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唐朝大曆年間,詩聖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時創作了以遙望長安為主題的組詩《秋興·八首》,其中第七首寫的是長安的“昆明池”,詩云:“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實際上早在唐代開元年間,詩人儲光羲 就寫了一首《遊昆明池思古》,詩云:“石鯨既蹭蹬,女牛亦流離。” 這兩首詩都提及了三件漢代國寶石刻(石鯨、女牛),即“昆明池石鯨”和“昆明池牛郎織女石刻”。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西安昆明池】

昆明池在西安城西的灃河邊,今屬於灃東新城斗門街道。《西南夷傳》記載:“漢武帝遣使到身毒國去求市竹,受阻於昆明國而未能到達,於是天子想征伐昆明國。昆明國有滇池,方圓三百里,因此比照著開鑿一池,以練習水戰,稱為:昆明池。”

據《三輔黃圖·池沼》記載:“昆明池中有豫章臺有石鯨。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

班固《西都賦》有句:“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李善注引《漢宮闕疏》雲:“昆明池有二石人,牽牛織女像。”所以《關輔古語》一書中說:“昆明池中有兩個石人,為牛郎織女立於池的東西兩邊,以池為天河的象徵。”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昆明池漢武帝】

開鑿昆明池,漢武帝最早的初衷真的是為了征伐昆明國,操練水軍而用。《雍錄》:“武帝欲通西域,為昆明所閉隔。聞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鑿此池習水戰,期以伐之。中有樓船,上建樓櫓;又有戈船,上施戈矛。四角悉垂幡眊、旌葆、麾蓋,照燭涯涘。其始鑿也,固以習戰,久之,乃為遊玩之地。”可見征伐昆明國最後不了了之,昆明池變成了泛舟遊玩的娛樂場所。《 述 異記》﹕“甘泉宮南昆明池中,有靈波殿七間,皆以桂為柱,風來自香。”《三輔舊圖》中說:“池中有龍首船,常使宮女在池中泛舟,張鳳蓋,建華旗,作棹歌,雜以鼓吹奏樂,皇帝親臨豫定觀看泛舟,聽音樂。”

《西京雜記)載:“漢武帝作昆明池.......池魚給諸陵宗廟祭祀所用,其餘在長安街市賣之。”東漢延光三年 漢安帝行幸長安祭祖,歷遊昆明池。後秦末年,關中大旱,昆明池一度枯竭。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太平真君元年又徵發長安5000人疏浚昆明池。到了唐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密謀,在昆明池擺下鴻門宴,欲誅殺秦王李世民,結果未遂,史稱“昆明池之變”。

李世民當了皇帝,變成了唐太宗,貞觀年間命人疏浚 昆 明 池 , 並 疏 導灃河 、滈 河二 水 入 堰 注 入 池中。李世民作詩《冬日臨昆明池》詩云:“石鯨分玉溜,劫燼隱平沙。柳影冰無葉,梅心凍有花。”

到了唐朝唐德宗貞元十三年,長安京兆尹韓皋追尋漢制再次浚修昆明池,,引交河水與灃河水合流注入於池中,使昆明池水面擴大到16.6平方公里。1980年《考古與文物》創刊號中,把昆明池分為漢昆明池和唐昆明池,並認為“唐昆明池的範圍比漢昆明池要大一些”。唐貞元十四年在昆明池兩側給牛郎織女分別建廟。唐文宗太和九年又再次修浚昆明池,因向昆明池輸水的石墶堰堵塞,池水逐漸乾涸,而後化為村落糧田。胡三省《通鑑注》雲:“武帝作石闥堰,堰交水為池。昆明基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為都城之用。唐太和後,石闥堰廢而昆明池涸。”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牛郎織女石刻文保碑】

唐末,昆明池荒廢后,石鯨及牛郎織女三件精美石刻一直在原地未動,風雨數千年。漢武帝茂陵有霍去病陪葬墓,其墓前有漢武帝元狩六年雕刻的16件石雕,為國寶級漢代石刻,以“馬踏匈奴”最為著名。而昆明池石鯨及牛郎織女三件精美石刻,參照元狩三年開鑿昆明池,則比霍去病墓前石雕還要早上3年,其文化歷史價值不可估量。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石鯨仿品】

1988年,文物普查人員在今灃東新城斗門街辦馬營村西的昆明池遺址裡,發現了“昆明池石鯨”石雕。《陝西文物地圖集》對石雕描述如下:“火成岩質,斷為鯨體、鯨尾兩截,鯨體通體渾圓,頭部雕出鯨眼,長5米,最大徑0.96米。鯨尾呈半彎狀,鱗紋依稀,長1.1米,最大徑0.40米”

昆明池石鯨斷為鯨體、鯨尾兩截,鯨體開始遷至灃河西岸的客省莊,後收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館保護。鯨尾仍在原地,埋在馬營村一村民家中後院,鯨尾緊靠牆根,被埋在地下。2017年因要重修昆明池,挖出石鯨尾,石鯨尾重新出土,與鯨尾終於首尾複合了。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昆明池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並稱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因“牛郎織女漢代石雕”的歷史崇高地位,所以昆明池被譽為中國“牛郎織女愛情傳說”的發源地。1956年,昆明池漢代“牛郎織女石刻”被列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石爺廟、石婆廟】

牛郎石雕本地人稱“石爺”,在今斗門街辦棉絨廠內一座小廟裡。石爺廟小是小了些,可這小廟也是民國時期建築。織女石雕本地人稱“石婆”,在今斗門街辦常家莊西田野中的一座大廟裡,名曰:“織女寺”,本地人稱:石婆廟。石婆廟在石爺廟以東,兩廟相距約3公里。

1978年,石雕被作為文物搬遷到西安碑林博物館,每到七夕時節,斗門鎮群眾自發組織到碑林博物館燒香祭祀石像,碑林博物館不堪其擾,隨將石像移至戶縣草堂寺。期間斗門鎮善男信女每年又到草堂寺燒香祭祀和,草堂寺僧侶也不堪其擾,1986年8月20日牛郎織女石雕在本地善男信女的索求下,石像又被移回昆明池原地。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牛郎織女石雕】

現在的“石爺牛郎”雕像,眉目清秀,丹唇柳眉,嘴角下撇,雙手環垂於胸前,兩膝著地,小腿貼地,狀態像跽坐淑女,看著像個女相。現在的“石婆織女”雕像,卻是個國字臉,怒目圓睜,而且是個大背頭,右手曲肘上舉作持鞭狀,左手緊貼胸作用力握韁狀,狀態像扶犁鞭牛,看著像個男相。所以“孰為牛郎,孰為織女?”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石婆石爺】

第一種看法是認同現在廟中現狀,即西邊石爺廟石雕為石爺(牛郎),東邊石婆廟為石婆(織女)。如元代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卷7“織女石”條引《新說》曰:“漢昆明池今為陸地,有織女石,身長丈餘,土埋至膝,豎發戟手怒目,土人屋而祭之,號為石婆神廟。”《長安縣誌》尊重民俗,也認同這種說法。

但是根據石像的面相來看,許多人傾向於第二種說法,即現在石婆廟裡的石婆應該是石爺(牛郎),現在石爺廟裡的石爺應該石婆(織女)。即:東為“牛郎”,西為“織女”。

東漢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在《西京賦》記載:“乃有昆明靈沼,黑水玄址......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西都賦》記載:“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這一左一右沒有參照物,根本說不清楚那個是牛郎,那個是織女。但《關輔古語》記載:“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於池之東西,以象天漢”

,這一東一西應能說清楚了吧。即:東為“牛郎”,西為“織女”。所以《陝西省志·文物志》和《西安市志·文物志》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灃東解密:昆明池石鯨哪裡去了?石婆石爺:孰為牛郎?孰為織女?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於2020年2月25日,張新武:世居灃西周禮之鄉,長於長安物華之地,自幼好文筆。而立之年從軍,歸鄉自詡:“宗周先聖遺民,豐鎬故里之子”。隨以“豐鎬遺子”為筆名,醉心周秦漢唐文化研究,因地理之便,對灃河兩岸宗周豐鎬故地鄉土人文歷史研究頗深,筆不輟耕,文章多發表於報刊,多次參與本地人文歷史書籍編寫、電視節目錄制。現為長安作協、西鹹作協、西安地名研究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