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橋樑”作用

  目前已有15個省市公佈了明確規劃,2020年度計劃投資規模總計超過6萬億元。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中,基建投資仍是重要部分,項目涵蓋高速公路、高鐵、能源等領域。在15省份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規劃當中,有6個省份2020年度計劃投資規模超5000億元,分別是河南、廣東、四川、江蘇、福建以及陝西。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和企業運行帶來一定影響,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會在短時間內受到較大影響、出口進一步受阻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非常重要而緊迫。因為,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缺口型的,雖不會影響長期發展、長期增長,但會對眼前、特別是企業穩定、居民就業穩定、社會穩定、市場預期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強有力的手段,穩定經濟增長,維護市場繁榮,平復居民心理。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投資拉動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具針對性的,也是最能夠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產生效率的,因此,鼓勵和促進地方加大投資力度、擴大投資規模、加快投資步伐,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當前抗擊疫情需要的,是非常緊迫的。

  很顯然,就地方目前能夠實施的投資項目來看,基建投資仍然是主要的投資方向。而基建投資則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高鐵、能源等,與前些年的基建投資略有不同,也結構更加優化與合理。首先,房地產投資很難再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縱然地方政府很有重啟房地產投資的衝動,也有使用房地產投資的手段與能力。但是,顯然這是一條不可行的路,也是一條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比正面影響更大的路。尤其對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來說,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會產生新的不良後果。所以,不可能再沿用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老套路。

  其次,生產性投資需要一定過程。最有效的投資,當然是生產性投資,尤其是製造業投資。但是,生產性投資在經歷了疫情的衝擊之後,需要有一個適應和恢復過程,且這個過程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而需要用時間來換空間。因此,只能通過政策鼓勵和刺激企業加大生產性投資力度,到底如何才更有效,還要看企業的態度,看企業的信心。目前,肯定不可能即刻釋放。要想生產性投資有較好的表現,唯有國有企業先做好表率,帶頭加快投資步伐,激活其他所有制企業的投資信心。而在生產性投資沒有得到有效激活前,還是要靠基建投資等的策應,彌補疫情留下的經濟增長“缺口”。

  再者,投資必須強調眼前與未來協調統一。雖然疫情給投資帶來了新的機會,也為投資留下了更大施展空間。但是,在制定投資計劃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眼前與長遠的關係,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切不要為了一時之需,給未來發展留下隱患。自然,不走城市建設老路,不搞大規模負債投資,而是把交通、水利、能源、高鐵等作為投資重點,是相對合適的,也是可行的。需要提醒的是,此次的投資計劃,只能是短中期結合,投資的規模要適中,不能獅子大開口。重點是彌補疫情留下的增長缺口,當好經濟增長的橋樑作用,使經濟增長能夠較好地跨過疫情留下的經濟增長缺口。

  最後,投資不會改變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儘管投資再一次扮演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角色,甚至在短期內可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快速上升。但是,從長遠來看,決不會改變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一旦企業復工復產、就業等基本實現目標、居民收入增長步入新的增長軌道,消費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的重要力量。因此,投資不會出現長時間大規模快速增長的現象,也不會出現大規模萎縮問題。投資需要在近期內扮演重要角色,也需要在消費重新啟動後站到幕後。這就是投資需要做的,也是投資今後的必然方向。

  從總體上講,此次的投資再次啟動,只是發揮橋樑作用,是將疫情留下的經濟增長缺口彌補好,讓經濟增長能夠順利地回到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軌道。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就能基本完成使命,並把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歸還給消費。而消費也會在企業復工復產和居民消費慾望激發後,提前進入到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