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吃野味導致冠狀病毒肺炎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甚至處罰

首先,先來一個常識性問題,第一個吃野味導致冠狀病毒肺炎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甚至處罰?

想必99%的人都認為這個導致“國難”冠狀病毒肺炎的吃貨應該受到懲罰,小編不知道這個人有沒有死冠狀病毒肺炎之下,如果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怕是要被人活活打死!另外還有1%善良的人可能認為吃野味是個人愛好,不違法就行。

野生動物攜帶自然界的病原體

事實上,有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對野味的誤區,他們認為野味味道肯定很棒,所以很多吃貨以吃野味打打牙祭的事情。另外就是野味是大補、很有營養,大體是認為食物原生態就是最好的,在這些觀念之下,不少人追求吃野味,甚至不惜重金吃野味。

這種錯誤觀點現在真的有必要進行糾正了!

其實,野生動物味道並不好吃,也不適合食用

首先,科學上已經否定了“吃野味”的營養價值,大多數所謂的野味營養價值無甚特異之處,大多屬於“智商稅”食物,抑或是展現某種特權的炫耀性消費。

果子狸

事實上,大多數的野味與病毒關係密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業富表示人們食用野生動物,風險來自於宰殺野味過程中,動物攜帶的病毒,會傳染到接觸人身上。這種傳播渠道一般分為三種:第一,被野生動物咬傷、刮傷,病毒會通過血液傳播;第二,通過飛沫傳播,經過呼吸進入到人體的肺裡面;第三,病毒進入眼睛,人類眼角膜區域毛細血管很發達,可能成為病毒入口。

譬如2003年SARS事件,事後就被證明病毒源來自中華菊頭蝠,果子狸與它們(原生態病毒源)接觸、感染後,再將病毒傳染給食用它們的人類。如今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是吃貨們為了吃野味造成的,真是不吸取教訓啊!

再次,其實野味味道並不好,很多人吃野味就是圖的新鮮。就比如說大家追求的野豬肉吧,知乎網友“圓圓的元元”講過自己吃野豬肉感受:她們那野豬很多,有打獵隊進山打野豬,圓圓爸便會從朋友那拿些回來吃個新鮮,但野豬味道太臭,臭味沾到衣服上洗都洗不掉,豬毛又多又硬,開水燙不掉,拿火也燎不乾淨,野豬肉太硬,用高壓鍋壓好久才能吃,否則咬得牙疼。煮過野豬肉的鍋,騷臭氣幾天不散。口感又緊又柴,比家養的豬肉口感差很遠。

再比如果子狸,據吃過的網友表示,這種野生動物並沒有許多小說中說的那麼美味!開始還以做法不對來搪塞,味道腥羶,味道刺鼻,吃起來根本不是享受美食,而是在受罪。

其實稍有生物常識的人都知道,野生動物這東西,本來就是野路子,野生動物生長第一要素是生存下去,不是為了給人類食用的,所以他們在進化這件事上,主要側重生存,皮要厚、肉要糙,氣味要足夠臭嚇得獵食者不敢靠近,還要散發味道吸引異性,身上最好有點毒素方便毒死那些想吃掉他們的動物。而我們人類,為了讓動物植物更好吃,是花了無數心血一代代讓野生動植物產生基因變異或者挑選適合我們食用的品種,又經過精心栽培,才形成了食物今天的樣子。

然而,如今有一些人腦子進了水,為了吃野味坐數個小時飛機、汽車跑到深山老林裡或不惜花重金找個包間門一關,開始吃那些皮糙肉厚還有毒只能猛加調味料掩蓋羶味的所謂野味。據吃野味最盛行的廣州,當地林業局的調查數據,45.4%的人以為吃野味可以彌補“養分”,37%是出於獵奇,12%人是為了顯富,很少有人在美食評論上點贊野味,反而是一些假的野味卻讓不少人讚不絕口,這反而讓更多的人認為野味好吃。。。

故而,其實吃野味即沒有營養,也不好吃!而2003年SARS事件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告誡我們吃野味其實是害人害己啊!

第一個吃野味導致冠狀病毒肺炎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甚至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