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挖出300萬字失傳古籍,解讀後顛覆認知,考古家:禁止公佈

湖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當然湖南也是盛產古文物的地方,是考古學家們的“聖地”。200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在湖南的裡耶小鎮的一口秦朝枯井中發現了36000多枚秦簡,專家通過研究發現主要內容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包括人口、田地、賦稅、倉儲、郵遞、軍備、司法、醫藥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秦代社會生活的基本情況,這些秦簡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為後人對秦朝歷史的研究提供寶貴素材。





這批吳簡共有300萬字,記載著三國吳嘉禾元年至六年長沙郡的部分檔案,主要內容為地方文書檔案,包括司法文書、券書、人名民籍、名剌、繳納賦稅和賬薄等,記載吳簡的字體有隸書、楷書、行書,還夾雜這少許草書,是中國書法界歷史研究的物質標本。竹簡中記載著的歷史信息顛覆了歷史認知,破解了歷史上的許多未解之謎,讓專家們無比震驚。吳簡的出土,為後人研究三國時期吳國的歷史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信息。

長沙挖出300萬字失傳古籍,解讀後顛覆認知,考古家:禁止公佈

由此可見,這批吳簡是具有非凡意義的,十分珍貴,專家們後期更深層次研究後還發現這批吳簡中記載的知識非常廣泛且引人深思,專家們紛紛表示,應保護好這批失傳的古籍,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失傳的古籍,禁止公佈這批吳簡,禁止對吳簡進行展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