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經商謀略: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生意場上,也是如此,要廣交朋友,甚至可以說,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對生意場上的交友之道,有著獨特的認知,他說:“人心晦晦,人性難測,憑什麼別人孤寡單獨,就只有某某人到處受歡迎?緣由無他,蓋因某人平常愛交朋友,到處交情耳。”

胡雪巖是真正將交朋友當作一種經商謀略的,在他看來,做生意,出外靠朋友,在“家”也靠朋友,要能為朋友著想。當然,胡雪巖這裡所講的“家”主要是指自己的店鋪,放到現在的生意場上,也就說要把下屬、員工當“朋友”,為其充分著想,然後才是依靠他們。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經商謀略:所謂做生意,就是交朋友

下文我們就來介紹下胡雪巖是如何將交朋友、靠朋友當作經商謀略的。

為了贏得朋友,在阜康錢莊開業的時候,胡雪巖自己墊錢給一些大官的太太、小姐、少爺等各存了二十兩銀子,也給黃巡撫的僕人劉二存了二十兩銀子。劉二拿到存摺,不僅馬上在阜康錢莊存進一百八十兩銀子,而且向他的朋友羅尚德宣傳胡雪巖為人守信用、講義氣。羅尚德本是清軍綠營的一個小軍官,利用各種手段攢了一萬一千兩銀子,聽說胡雪巖為人厚道,連夜起出全部銀子拿來存入錢莊,且聲明不要存摺、不要利息。羅尚德的到來,還意外地解決了胡雪巖的難題。

原來,胡雪巖為了幫助從浙江調任江寧的一位藩臺填補二萬五千兩銀子的虧空,已湊了一萬多兩,還差一萬多兩銀子。羅尚德的一萬多兩銀子,正好可用作借給這位藩臺的銀款。胡雪巖之所以慷慨地幫助調任的這位藩臺,也有爭取他將來能支持自己,將江寧方面與杭州的錢款往來交由阜康錢莊代理的考慮。他既是為了交朋友,也是為了靠朋友。

胡雪巖對於羅尚德,不僅是話說得漂亮,而且是條件優惠:三年定期,期滿後本利共一萬五千兩銀子。這樣,如果羅尚德回鄉,正好可以還清他早年借的一萬五千兩的債務!胡雪巖這樣為朋友著想,也是有考慮的:軍營官兵們馬上就要開往前線打仗,他們身上的錢往哪兒放?一聽羅尚德的宣傳,定會拿來存入阜康錢莊。

朋友就是厚黑學中有孔必鑽的“孔”,朋友就是人脈經營學中“關係網”。因此,胡雪巖喜歡處處交朋友,時時幫人忙。此外,胡雪巖交起朋友來,生冷不忌,水陸並陳,沒有三六九等的界線,真正是什麼人和他都有緣分。

胡雪巖的“朋友”,主要是生意上的朋友,為著各自的或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合作,雙方互惠互利,互興互榮,以利益為紐帶,謀求對方的支持與幫助。這就是胡雪巖的所謂“靠朋友”。胡雪巖一向認為生意場中,無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處都是敵人,既然大家共吃這碗飯,圖的都是利,有了麻煩,最好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鬥勁,結果誰都沒有好處。他的“替朋友著想”,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充分揣摩對方的需要,照顧對方的利益,並對對方施以恩惠。在他看來,自己的生存發展靠的是朋友,為了贏利還需為朋友著想,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比如羅尚德存錢一事便是胡雪巖贏得朋友、又獲得朋友支持的一個例子。

只有替朋友設想,才能贏得朋友;有了朋友,才能靠朋友。胡雪巖從一個錢莊的小夥計發展成雄踞一方的老闆,其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依靠朋友這一經營謀略卻是不容忽視的一條。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諺語流傳很廣,成了很多的座右銘,而胡雪巖又發展了它,加進了“在家也要靠朋友”的內容。從胡雪巖的業績看,朋友們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有時甚至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然而,胡雪巖並沒有只是被動地靠朋友,而是積極主動地幫朋友和與朋友合作,收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果,這一點在他還是學徒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了。後來,隨著他生意規模的擴大、實力的增強,他更是慷慨出手,幫助朋友、獎掖後學。由此,聚集了一大批朋友在他周圍,成了他事業的忠實夥伴和得力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