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出現離職潮(工資低),而該企業卻高薪從外招聘,不考慮給員工加薪,這是啥邏輯?

職場臭皮匠


可能是企業轉型或是設備更新或是產品技術更新,原來員工不適應新要求且培訓成本大於新招員工成本增加吧!


zhoucc01


說實話,這種現象在一些中小企業挺常見的。

朋友的公司之前就因為員工薪資待遇低,紛紛離職,年初的時候吧,幾乎每天都有3-4名員工辦理離職。在那個時間點,很多單位都招聘,員工想去試試看外面的機會。


我朋友給我舉了2個例子,讓我印象挺深:

1.一個員工原來在 公司工作了3年,從入職的時候3500,到離職的時候5500。


該員工覺得自己工資低,和市場上的工資水平比較,確實有點低。市場同崗位的工資是6500-8000.所以在找好工作後,據說薪資是7500,該員工迅速的辦理了離職手續。


在去對方公司工作1周後,該員工私信朋友,能不能回來?因為新公司經常要出差,加班到深夜,而且工作強度也很大,單休。相比之前雙休,全年無加班,工作輕鬆的工作,這麼大的強度,他接受不了。所以還是想回來。


朋友念在這位員工之前工作能力確實不錯,因為經濟壓力(剛買了房子),確實為了高薪離職,也可以理解。朋友說,那你回來吧,薪資給你加1000,只要你好好幹!

2.第2個員工,是朋友高薪從外面招來的,說是高薪,是相對於同崗位的員工而言。


市場的工資水平確實是很高,這個是市場供需決定的,所以“高薪”招聘也是無奈之舉。


這個"高薪"員工剛入職的時候,不知道哪位同事無意間知道這個薪資,都紛紛抱怨不公平,有些還拉小團伙來故意排擠他。


但這位員工,就很踏實地工作,有些同事解決不了的難題,他能夠解決。有些新的知識,以及最新的技術,他能帶領大家一起學,並應用到工作中。


之前那些倚老賣老的同事,最後都閉嘴,也開始加緊學習。


這個新員工就像是一條鯰魚,放到公司後,打破了之前那種“安逸,不思進取”的狀態。

通過以上2個故事,我是想告訴大家,從外面高薪招聘,是無奈之舉,但凡公司員工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團結一心,根本就不需要招人。


而高薪招聘新人,就像是公司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或者是買了一件“奢侈品”,讓很多員工遠遠觀望,而沒有實力購買。唯一的方式,即使以自己的能力去匹配高薪。


我是@燕妮在職場,專注職場分享。如果認可我的回答,多謝點個關注、點個贊!


燕妮在職場


這種情況很常見,我就職過的一公司曾出現過工資洩密的事故,人事專員和總監起了衝突,一氣之下將員工工資表發給了所有員工,掀起軒然大波。因為很多老員工發現,近一年新招聘的同崗位的員工平均工資要比老員工高30%以上甚至更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站在老闆的角度上想想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01

沒離職的人在現有的薪資下也繼續在公司待著,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要增加額外的成本呢?

控制運營成本是提高公司利潤率有效的手段,不是每個公司都有用讓人無法拒絕的工資留住員工的姿態。

那些認為當前工資不合理,在市場上能拿到更高的OFFER的員工,早就走人了;走的人也未必是靠加點工資就願意留下的,而沒離職的人在現有工資條件下還願意待著,說明他給自己的心理定價也就這樣。如果不增加成本這些人也會乖乖待著,那公司又為什麼要增加額外的工資呢?

02

給老員工加了薪,就能保證他一定不離職嗎?大部分時候不一定。

有的員工可能會認為,公司如果能夠主動給老員工加薪,大家肯定會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會更加賣力地為公司付出努力,而不會選擇離職。離職真的是一個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不一定是工資。

再說了,通過給老員工加薪來挽留,那給誰加呢?那些幹活踏實的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單位,不是加點錢就能挽留的;而給那些抱著給多少錢出多少力的員工加,他們也絕不會因為工資漲了點就更加努力,反而會覺得一切都是自己應得的,該偷懶還是偷懶。

而成本控制是一個公司生存的最重要的工作,沒準真為了挽留大家而全員加薪,最後老闆自己卻破產了。


03

新人新氣象,新人不一定好,但他們一定會給老員工帶來競爭的壓力,實現正常的新舊更替。

一個公司全是老人,應該讓整個團隊陷入懈怠,所以公司總會引入新人制造危機,這也是常說的鯰魚效應。在新人前追後堵的情況下,老人也會有壓力,會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也是很多公司願意每年招新人的原因。

公司以高點的工資招一兩個新人,就是給還在職的人施加壓力,老闆用可控的成本實現管理的目的。

說回上面工資洩密的事,你一定關心後來結果怎麼樣了。起初呢老員工都義憤填膺,嚷嚷著要辭職,但一個月過去,除了少數幾個真跳槽以外,其他人都不說話了,好象這事從來就沒發生過一樣。


明白了公司的心思,那我們身為員工應該怎麼辦呢?要加薪就兩條路:

一是利用職位提升的途徑來加薪。

不論什麼公司,升職都是一條穩穩的加薪通道,你得評估自己升職的機會和可能,如果有晉升的空間,就加把勁,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二是通過跳槽來獲得應有的回報。

如果對現有的工資不滿又沒有升職的空間,那就踏踏實實苦練內功,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你有能力、有成功案例,又善於在人力資源市場給自己開價時,總會遇到和你的實力相匹配的機遇。真正有本事的人,始終會有被別的公司賞識的機會。

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大家如果工作兩三年後工資沒有變化,一定要想辦法跳槽改變這一情況,因為你當下的工資是你下一份工作工資的基礎,用人單位會以此為錨定標準給你開價;人的收入也要和年齡相匹配,如果你工作五六年,收入還是和剛畢業的差不多,不論你實際能力如何,在招聘單位看來,你就是一個loser,相對而言,他們更願找有潛力的新人。

最怕的是一方面抱怨公司不漲工資,另一方面又自暴自棄,偷懶耍滑,最後僅有的一點價值也揮霍殆盡,那時後悔莫及。


紅塵笑笑生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始終想不明白,今天我們來搞清楚這個現象。

一、這個現象的背後的邏輯

作為一個企業來講,留住有價值的員工,對於任何一個老闆、人力資源管理者而言,這都是基本的共識,更不用說一邊看著員工流失、一邊高新從外部招聘,這種可以給老員工加薪就可以留住的辦法公司想不到?大多是有意而為。

1、員工如水,流淌方清。

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留住少部分優秀的員工,淘汰小部分績效差的員工,中間保持適當的更新。

從這個角度來講,績效差的員工,就是企業希望可以自動流失的員工,當然工資低了,而不是企業不想付出人力成本,是因為企業覺得這些人達不到高薪的標準。

2、企業需要新鮮血液。

老員工在企業久了,就失去了最初的好奇和上進,很多人把工作當成了一種應付,在加上長期的固化思維,面對很多問題很難有突破的思維和方法,企業會針對重要的問題、招聘相應能解決問題人,這個能力的需求和現在員工對比,自然要求高出很多,薪資高出現有員工,理所當然。

3、薪資衡量尺度差異。

老員工按照公司的薪資水平來衡量,大部分公司沒有規範的漲薪機制,甚至迫不得已跟著基本工資的調整而調整,就有可能導致很多人好幾年都沒漲過工資。企業也有這樣的觀點,老員工是公司慢慢培養起來的,很多地方仍有很多不足,公司給了機會和平臺,還未達到理想的狀態,所以薪資就給這麼多。

而外招的人員,招聘面談的時候,是按照市場的薪資水平衡量的,這是一個動態的、時時更新的標準,你給不到,別人就不來。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導致新老員工薪資差異較大。

4、企業控制成本知之不為。

在中小型企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即老闆為了節約人力成本,不願意給老員工漲薪資,即使優秀的也如此,這些人流失了,老闆的心態是公司的薪資水平就這樣,我們要找合適的人,從不會檢討加薪之事。對於外部招聘,是在招不到了,就薪資給的高點,出現新老員工薪資的差異。

5、HR不專業薪酬體系混亂。

也有一部分HR不專業,不能從企業的經營、人力方面給公司建立正確的薪酬體系,導致亂象橫生,而這些真正的問題,從來未被公司正視,離職的員工,可能被以另外一種理由上報離職員工,甚至從來都不清楚員工離職的真正原因。

二、企業如何平衡這種現象

1 、新員工可以高薪招聘,但是等其熟悉企業情況、試用期過後,對相同的崗位的老員工進行評估,如確實是新員工能力、業績突出,則不變。如果新老員工旗鼓相當,新人要用的話,那老員工的薪資就要調整,不一定調到和新員工一樣,至少要表示,逐步平衡,這才是人才管理的根本。

2、內部建立起合理的薪酬體系,按類別、按職級、分等級,明確各崗位的價值、薪資,做到公平,所有人以能力、績效為導向,合理定薪、調薪,不分新老員工。

三、個人如何正視這個現象

1、知道了背後的邏輯,就會正確看待這件事情,不會亂抱怨。

2、如果自己表現不錯,薪資確實比新員工低,可以通過核實的途徑申請加薪,未批准,則可以選擇離職。

3、向管理者、公司徵詢自己需要進步的地方,不斷提升自己,自己的問題往往自己看不到。

4、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優秀的員工在那裡都是薪資不錯,而且隨時有選擇工作的自由和能力。


思者在


重複下問題:企業出現離職潮(工資低),而該企業卻高薪從外招聘,不考慮給員工加薪,這是啥邏輯?

這個問題說了直白點,意思就是外來的和尚有水喝。

知乎曾有個熱帖,引起了19萬人關注,800多人跟帖評論,說的是:

某公司,新招前端妹子,2年工作經驗,薪水13k,公司1位老員工同樣工作年限,負責多個項目,技術也高於該新人妹子,薪水10k。老闆看在眼裡,答應給老員工漲工資但遲遲沒有結果……

其實,不僅僅互聯網企業,這種老員工工資低,新員工工資高的“倒掛”現象,在傳統企業也非常普遍。

就這種現象,下面我先來分析下原因。

一、看中新人潛在價值,為其潛力先行兌付

很多企業經營管理不善,老闆就會把責任歸因於現在這批員工的無能,他會覺得:如果你們有能力,為啥不給我創造價值呢?

所以,當外面有新鮮血液時,老闆更願意看中新人的潛在價值,認為新人來了,可以改變目前的局面,所以就出高薪先行兌付了。

事實上,老員工也許就是因為工資偏低沒有積極性幹,所以才達不到老闆的預期。

因此本質上,這屬於一個因果關係的惡性循環,你越不激勵老員工,老員工就越不給力,你看著就越不爽。

二、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新員工有著老員工不具備的工作技能和經驗、思維方式和改革魅力。

老員工呢,因為在公司待久了,對公司面臨的問題不是很敏感,也沒有魄力去改變;

新員工則不同,他從一個專業和局外人的角度,會敏感地看出企業的問題所在,並能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所以在老闆眼裡,老員工就是一群墨守成規的人,沒救了;而新員工說得頭頭是道,也許就可以給企業帶來希望。

三、招聘新人要比更改制度更容易

調整新人的工資是容易的,而更改整個公司的薪酬制度是比較難的,可能有些公司自己也知道薪酬會稍低於市場價,但是因為整體薪酬都低,也著實沒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HR高薪招新人,都可以稱為“外部人才引進”,其實你要仔細對比,這樣的“人才”不是企業內部現在都有嗎?

四、要讓新鮮的血液流動進來

誰說老員工就一定都是想留的人了,也許有一些老油條恰好是公司不想要,又找不到理由開除的,不漲工資就是最好的手段,而且可以刺激老員工的危機感,激發老員工的創作力。

當然也要看員工的不可替代性,如果確實中流砥柱,怎麼也會加薪的吧!

以上,更多是站在公司的角度進行原因分析,那麼對於這樣的現象,老員工該如何應對呢?

1、正確看待新老員工的薪資差異問題

這裡講的首先是心態問題,要理性分析公司為什麼這麼做,要講眼光放長遠一些,例如公司如果為的是吸引新員工,首次定薪肯定會高一些,但後期加薪過程中,通常會考慮新老員工的薪資差異。

然後,你要看,這是普遍現象還是個例,不要將個例泛化去理解了。

2、提加薪需求,確定領導態度。

此時要明確自己的加薪預期,提薪要合理,不打無準備之仗,事先羅列業績,對工作做一個評估,作為加薪依據,也可從福利、培訓等方面為自己爭取利益。然後選擇適當的時機跟領導談判。

3、關注提高自身能力,增強不可替代性

其實,加薪這回事,本質上取決於你的市場價值。如果個人能力強、不容易被替代,哪裡不能發展好呢?這家公司可以高薪挖新人,你也一樣可以被獵頭高薪挖角啊。

所以,要“以我為主”,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多一些,而不是依賴於這個企業或者老闆給你加薪。

寫在最後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企業薪酬沒有絕對的公平。

所以,關鍵還是看你自身,你的能力可以匹配到什麼樣的報酬?你的職業選擇權有多大?

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各位關注我,@丁路遙知事,加入我的圈子:丁路遙職言職語,與我一起互動!


丁路遙知事


這種現象在中小企業或激勵機制不健全的企業非常普遍,幾乎天天發生在我們周圍,問詢一位HR朋友,他對此種現象解釋為:

1、新員工更有激情。很多老員工,上班按部就班,甚至混日子。這樣瞞不過老闆的眼睛,但多年打拼下來的老員工,又不好意思開除,只能在待遇上停止不動了。 新員工帶來新的觀念、新的想法,進而帶動公司的發展,這種情況下,自然會給高薪。

2、新員工聽話。老員工時間久了,一旦監督不到位,就可能偷懶,沒有什麼進取心。新員工則是公司領導怎麼安排,就怎麼做。絲毫沒有老員工身上的那些懶惰的毛病。

3、工資低沒人來。企業整體薪資水平就低,要想吸納新人進來,給的薪資必須具有市場競爭力,否則沒人來,自然造就了新人比老人工資高。

4、薪酬激勵機制不健全。老員工按照公司工資體系來走,企業每年調薪的比例和人數有限,自然漲的慢。新聘用的員工是按照現在市場價來定的,自然超過了老員工。

5、變相裁減員工。公司有意通過招聘新員工這樣的舉措來刺激老員工,要麼走人,要麼幹到什麼程度才能加薪。 部分不服氣的老員工跳槽離職,同樣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自己滿意的薪資;還有種種原因走不了的員工表面看不出不滿,但私底下的抱怨多,並影響到實際的工作效率,最後淪為拿多少錢幹多少事。

6、應付公司棘手項目,項目結束後,這些高工資的新人,可能就需要離職走人了,因為他們就是為了應對困難才招聘的人,現在任務結束了,自然崗位也就沒有了。

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呢?你們公司有這樣的情況嗎?

願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我是@堅持健身的財務姐,專注財務與職場分享。如果認可我的回答,多謝點個關注、點個贊!


不堅持健身不是好財務


1、“潮”字有誇大之嫌,如果真出現了“初潮”,大多企業一定會自我審視,有所改變;為留人,老員工加薪是極有可能的。如是“大潮”,基本為強弩之末,無力迴天了。

2、如出現部分人員流失,企業不挽留,也是正常現象。

3、外流導致空崗,企業高薪外聘,不考慮給老員工加薪,我覺得是一種鯰魚效應為手段、羊群效應為目標的邏輯思維。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下同。)

正常企業很少出現“離職潮”,如果出現那麼這個企業基本也窮途末路了。“潮”大多系員工造勢,給企業施壓以達到某些個人或群體性目的。

看到了這個“潮”,我就聯想到前些年有個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辭職潮”,可是大家看看現在的國考,省考大軍依然火爆,各個公用單位編制依然滿滿,實際上這個辭職也終究沒有形成“潮”。原因很簡單,大部分人還是不喜歡“折騰”的,儘管有些不如人意,一句“豈能盡如人意”該幹嘛幹嘛了。行業中有幾個或一部分人的出走,真的掀不起“潮”來。

如果真的形成了“潮”,那麼企業基本也是窮途末路了,無力迴天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活中更多的是企業在“初潮”之時就會有所警覺的,會採取各種措施,如創業難宣教,奉獻雞湯,以及加薪等手段,開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

人們更願意誇大成“潮”,實際是推波助瀾者多,用“潮”的群體性,毀滅性來恫嚇,達到個人與群體訴求的手段而已。我覺得縱觀歷史,除了人吃不上飯容易成“潮”外,其它成“潮”大多造勢而已。


部分人員流失,企業不挽留,實屬正常。“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個人選擇,“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企業追求。

企業人員外流以高、精、尖人才居多,企業想留也留不住,池塘太小,容不下大鱷,沒辦法走就走吧。至於零星的普通的員工,走就走吧,可替代性很強,招個人似乎不成問題。

“高手”走了,普通的員工走了,來了新人,很有可能帶來新理念,新氣象,甚至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企業更在乎做大做強,既使引進新人成本加大也在所不惜,沒準這條“鯰魚”會帶來羊群!給老員工加薪很容易打破當前平衡,牽一髮動全身得不償失!

職場工作久了,固定的場所,固定的人群,甚至是相對固化了的思維是很可怕的。時間久了,人的懈怠,熟人難管理,思維火花也碰撞不出什麼來了。

招新人就是個最便捷途徑。只是挖過來的“高人”必高薪,企業也沒辦法,挖人就得有代價,而且企業也願意樹立這麼個典型,讓這個鯰魚來攪動已經固化的職場,老員工大多當初斜視,到遂遂漸蠢蠢欲動,以至形成追趕的局面。“鯰魚效應”、“羊群效應”有機結合就成了推動力。

結老員工加薪,很容易打破固有平衡。有時侯分配不均比分配多少還重要!容易牽一髮動全身,企業易陷入被動,倒不如招或挖新人達到目的更便捷。


總結:企業高薪招聘,旨在鯰魚+羊群;老員工的生態平衡不能輕易打破,用新鯰魚帶來羊群才是最終目的。


職向青雲


公司工資低,導致了出現離職潮,其實,工資低的根本應該還是效益不好,公司盈利能力一般,所以員工待遇一般,只有解決了盈利能力,企業的效益上去了,員工才會繼續留下,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多方共贏。從這個角度來講,老闆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只是他高薪聘請外面的人才,能多大程度的扭轉公司的頹勢,還有待觀察。

但不得不說,外來和尚會念經,這個想法真的是深入人心。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存在於企業裡面,在整個社會上各行各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本土博士不如留洋博士,本土專家不如外國專家,本土設備不如外國設備等等,說白了就是外國月亮比中國的圓,企業的花不如外面的花香!

很多企業老總,確實,總是迷信外面的專家和人才才能解決自己企業的問題。寧願花大價錢去請外面的專家,也不把希望寄託在自己員工身上。即使是引進人才失敗,也是覺得是自己沒有挑好人才,是失誤,而不是自己的觀念有問題。其實放眼公司內部,如果從機制上,人才培養上多下功夫,也許不借助外腦,公司一樣可以扭轉狀況。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樣的企業應該並不多見。現在企業招工還是比較難的,對員工還是比較珍惜的。

你說的企業寧願高薪聘請外面的人,也不願給自己的員工加工資~

老闆,領導,都不是腦子被門夾過的人,誰也不會不把錢不當錢用。都會考慮成本,合理計劃開銷,所以你應該從那位,或者那部分沒被加工資的員工出發,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公司有個經理,來公司六年了,除了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是作為一個部門經理,他真的是叫做佔著茅坑不拉屎。擔任三年經理以來,優秀員工帶不出,有能力的員工留不住。中層管理就是因為這樣止步不前,

然而他會覺得自己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努力工作,老闆應該會看好他,獎勵他,加工資。在老闆眼裡,除了你的工作態度還有留著你的價值,其實你已經在起到副作用了,恨不得開除,只是下不去手,怎麼可能還會➕工作呢!

現在,多少員工倚老賣老,站著茅坑不拉屎。對於老闆來說,你就是茅坑板上的一顆棗,吃不想吃,扔了也不好的那種感覺


平凡power


我就這麼說吧,不給老員工升職加薪機會的企業,都是流氓:


企業需要合理的升職加薪機制

很多中小企業都缺乏這種制度,要麼沒有這張制度,要麼就停留在文字上,沒有執行下去,事實上,在管理學來說,給老員工提供升職加薪的機會,是企業獲取人才最低的途徑,遠比外聘重新招來的快捷和性價比


為什麼說老員工是獲取人才的方式

事實上,絕大部分人的能力在職場中是沒有完全開發利用的,特別是在企業呆了好幾年的員工,如果沒有合理的晉升,是會有職場倦怠的,這很正常,這是人性,但我們的管理者通常以為老員工的能力就這樣了,其實能力是職務、薪酬、權力相互匹配和約束的,有些人換一個位置,也許工作能力、工作壓力、工作彈性都會不同


1、老員工對企業熟悉,減低了磨合成本

2、老員工相對有一定忠誠度,人員流失成本較低


哪為什麼很多企業喜歡外聘高薪挖人

一來,是壓榨的心理作祟,其實很好理解,對於已經成為員工的人,再去進行投入不划算。二來都相信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也好理解,人對於未知的東西,都是存在遐想力和期望的


最重要的是,老員工升職加薪機制和外聘高薪挖人是不矛盾的,兩者是可以互相併存和補充的

別人獲得高薪,可以被挖,本身也是一種能力的決定,你不需要嫉妒,而你也可以成為那樣的人,企業如果對你待遇不好,你也可以遠走高飛,另棲它枝,但是沒有沒有高薪挖你,即使你自己的能力和包裝所決定的了。


懂得培養員工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所以,在職場上,我見過空降軍領著我們大展宏圖的,也見過外聘的高級領導,一團漿糊完全不作為的。這些都不稀奇,這也是企業人才試錯的一種成本,但是,一個好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團隊培養意識,如果只靠外聘式的流轉,而留不住老員工,企業管理相對是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