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草莓族” 這個詞彙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是這個詞彙其實出現的時間也不短了,最早的時候是用來形容80後一代的年輕人:

抗壓能力小,受挫能力低,外表光鮮但是內心幼稚的這類人。而現在被用在了寶寶的身上,被大家稱作是“草莓寶寶”,這類寶寶的特徵是:膽小、抗挫折的能力低、依賴性強。

草莓族寶寶是隻要遇到問題就知道逃避,碰到一點挫折就會退縮。可在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已經越來越多。那麼我們怎麼判斷自己家孩子是不是“草莓寶寶”呢?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草莓寶寶”呢?

“草莓寶寶”的出現其實跟如今的家庭構造有著直接的關係!如今的家庭構造基本都是4+2+1的模式。一家只有一個寶,六個人的關心都聚在一個人的身上時,給孩子的關注度就會太高了,無論是自己的吃喝還是學習,都會受到父母的監管,恨不得24小時都可以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一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都會大大的減弱,自主性也會低,這種家庭環境下就非常容易造就“草莓寶寶”。

在北京師範大學博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張國超來看,草莓寶寶就像是草莓一樣,外表雖然看起來很可愛,誰見誰愛,但是輕輕一碰就爛了。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草莓族的特徵:

抗打擊能力低,父母說一兩句就會生氣或放棄,要比一般的孩子更愛哭。當受到打擊時,會有很明顯的負面情緒,反應過於強烈。對家長很依賴,在碰到困難時,總是依賴父母的力量。不去嘗試,抗拒嘗試新事物,行為習慣化、穩固化。對不熟悉的事物和環境都會產生焦慮心理。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支招:2個方法避免孩子變成“草莓族”

1、讓孩子直面的接受失敗

現在有很多的家庭都存在著教育誤區,為了讓孩子不會受到傷害,然後不顧一切的保護孩子,保護孩子當然是對的,但是過度的保護,過度的給孩子保護傘,恰恰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而且還會害怕失敗,有些失敗是一定要讓孩子直接的面對的,實際上孩子會在一次次小的失敗中得到巨大的提高!

張國超說:想要避免孩子淪為草莓族寶寶,必須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種培養,沒必要人為給孩子製造很多成長障礙,只需要在孩子犯錯之後,及時給他一定的懲罰,這種懲罰本身便是一種挫折體驗。

除了要有挫折體驗,還要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敗和應對失敗。只有孩子從內心深處接受失敗,才會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想辦法去克服失敗。否則,孩子遇到有可能失敗的事情,便會習慣性地繞道而行。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2、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同樣很關鍵

除了鼓勵孩子多嘗試,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 張國超看來 ,父母的陪伴也是拯救草莓寶寶的關鍵所在。“父母的陪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好的教育是一種家庭關係,體現在氛圍、親密模式和交流類型上。

對於孩子而言,高質量的陪伴是幫助孩子確立安全感、樹立自信心的必經之路。充足的安全感,才能給孩子足夠自信。足夠的自信,才能讓孩子擁有應對各種挑戰的強大內心。因此哪怕工作再忙,也應該儘可能地騰出更多的親子時光。”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如果家長們不知道怎麼做才是適度,那麼這裡為各位家長推薦給孩子看有關面對挫折的繪本,比如

《幼兒情商啟蒙》繪本。主要培養孩子的強大內心,教會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這套繪本中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故事中的道理,孩子還能從中獲得一些小常識。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分別從“學會面對失敗”、“勇敢嘗試”、“樹立自信心”等方面,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孩子出現的這3個徵兆,是“草莓族”的信號,父母該如何避免?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個“過程”二字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為時間短暫才會顯得尤為的珍貴,家長只有正確的進行教育和引導才會讓孩子樹立良好的品質,以後步入社會的時候才會經得住風雨,拒絕做“草莓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