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前文提到的強脊患者,從已經放棄要孩子,到順利的自然受孕,整個孕期無明顯腰骶部疼痛,然後順利產下一男嬰,我以為治療就結束了,可其實,才是另一個開始。

患者成功懷孕,產子,都順順利利過來了,下面就是坐月子,坐月子期間正值大連最熱的日子,還未出月子,即出現蕁麻疹。因為實在瘙癢難受,未出月子即來診。因患者哺乳期,其藥量2付藥大約可服用1周。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在治療期間,先是小嬰兒是出現輪狀病毒感染,腹瀉,予患者停用蕁麻疹藥,改為治療小兒腹瀉藥,讓患者服用後,立刻哺乳。大約2~3付藥後,小嬰兒大便輪狀病毒化驗轉陰。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此後,又經歷了孩子發燒,大人感冒,蕁麻疹各種花樣翻新的反覆,均給予中藥口服,到後來,一副藥多加水熬,能喝一週半。到了9月初複診,患者蕁麻疹已經3天未再發,狀態很好,再開2付藥,調理氣血,鞏固療效。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經過產後將近2個多月的中藥調理,新手媽媽和小嬰兒,現在均安,小媽媽產後未再發作腰骶疼痛,給小baby一直母乳餵養,寶寶也健健康康!

總結:

1.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多見於青少年,是以中軸關節慢性炎症為主,也可累及內臟及其他組織的慢性進展性風溼性疾病。典型病例X線片表現:骶髂關節明顯破壞,後期脊柱呈“竹節樣”變化。約90%患者HLB27(+)。致病原因和發病機制迄今未明,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組多基因遺傳病。西醫治療以甾體類抗炎藥止痛、糖皮質激素、沙利度胺、硫唑嘌呤、雷公藤總苷、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環磷酰胺等藥物治療。

中醫學認為:西醫診斷的“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尿酸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疾病從其臨床表現看來,大多屬於中醫學“痺病”的範疇。“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這是大家一致公認的。但是焦樹德老中醫認為,“合而為痺”的“合”字,除了上述的意義,還有以下兩種含義:

(1)痺病,是風寒溼還要與皮肉、筋骨、血脈、臟腑之氣相合,才形成為各種不同的痺不能與之相合者,則不能為痺。

(2)“風寒溼三氣”與四季各髒所主不同的“時氣”相合,就會有不同的痺症。《素問•痺論篇》中說:“以冬遇此者為骨痺,以春遇此者為筋痺;以夏遇此者為脈痺;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痺;以秋遇此者為皮痺。”又說:“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溼之氣也。”

也就是說“風寒溼”三邪,一是必須與“形氣(皮肉筋骨血脈)”相合,二是要與“時氣”相合,才有痺症。痺久,失治誤治,復感四時邪氣,再與四時五臟合,就是風溼性疾病,病久累及各個臟器的原因。

純中藥治療哺乳期蕁麻疹,嬰兒輪狀病毒性腹瀉(上篇強脊患者)

“補腎祛寒”是治療大法,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治療強脊的同時,患者可以自然受孕的原因,因為中醫治療“不孕症”,也是從調補肝腎來入手。

2.哺乳期蕁麻疹的治療:“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就是我們常說的“風疹塊”或“鬼風疙瘩”。本病相當於中醫學的“㾦癗”或“癮疹”。《素問》雲∶“痛癢瘡瘍,癰疽痘疹,瘤氣結核,怫鬱甚者,皆熱;五臟不和,九竅不通,六腑不和,留結為癰。近於火氣,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之用也。人之瘡腫,因內熱外虛所生也。”《素問•評熱病論》中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患者產後,氣血虧虛。氣虛,衛外不固,多汗,怕風;陰虛生內熱,夏季炎熱,猶如火中加油,熱上加熱;血虛生風,再加開窗通風,外風,內風和外風一起,合而為病。而“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客於肌膚皮毛腠理之間,“則起風瘙隱疹”。治療上以“補氣養血、兼清裡熱、涼血化瘀”為治療大法。又因患者在哺乳期,用藥上要量小而精,對嬰兒無影響,且有裨益。

3.嬰兒輪狀病毒腹瀉: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感染,有較高發病率和死亡率,西醫臨床上仍以對症處理和支持療法為主。

中醫藥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長春中醫藥大學被稱為“小兒王”的王烈教授,以“淡滲、燥脾、溫腎、固澀”四法為綱,確立了小兒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治療大法,使脾氣得健,溼氣得化,脾胃運化水溼功能恢復,則洩瀉自止,病趨康復。而且在不應用抗生素的情況下,不會引起孩子的腸道菌群紊亂。

嬰兒中藥怎麼吃?

寶媽吃啊,吃完立刻餵奶,乳汁裡就有了中藥成分,就等於寶寶吃藥了啊,這就是我為什麼提倡母乳餵養。寶寶生病了,寶媽喝中藥,就能把寶寶的病治了,寶寶不遭罪,寶媽也就喝點苦藥而已!比著急上火,排隊上醫院打吊瓶,喂寶寶吃藥,容易太多了,不是嗎?

以上是我對這個患者一系列疾病的總結和心得。

寫在文後的一些真實想法:

有人問我:“你把這些寫下來,是為了爭名?還是為了逐利?”其實都不是,如果為了爭名,那就寫論文,晉級唄!如果為了逐利,我就給患者一次開個10付、8付藥喝去唄!可是瞭解我的患者都知道,我給方便就診的初診患者,一般1付藥或者2付藥的開,以防患者在喝藥過程中,出現不適,而浪費了藥,浪費了錢。喝完藥,無不適的患者,再4付藥,4付藥的開。其實這也是家師一輩子行醫的作風!

之所以要把這些病案記錄下來,是因為我認為,我們現在的中醫人,不單肩負著治病救人的責任,同時還肩負著續醫慧命、傳承岐黃薪火的重擔。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麼多寶貴的經驗,都是先賢大醫們一筆一畫寫下來,流傳至今的。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信中醫,因為廣播電臺、電視廣告裡的偽中醫太多了,而真正的中醫、大醫,平日診務實在太繁忙,根本沒有時間發聲,宣講,普及真正的中醫知識。

家師生前最遺憾的事,就是他還有好多的治病心得、讀書心得寫下來了,無時間整理,他去世後,卻已經遺失。

當然,我現在的這點兒東西,是沒有辦法和先賢大醫,以及家師相提並論的,但僅僅是想為中醫盡一份綿薄之力,拋磚來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