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佛山她力量:舍生忘死,坚守一线,她们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

今天是3月8日,女性的节日。感恩我们的先辈,让女性有了获得知识的机会,有了工作的权利。感恩我辈以一日不敢懈怠的努力,开创了更好的世界,为后辈们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2020年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危难之际,许多人舍生忘死冲在第一线。据统计,佛山派往湖北抗疫一线的352名医护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7成。

她们之中,有年过半百曾参与抗击非典此次再度主动请战的“老将”,有雏气未脱、最喜欢艾莎公主的20岁小姑娘。

她们的身上有女性特有的坚韧不拔,她们是抗疫一线最美她力量。

致敬佛山她力量:舍生忘死,坚守一线,她们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

李国华

医务科副主任兼消化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武汉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个时候就是白衣战士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

51岁的李国华是南医大顺德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兼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也是2月13日从顺德出发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她曾在2017年,在一次突发车祸现场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主动实施救援,入选中国好人榜。

作为队长,李国华在出发时说,“希望我和我亲爱战友们,踏着铿锵的脚步而去,高唱着凯歌而回!”

虽然每个人都远离自己的家,工作风险很高,但是十余天一线奋战让大家迅速凝聚成了“一家人”。李国华说,虽然每天工作辛苦,但大家情绪饱满、非常敬业,让她十分感动。

顺德医疗队的工作模式是每天5班,每班4-5个小时。加上酒店往返医院、穿脱防护服等流程,差不多要9个小时。在病区内不能吃喝东西,因为“进舱”忙碌错过了饭点,已经是常态。防护服的穿脱都有严格的规范,其中脱防护服就有26个步骤,需要将近20分钟。

“所以说,来到了这里的都是’真爱’。”李国华说。

在一线工作时,除了全力救治,李国华说,她最大的任务是要把60人的团队好好的带回来。

致敬佛山她力量:舍生忘死,坚守一线,她们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

欧红梅

急诊科护士长

3月8日,周日,妇女节。清晨6点,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欧红梅就起床了,她用电饭锅煮了白粥,蒸了一些速冻虾饺,用饭盒分装好了送去给两位20多岁的小同事。吃过早餐,她们要赶在7点前到达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6病区,换上装备进入隔离病房。

这位47岁的“老将”,是广东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四十四批医疗队的一员。过去25年的专业医护经历,让她有种“我必须首发上前线”的使命感,更有“遇到什么状况都没问题”的自信从容。

欧红梅一直有个心愿:“在国家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候,我就必须去,这不是伟不伟大的问题,既然这是我的专业,我的工作,我就有这个责任。”这个使命感来自于她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也是随军人员,一直以来,她都坚定地认为,应该为国家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2月12日傍晚6点,欧红梅所在医院的群里发出了驰援武汉的报名信息,还在厨房炒菜的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然而,第一回就被医院院长婉拒了。院长顾虑她年纪大了,担心体能和抗压能力等因素,给她回了信息,表示不会考虑让她出征。欧红梅马上回了信息,列举了她的“优势”:多年来体检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几乎一年都没一次感冒,喜欢瑜伽、动感单车、游泳、爬山各种运动,性格开朗外向,专业知识都很适合,前期还参加了医院针对新冠肺炎的培训、发热门诊的建立等工作。“如果医院要安排医护人员上前线,我必须首发。”

最终,2月13日,欧红梅随队出征武汉。

第一眼看到那时的武汉,很安静,路上没有车也没有人,欧红梅心中感到悲凉和心酸。“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快点打完这场仗,让武汉恢复以前的繁华。”欧红梅说,出发前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心理准备,自己这些年的专业经历,什么状况都遇到过,我不怕。

欧红梅如今值守在武汉第一医院的16病区,这里收治的是重症病人。她过去25年的护士工作经验中,有10年是在急诊科中度过的,这让她能够从容面对这里发生的一切。

进入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需要穿着防护服。算上穿脱、交班和轮班的时间,欧红梅每天至少闷在防护服里5小时,加上医院往返宿舍的车程,常常是7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第一天进病区,大家都穿上了纸尿裤,但是发现根本用不上。”欧红梅说,防护服十分憋闷,就是坐着不干活都会觉得缺氧,忙起来就一身汗,防护服外面都会看到一层水珠,身体的水分都蒸发出来了,根本不用上厕所。

每天下班,欧红梅有个深深酒窝的脸上,都会多了几道护目镜压痕。最近,她稍稍有点白发的头上,还起了两个包。原本她还以为是什么时候撞到了,后来跟同事交流才知道,原来是护目镜和口罩勒得紧扯着头发了,头发又扯伤了头皮。 “没什么的,我觉的我的体能没问题。”欧红梅说着。

病区里有位60多岁的老太太,丈夫在另一家医院治疗,而年近40的儿子去世了,留下一对年幼的孩子,她每天伤心哭泣。欧红梅值班的时候,会特意在她床边多留一会,握着她的手给她安慰,告诉她,只要战胜病魔出院,才能回家帮儿子照顾好两个小孩,不断给她信念和力量。

“入院时要用无创呼吸机的老人家,通过我们照顾可以脱机;本来躺在床上的病人,慢慢可以让我们搀扶着走路;治疗很长一段时间的病人终于可以出院了,这些瞬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大的鼓舞。”欧红梅说。

致敬佛山她力量:舍生忘死,坚守一线,她们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

刘智玉

隔离病房护士

刘智玉,一个生于1999年7月份,今年20岁,平日被父母百般呵护。新年期间,她本应在家里卖萌撒娇。但是,她却主动留守在抗疫一线,化身为与病毒搏斗的战士。她处事稳当,工作细致认真,是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冲在前线最年轻的护士,她的青春芳华迎来了最美的绽放。

“面对危险,我不会后退。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留下。”1999年7月出生的刘智玉才20岁,穿着白衣战袍的她,却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

跟大多数年轻女孩一样,刘智玉也爱时尚,爱美丽,每次脱下护目镜,脸上都会留下一个深红色的印子。手因为长时间戴手套,被闷得指甲发白发皱。“在生命面前,这些都不算什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充分显示看她的使命和担当。

病房里,刘智玉要帮患者做咽拭子,抽血,打针,量生命体征,执行医嘱,送三餐,派药,擦身体,消毒。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她似乎忘记了疲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头盔之下,刘智玉只能用嘴巴呼吸,经常是忙一会儿,嘴巴的气雾就会弥漫整个头盔,看事物都看不清楚。

从年30开始上前线,天天接触患者,担心家人受传染,她住进了医院安排的集体宿舍。“吃饭了吗?记得多吃点”“我煲了汤,今晚给你送去?”““记得要戴好口罩,不用担心我们”……每一天,父母的温馨“闹钟”都会准时响起。“恩,一看时间就知道,视频聊天要来了。”说到这,刘智玉露出了少女般的稚嫩。担心女儿营养不良,母亲多次提出要给她送饭送菜,甚至提出只放在保安亭,放下就走。但每次,刘智玉都是果断拒绝。“疫情还是比较严峻,不能让他们冒这个险。”

遇到突发收治病人增多,需要人力支援,无论是点了外卖正准备吃饭,还是凌晨时分已经躺在床上休息,接到电话的她都会义无反顾地赶回医院。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给一名患者送药,轻轻敲了房门正准备进入时,患者紧急中断了她,“姑娘,我还没戴口罩,请等下再进来。”操作过程中,这名患者还刻意和她保持一定距离,并叮嘱她要保护好自己,别被传染。这个时候,刘智玉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她的付出得到了正向回馈。

像所有年轻姑娘一样,刘智玉也喜欢看电影,她最喜欢《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回想身临抗疫一线的一幕幕,她认为自己的心理历程跟艾莎很像。表面看来,她淡定从容,但只有自己知道,她内心也有恐惧的一面。想到家人担心的面容,想到医院对医护团队零感染的期望,瞬间就有一种魔力,可以战胜内心的恐惧,从病房平安归来。

“穿上这身护士服,就意味着风险。”从她口中听到这句话,让人很是感慨。看着陆续出院的病人,她的内心从原来的沉重,变得像现在的阳光一样,和煦而温暖。“希望疫情结束时,我可以和家人出去呼吸最新鲜的空气。”

致敬佛山她力量:舍生忘死,坚守一线,她们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

郑静贤

感染科主管护师

在援鄂佛山医疗队当中,有这样一位护士,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动作麻利,热情主动,照顾病人一丝不苟。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贤姐姐”。她是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郑静贤。

郑静贤有着18年的临床一线护理经验,17年前刚毕业就投身于非典抗击战。17年后,她再次站在了新冠肺炎的抗击一线。面对凶险的病情,郑静贤细致观察,发现并总结此病护理特点,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精准化护理管理,为病人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疫情当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被选为重症病患定点收治医院。1月20日,医院便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郑静贤是该院感染科的主管护师,有着18年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自然而然,她冲在了佛山抗疫第一线,负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2月12日晚上10点40分许,医院发出紧急召集令,护理组长郑静贤临危受命前往武汉第一医院进行抗疫。当接到电话通知时,郑静贤爽快地答应了。“当时同事就说,你这么快就答应了,你不需要跟家人商量一下吗?我才反应过来要跟丈夫打个电话。”对于郑静贤来说,这些年来,早就习惯了冲在疫情前面了。

2002年,郑静贤刚毕业就进入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当年的年底,该院就收治了第一例非典病人。在传染病面前,感染科的医护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应急先锋队”。就这样,刚毕业的郑静贤就参与了非典的抗击战。

回想当年非典抗击战,郑静贤说:“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当时没有什么害怕的,就是一心想把病人治好。”在非典期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了111例非典病人。面对凶险的病情,郑静贤细致观察,发现并总结此病护理特点,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精准化护理管理,为病人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7年前参与非典抗击战的经验,坚定了这次郑静贤前往武汉一线的决心,“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做好防护,就能大大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2月13日下午,驰援武汉的佛山医疗队便乘专机到达武汉。郑静贤所在的佛山医疗一队,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13病区。该病区收治的大都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

在郑静贤第一天参与医院值班,该病区就收治了70名病人。“那一天很忙,医生要对所有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护士则需要给病人打针、分发药物等等。”由于该病区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郑静贤还需要把生活护理的工作给“包”了。

其中,有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老伯伯,中风瘫痪在床不能自理。这位老伯消化也不好,呕吐多次,把床单都弄脏了。郑静贤正准备给他换床单,不能说话的老伯用手阻止了。原来老伯在床上大小便了,他感到不好意思。郑静贤就安抚他:“不要紧的,给你换干净的床单,这样你会舒服的。”

换完床单后,郑静贤告诉老伯,如果他感到不舒服就眨一下眼睛,如果舒服了就眨两下眼睛。当时,老伯就连忙眨了两下眼睛,并树立了大拇指。“我知道他是不想给我们医护人员添麻烦,那一刻还是挺感动的。”郑静贤说。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该病区的病人陆续治愈出院。有些病人在出院时说,最想看看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的样子,记住他们的脸。“我想这代表了病人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吧。”在病区里,最让郑静贤动心的莫过于这里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病房了将近一个月了,郑静贤看到过病人病情突然恶化最终离去的,也看到过从死门关走了一趟最终治愈出院的。 在医院工作了18年的郑静贤,以为自己早就习惯了这些生死离别。

实际上,在武汉病区里,郑静贤所经历的见闻,让她内心有不少的触动:在疫情面前,感觉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但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又是一致的团结,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打倒病毒。

现在,郑静贤最大的心愿就是,病人点康复回家,医护人员也能早点战胜病毒回到自己的家,“离开那么长的时间,是有点想家了。”

致敬佛山她力量:舍生忘死,坚守一线,她们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

路海云

护理部主任

曾参与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路海云,收到医院党委发出驰援湖北的号召后,虽年过半百,仍主动请战,带领120多名佛山护士冲锋武汉一线。如今,当地疫情正在逐步好转,驰援武汉近一个月的路海云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点回家陪陪80岁母亲。

“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大家都怕的话,谁去啊。而且,我作为主任,是医院的主心骨,有责任冲在前面。”路海云今年52岁了,2月12日傍晚6时,她所在医院组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队伍时,想到自己曾参与抗击非典一线工作,有一定经验,她就主动向医院请战。

然而,考虑到她的年龄,医院院长提出了异议,只让她做好后方的工作。至当晚12点前,路海云所在医院已经组建了3批队伍。随着驰援武汉医疗队人员数量的扩张,上级部门要求该院安排2个管理人员带队前去,路海云最终被选中,于2月13日正式出发,负责带领出征武汉的120名护士。

“家人听到我要驰援武汉的消息时,都特别担心我,心都揪起来了,我就一直安慰他们,说没事的,我会照顾好自己。”路海云坦言,当时心里是有点难受的。

“接到任务后,因为指挥部那边等着出征队伍的名单信息,我就立即一一打电话联系护士长或护士本人,所有表格填完并上交后已经凌晨3点多钟了,随后简单收拾下行李,在床上躺了约2个小时就去医院做出发前的准备了。”路海云说,夹杂着激动、紧张等情绪,当晚她并没有睡着。

2月14日,佛山驰援武汉医疗队从早上开始培训到晚上,培训内容包括穿脱防护服、如何进隔离区、清洁区,污染区等,期间还要了解目前病人的情况、医院的相关制度等。

路海云所在队伍分配到武汉第一医院。该院病区由外科大楼改建而成,从6层至20层为病区,共设置了1000多张床位,收治的是重症病人。为了顺利在2月15日接管病区,从2月14日晚开始,路海云等来自不同医院的负责人开会到翌日凌晨1时许,部署工作。

2月15日,路海云等人开始进舱,进舱前,她们必须先穿好防护服,而由于刚开始不熟悉,他们用了40多分钟才穿好。为更好分辨大家,每人的防护服上都会写上名字,此时,为了提振大家的心情,路海云突发奇想,在每人的防护服上画上了笑脸,看着一个个笑脸,大家心情瞬间变好了。

进舱第一天,路海云等人就收治了70多名病人,工作强度非常大。这几天一直忙碌着,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路海云有点吃不消,“防护服不透气的,口罩、护目镜勒得很紧,感觉头疼和头晕,还好最后慢慢适应过来了。”

“我们从舱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还下着雨夹雪,非常冷。刚开始不熟悉流程,我们一层层脱去防护服后,只剩下一件薄薄的衬衫,冻得发抖,赶紧往更衣室跑去,穿上衣服后才缓过来。”路海云说,还好大家都没事,现在熟悉后、天气也变好了,舒服很多了。

当时,路海云等人还苦中作乐。“南方姑娘没见过雪,我就说,哎呀,好漂亮的雪啊,成功调动他们的情绪,她们纷纷开心的拿出手机拍照。”

路海云说,他们是24小时轮班,一共分5班,早上8点到12点为一班,共4个小时,为节省人力,接下来5个小时为一班,虽然上4、5小时班,但算上穿脱、交班等时间,她们每天闷在防护服至少5小时,加上医院往返宿舍的车程,常常是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如今,路海云驰援武汉已经近一个月了,这期间她也经历了很多感人事迹。例如她能体会到武汉医护人员的艰辛,觉得付出了很多,因为很多护士都面临孩子的哺乳期,但一直坚守在医院,而回不了家就不能给孩子喂奶。

“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有病人出院时,非常激动和开心,一直说着感谢广东医疗队。”路海云说,病人治愈出院的时候,她们会举行一个小小的出院仪式,并送上苹果、橘子,表达对他们“平平安安、大吉大利”的祝福。

路海云对幸福也有了新的认识,她认为,人活着、健康就是幸福,“好的身体和心态都非常重要,战胜疾病信心足一些,抵抗力强一些,好的也就快一些。”

每天,路海云除了要进舱收治病人,还要向医疗队报告整体情况、队员情况、收治病人情况,还要学习最新的诊疗方案等。虽然工作非常辛苦,她却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在她的后面,有一支庞大的队伍,也是这支队伍,驱使着她顽强、不妥协。

“吃住都很好。”路海云说,本来她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武汉当地政府的服务很到位,出乎她的意料,酒店里有专人提供24小时服务,还请了粤菜师傅给他们做菜,“刚去的那几天很冷,当地政府怕我们冷,给我们每人送来了暖宝宝、保暖内衣等防寒物资。”

“医院会不断地补充防护物资过来给我们,还会发来感人的慰问信,佛山市政府也会送来防寒衣服等。”来自医院后方及佛山市政府等的支持也让路海云备受温暖和感动。此外,亲人朋友也会不时发来鼓励祝福短信,让她感觉很温暖。

如今,来武汉快一个月的路海云对家人的思念也越来越深。“最牵挂的是我的母亲,她80多岁了,身体不是很好,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原本打算陪她过个春节,但因为疫情,一天也没有休息过,去武汉前也没能见她一面,如今每次和她通电话,她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她在北方生活,现在天气慢慢变热,怕她在南方待不习惯。”路海云说,她最大希望是疫情能早点结束,自己能早点回去陪陪母亲。

致敬佛山她力量:舍生忘死,坚守一线,她们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

李淑芳

护理部副主任

连日来,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十四批医疗队(佛山)二队奔赴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作为一名“老急诊”,佛山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淑芳担任佛山医疗二队总护士长,承担武汉市第一医院两个重症病区的护理管理工作。她独具中医药特色和细致暖心的护理服务,给患者有力的帮助及早日康复的信心。

李淑芳曾在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工作21年,参与抗击SARS等重大卫生事件,急诊护理及管理经验丰富。在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之初,佛山市中医院征集志愿者报名时,李淑芳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2月12日晚,李淑芳便接到奔赴武汉前线支援的通知,“根据目前接到的通知,我本次主要任务主要是负责护理统筹,协助领队做好管理、联络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李淑芳表示,从疫情出现以来,作为一名党员及急诊的“老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勇往直前,为卫生事业坚守在最前线。当晚11时,她负责联系出征护理人员,所通知的39人全员应战,无一人退缩。

而早前考虑到自己可能随时会去湖北,李淑芳早早和家里人做好沟通工作。“我女儿常常问我,那里很危险妈妈你真的要去吗?我跟她们说,最危险的地方需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那里需要我,我必须要去。”说到这里,她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目前,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正在读高二,这些天都在家里上网课,为避免李淑芳担心,临行前还安慰说“妈妈不怕,也不要担心,我们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自己照顾自己。”

在武汉连续奋战的日子里,李淑芳始终勇挑重担。2月13日到达武汉当晚,在迅速协调队员安顿及物资搬运工作后,她便与二队队长何明丰等管理人员挑灯夜战,商量次日队员培训的事宜,全队上下拉紧临战杀“敌”的弦。

2月14日,她与领队何明丰等先头部队去武汉市第一医院现场考察,了解该院流程动线、各项要求,为第二天队伍正式入驻病区顺利开展病人收治做足准备。在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李淑芳与医疗队管理人员群策群力,迅速对各项工作展开了协调部署。

在李淑芳的带领下,佛山医疗二队护理人员在病房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他们提供暖心细致的护理服务,并化身病区“新主人”,整理规范物品摆放,将中医护理带入病区,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给予了患者有力的帮助及早日康复的信心。

据了解,佛山医疗二队中护理人员分别来自13家不同的医院,共有120人,为了方便管理及开展工作,作为二队总护士长,李淑芳和副总护士长梅婷对两个病区实行分开排班,共同协作。充分了解病房环境及掌握病人病情、制定护理管理架构、护士工作职责、护理流程……各项护理措施有序开展、落实到位。

高效组织队员进行护理,贴心服务获患者点赞

部分患者因匆忙入院,连毛巾、牙刷、水杯和脸盆等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没有准备,而家属也因新冠肺炎同样住院治疗,无人方便为他们购买,护理人员便马上联系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让他们能够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满足生活所需;有患者因长期卧床出现压疮,二队护士立即制定了预防压疮方案,帮助患者翻身、及时更换纸尿片、为其涂擦佛山市中医院特色制剂——陈渭良伤科油,并实施中医按摩,让患者皮肤恢复正常状态;带领患者做养生功法、保健操,促进康复……医疗队员的贴心且独具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获得患者们的点赞,纷纷竖起大拇指表扬。

在一线的护理战士中,有不少90后的年轻队员,李淑芳也带领护长们,再三叮嘱年轻队员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好病人”。而护理组长也发扬“老兵”作战经验丰富的优势对队员们“传帮带”,细致指导防护操作等,让他们不轻视、不恐慌。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管理,佛山医疗二队利用48小时在病区内组建起亚重症治疗单元,为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而为配合该亚重症单元的工作,李淑芳迅速调集了前线所有具有重症医学背景的护士,参与该单元的高标准护理。病区亚重症治疗单元的工作效率之高、疗效之好也获得了武汉市第一医院联合医务处的肯定。

李淑芳表示,”战斗仍在继续,我们也会继续坚守,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我也坚信,众志成城,定能打赢胜仗!”

采写:南都记者 关婉灵 杨韵仪 刘军艳 胡嘉仪 陈飞龙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郑仲

设计:刘寅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