门的门栓,而是武功考试专用的棍子。这根棍子长7尺,直径3.5寸。

武功考试的考试标准是,考生必须举起一根棍子,连续举起十次。

古时候,倘若考上了武状元,就能当上将军吗?他们太难了

宋朝时,开国皇帝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决定重视民事考试,约束军事考试。他们将在武术考试中加入博弈论来评估考生的文化水平。此外,宋朝政府取消了力量测试,代之以骑马和射击。骑射中使用的弓箭手和箭也将按体重分级,不同体重的人将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宋朝以前,并没有“武状元”。第一个武状元诞生于宋神宗时期。他叫薛奕,福建人,后来死于西夏之战。

元朝时,统治者不相信汉人。他们怕汉人手里有武器,更怕学武功。因此,他们干脆取消了武术,以免“养虎为患”。明朝时,朱元璋不赞成文武齐开,所以他只开了“文”考试,并制止了“武”考试。直到天顺八年,明朝才正式推出武术。此时,武术考试的重点是弓箭、马术和博弈论。万历年间,国境屡遭惊吓,朝廷加强了武功,希望选出合适的人才送到前线。

崇祯四年,朝廷又在武考试中增加举重。这一次,举重不再是棍子举重,而是石头举重。其中,刀重有80斤、100斤、120斤三个等级;石重也有200斤、250斤、300斤三个等级。此外,还包括马步箭、枪、刀、剑、戟、拳、刺;兵营、水雷、火药、战车;战争艺术、天文地理。

古时候,倘若考上了武状元,就能当上将军吗?他们太难了

清代是武术的鼎盛时期。满族人习惯了骑马的生活,所以他们自然非常重视武术。根据清代科举考试的记载,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种,一种是考骑马和射箭,一种是考技能和勇气,一种是考战争艺术。”“技术勇敢”包括拉弓、挥舞刀枪、举重,所有这些都是对力量的考验。

如前所述,刀石分为三个等级,弓也分为三个等级:80斤、100斤和120斤。考试中,考官对考生的动作有明确的要求,即“弓必须完全打开三次,刀必须在胸前和胸后舞动,抬石头必须一只脚、不能让膝盖或胸部落地”。

古时候,倘若考上了武状元,就能当上将军吗?他们太难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国军的人才需求并不是完全靠武术来满足的,武术界的官员也没有文举界的官员那么受重视。

历史上的名将大都来自武考,而历史上的名臣大都来自科举。武举的称谓与文举相同,如武秀才、武举人、武状元等。清代,武举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与文考相同。考生需要通过地方考试才能参加地方考试。那些通过地方考试的人可以成为“武举人”。

这些武官也可以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比如会议和宫廷考试。如果候选人能在考试中获得前三名,法院可以授予他们正式职位。”《清史稿》记载:“一甲进士被授副将军、将军、游击队,二三甲进士被授守备、署守备”,然而,武术并非军官的“正道”本源,只是“杂道”本源,他们的仕途也不会那么顺利像职业出身的军官。据有关史料记载,全国70%以上的军官都是职业出身。

古时候,倘若考上了武状元,就能当上将军吗?他们太难了

为什么?在武功考试中,偏重武功,忽视了策略。而带兵作战的将军,更重要的是,能精通兵法,能谋略。显然,具有军事训练背景的军官往往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当时社会上纷纷指出武术的弊端,认为只能选士兵,不能选将军。清末,西方先进的热兵器以冷兵器震惊了士兵。直到那时,人们才意识到国家强调的武术是无用的。因此,许多人站出来呼吁废除武术。

光绪二十七年,皇帝下诏:“谓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流弊滋多,而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自应设法变通,力求实际,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著即一律永远停止。”

这样,武举考试就消失了,也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