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定期检查心血管?

找良医5号


最新《中国心血管报告2018》: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

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快速增加,自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 王医生解读: 也就是我国现在约14亿人口,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已经高达2.9亿;每14个人就有3个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第一,10个死亡人口,有4个就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

在2.9亿名心血管病患者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00万人,肺原性心脏病500万人,心力衰竭450万人,风湿性心脏病250万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人,高血压2.45亿人。

首先要告诉大家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人民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其次告诉大家心血管疾病不仅仅是心脏病,更不仅仅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等。

正因为心血管疾病是最为高发的疾病,而且是危及我们生命健康第一的疾病,所以,我们要重视心血管疾病,也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检查排查。


我们要定期检查心血管疾病的另一个原因,心血管疾病开始发生的时候都会默默无闻,但是有朝一日会一鸣惊人!您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颈动脉斑块这些问题,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不舒服,但没有感觉不代表没有危害。有一天三高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心衰、脑出血的时候就会一鸣惊人!

如何定期检查心血管疾病呢?

高血压需要每个人都去测量,从3岁开始,没有高危因素的人一年最少一次,有高危因素,比如肥胖、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建议3个月一次。

对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超重或肥胖,久坐不动,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等),应及早去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检查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一年至少重复筛查1次。

高血脂的检查,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有皮肤黄色瘤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

冠心病的排查比较难,一般最好的办法还是检查三高,评价体重,家族史等等。

脑血管的检查主要检查颈动脉斑块。

当然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要关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这三种危害大,检查方便。

检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预防,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发生疾病后才想起要预防要健康生活。可是一旦已经发生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说明已经长期的不健康生活,导致了很多不可逆的后果。所以预防要趁早,没有发现问题也要健康生活,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

可是一旦发生心血管疾病,必须正规治疗!


心血管王医生


为什么要定期查心血管?这个问题估计也是很多手机前的朋友想问的。其实,定期检查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年来,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或者说爆发造成的。大家可以现在看看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身边没有心血管病病人呢?不是这个人放支架了,就是那个人高血压了,得心血管疾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也就导致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心血管健康无比重视,体检总是很重视心血管疾病的筛查。

其实大家这么重视心血管疾病检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一旦爆发,其危害往往是致命性的,有些可以直接表现为猝死,即使没有致命也可能导致致残。这样严重的后果,直接让大家感受到的是恐惧,所以很多人都重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筛查。

至于查哪些检查项目,只能说不同人不一样。有些人简单查一下抽血化验就可以,有些人除了基础检查之外可能还需要查心脏彩超、冠脉CTA等检查项目,这就看每个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了,这需要医生具体评判。


张之瀛大夫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数众多。我们应该对心血管疾病应该引起重视,尽量做到定期检查,就拿心肌梗死疾病为例,如果不及时医治,很可能就会失去生命。接下来就谈谈关于“为什么要定期检查心血管?”又有哪些检查呢?



一、为何要定期检查

以心脏为首的疾病分很多类,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冠心病、风心病、心衰、心梗、心肌病、心包病等。这些疾病都是早期因为不同病因引起,导致心脏出现问题。定期检查就会避免心脏病的风险,尽可能的早期发现并医治,得到最佳治疗时间和效果,从而能阻止一个严重的发展趋势。




二、有哪些心脏检查

1.血液—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肌酐、血脂、血糖、血培养、血常规。

2.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有肯定的价值,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的改变,具有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记录24h病人静态和动态下心电信息,有效解决静态短时间内记录的不足。

4.选择性心血管造影—能够明确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小编要说心脏疾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有疼痛感,有明显的症状不要耽误,不要忽视,很可能心脏出了问题。所以定期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


爱养生哒玲


心血管疾病是当下的常见病,特别是最近几年心血管疾病越发成为高发病,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是受害者,今天这个人确诊为高血压了,明天那个人放支架了,后天心绞痛又发病了。

要知道,这在几十年前我还小的时候,说谁支架了,或者听说谁心梗了,这可是十里八村的热门话题,反观现在,说身边有人支架了,或者高血压了,大家却早已习以为常,这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实在太常见了,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是常见归常见,我们必须直面其隐藏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是有致死风险的,突发心梗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能突然致死的疾病。

给大家举个例子:

冠状动脉堵塞狭窄之后,如果在血管里狭窄的程度不高于50%,是不能确诊为冠心病的,只能说是冠状动脉狭窄,此时心血管的输血量和输氧量足够心脏保持运作,这时患者只是会感到有一些胸闷气短,身体最多会感到头晕无力。但是80%患者在此阶段都不会在乎这些症状,或者说都会把这些不舒服给忽略掉。

随着时间的推移,冠状动脉狭窄达到50%之后,此时患者已经可以确诊为“冠心病”了,患者听到消息后会感到害怕了,去医院想办法治疗,但是很遗憾医生能给出的治疗方案,效果也很有限,患者只能控制饮食、按时吃药,预防冠心病进一步恶化。

冠状动脉狭窄达到80%,存在心肌缺血,此时患者就很危险了,患者会感到死亡的恐惧,一旦病情突发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发生悲剧。此时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到80%,谁都不能保证患者药物控制的效果,生活干预治疗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只能考虑支架手术进行急救,毕竟我们首先需要保证生命。

如果患者有定期心血管检查呢?

那患者的病情在初期就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治疗。

对于一些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前期通过药物控制和改善生活习惯,很可能将病情无限推迟,或者是血压较高的患者,在血压没有达到高血压标准的时候,就提前一步将血压控制下来,不仅减少了其他并发症出现的风险,更是减轻了难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防患于未然?还是亡羊补牢?决定权在你手中!


罗民教授


心脏是我们人体中比较重要的脏器之一,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其自身的收缩舒张向全身的其他器官输送血液,提供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使其发挥正常的功能活动。而心脏功能的发挥靠多种因素影响,而心脏血管正是诸多影响因素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因此要定期的检查心脏的血管,及早的发现问题。

同时,一旦心脏血管发生硬化、狭窄或者是堵塞时,会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现象的出现,严重者还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危险的情况,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猝死等。由于其危害巨大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因此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冠脉CTA等检查,必要时可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此外心脏血管的疾病如果不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能按时服用药物常常会反复,这也是要定期进行检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外,心脏血管一旦发生硬化、形成斑块,可能会导致其他器官如脑部、肾脏、肺部等动脉硬化及堵塞现象的发生,导致相应部位疾病的发生,威胁我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全身器官的健康,我们也要坚持定期的检查心脏血管,必要时也要完善其他心脏相关检查。

由此可以看出心脏血管的定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尽早的发现心脏本身的病变,处于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可以起到一定的反映作用。但是也不是说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尤其是又创性的的检查,否则会对心脏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


生命召集令


康康体检网为大家解答:

冬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五原则

冬季气候寒冷,雪天寒冷多变,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体温调节和耐寒能力的下降,各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寒冷能引起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在严寒冬季应该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心血管患者在冬季首先要注意天气寒冷的变化,这可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认识,避免思想上的轻“敌”,二、要重视和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以便能随时增减衣物,应付自如,千万不要在这方面有任何的偷懒、侥幸、否则会因小失大。总之,要为健康过冬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老年人在严寒冬季心血管保护可从以下五点入手:

1、预防各种感染。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因心衰病人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对感染要特别重视,如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等。

2、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情绪不能过分激动。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增加。

4、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过多的摄盐是心脏疾患的“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5、健康体检。预防严寒冬季,做个心血管方面的健康检查,了解健康情况,为健康保健做好健康方面的指导。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近几年,伴随着科研进展,不少新的心血管健康检查项目在临床崭露头角,如何对众多的检查项目进行正确选择,是患者所关注的问题。

对此,体检中心做出以下总结。

心血管疾病检查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选择的检测类别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心力衰竭和心脏功能检测。

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血脂组合除常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外,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增加测定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DL-C代表HDL携带胆固醇的代谢状态,而ApoAl反映HDL的颗粒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Lp(a)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HCY水平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现认为HCY反应性的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和死亡增高有关,目前国内外逐渐把它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检测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s-CRP可能是比LDL-C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个体hs-CRP的观测值应取两次(最好间隔2周)检测的平均值。hs-CRP可对表观健康的人群预示未来发生脉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则是预后指标。心肌梗死后的hs-CRP水平预示未来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面积无关。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对于急诊胸部不适疑为心肌梗死的患者,目前临床多根据症状、心电图结合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CK)、CK-MB质量浓度(CK-MBmass)、肌红蛋白(Mb/Myo)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T等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这些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梗死发作后释放入血,若在血中发现这些物质水平升高则表明有心肌损伤存在。

心肌肌钙蛋白(cTn)cTn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取代CK-MB成为“金标准”。cTn特别有利于诊断迟到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UAP)、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目前多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酶活性,特异性差,干扰多,有条件的实验室建议测定CK-MB质量浓度。CK-MB质量浓度检测值至少有2次超过特定的参考值范围上限(第88百分位值)说明存在心肌损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动态监测及疗效观察。

肌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时总CK活性升高显著,约在梗死后4~6h升高,24h达峰值,如无并发症3~4日恢复正常。

肌红蛋白(Mb/Myo)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该指标灵敏度高,峰值早,与心电图结合能提高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有效率,肌红蛋白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梗死,但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很好的指标,有助于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再扩展,如频繁出现增高,提示原有梗死仍在延续,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注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评价心脏功能的检测——脑钠肽(BNP)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BNP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和评价心脏功能的最佳心肌标志物,尤其可鉴别诊断心源性还是肺源性心力衰竭,BNP不高特别有助于排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国内外研究资料和本实验室研究资料显示,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是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一年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检测BNP并不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必要条件,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各种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

内皮素(ET)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活性肽,对心血管起主要作用的是ET-1,可引起血管收缩,尤以冠状动脉最为敏感,研究显示:ET-1在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升高,其增高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指标选择示例:

HCY:对于那些血脂正常,胆固醇又不高的人群;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家族史人群;有早期(<50岁)冠心病、脑血管和或外周血管病症状的人群,应进行血浆HCY检测以预测冠脉疾病风险。

cTn:对非ST段抬高的疑似ACS的患者应进行cTn的测定。如就诊时检测为阴性,则应于6~9h和12~24h内再次采血,动态检测cTn。如果检测值超过参考范围上限(第99百分位值),预示存在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进行心肌损伤诊断时,如果没有条件检测cTn,可以检测CK-MB和CK。

BNP:对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疑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有助于确立心力衰竭的诊断。


康康体检网


因为心血管疾病已经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前5大死因之一!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该团队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地区、直辖市的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以及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 分析中表明从1990年到2017年,我国居民的前10位死因分别是:


而中国人的前5大死因主要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而缺血性心脏病从1990年的第3位爬到了第2位,死亡率增加了20.6%,而且仍然在继续攀升。

之所以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率不断的增加,这和我国的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也和国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吃得多动得少,导致三高和肥胖增多有关。而在前十位的死因中高血压性心脏病位列第八位,无论是缺血性心脏病还是高血压性心脏病都和心血管的因素有关,可见生活中我们要定期检查心血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定期检查心血管可以尽早发现心血管的病变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绝大多数人都吃喝不愁,很多营养过剩和肥胖的人群,再加上工作的压力,很多人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上班的时候一坐一天,下班了回家只想窝在沙发上或者床上玩玩手机,不仅如此,不少人还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症状,所以如果能够定期的去医院检查心血管,就可以知道自身的心血管是不是出了问题,有没有粥样硬化,有没有斑块的形成!

有的人虽然没有三高的表现,误以为自己很健康,但是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不仅有高血压,还有高血脂,有的甚至血管已经出现粥样硬化了,甚至有的人已经有心脏病而不自知!这也就是很多年轻人,本来什么都好好的,平时身体也非常的健康,会在某个时间突然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极大

之所以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心血管,是因为心血管的疾病危害很大,从上面的研究我们就能看到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排名前十中国人主要死因中,就有好几个死因和心血管因素有关!

所以,为了将其危害降到最低,定期检查很有必要,没有问题自然最好,有了问题也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其是年纪比较大、体重比较重、三高人群更要定期去检查心血管,这样才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个清醒的认识,不然想当然的以为自己没什么事,等到病发,悔恨晚矣!


小医生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目前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其死因居人类死亡的首位。早在2015年,全世界就有大约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在我国,目前估计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而且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还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

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威胁,我们必须要定期检查心血管,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另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十分复杂,如年龄、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等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而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比较缓慢,潜伏期较长,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很有可能突发发病,威胁生命。所以,一定要定期检查。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心血管病患者大多继发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类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壁硬化和血液黏稠的症状,两者并发,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血栓如果发生存心脏内,则会造成心脏局部缺血坏死,发生心肌梗死,危害极大。如果血栓在大脑中出现或脑动脉硬化破裂,可造成大脑局部缺血甚至坏死,形成中风;轻则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重则造成死亡。所以对于高风险的人群,必须要定期的检查心血管,了解心血管的健康情况,才可以更早更快的看着心血管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有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检查呢?筛查心血管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首先是以下人群:1.55岁左右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需要注意定期检查;2.有心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家族史,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史者;3.长期饮食不科学,喜高糖、高盐、高脂饮食,暴饮暴食,进食无规律、偏食等,使热量摄取多于消耗的肥胖者;4.有糖尿病、痛风、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症候群、脂肪肝者等代谢性疾病史者;5.长时间熬夜,喜欢晚睡晚起、吸烟饮酒、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工作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体力活动少者。这些因素也易使年轻男子,过早的患上心血管病。这类人群一定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做到定期检查。

一般需要做以下检查项目:1.心电图:首要是检测人体在静态条件下的心律和心跳的情况,是最基础的心脏健康检查项目。必要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便全面检测心脏的工作情况,以及最快与最慢的心律,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早搏及频次等问题。2.心脏彩超:经过影像检查来判断心脏的工作情况。3.血管内超声检查:首要检查患者是否有血栓存在。另外,每一项检查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不是所有的心血管患者都需要做同一项检查。具体需要临床医生做根据患者的病情再决定。


家庭医生名医在线


头昏下身重,血压正常时还是这样。早上起床后血压高在137:低压在65吃药后在二小时后降至100左右:低压在50左右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