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六歲的小英子在傷感的《驪歌》的旋律中,在楓葉瑟瑟的秋天坐在馬車上永遠告別了自己的童年。

電影《城南舊事》,說得就是一場場的告別:跟秀貞和妞兒告別;跟“他”告別;跟爸爸告別;跟宋媽告別;跟自己的小學生活告別,跟童年告別。

《城南舊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這部電影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影片改編自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傳體小說,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為背景,用三段故事講述了三種離別,主人公英子在這些離別中漸漸長大。

影片導演吳貽弓曾經用“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十個字來概括電影的總體風格。

我喜歡電影中的不是很流動的畫面,那一個個讓人傷感與心痛的故事,讓導演用這樣一種舒緩的調子演繹出來。

很輕,很淡,卻又很深,很遠。就這樣看著小英子一點點長大,我的心突然感到莫名的傷感;原來我們也一點點在失去,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憧憬,失去對美的洞察與理解。

《城南舊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當然這部電影裡面也有很沉重的鄉愁。

早年,林海音女士就離開故土,心裡總是瀰漫著一抹淡淡的鄉愁。

再加上導演又賦予影片對世事滄桑,歷史變遷的思考,讓影片更顯得相思又沉重。

我們看秀貞、看宋媽一家,儘管作者沒有刻意去描繪他們的貧窮、苦痛以及生離死別。但這些東西不可避免地撞擊著我的心靈。

《城南舊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最讓我難忘的是小英子的那雙眼睛。

從那雙眼睛裡,看到一個單純、美好的世界;一個韻味十足的別樣的老城;一個敏銳又憂鬱的小女孩一點點長大的五彩歲月。

許多許多的畫面和場景,在六歲小英子的眼睛裡緩緩流淌:駱駝、歸鴉、小油雞、鞦韆、毛驢、水車、盧溝橋、井窩子、荒草地等。

我們藉助想象,聯想,喚起我們自己的歲月記憶,感受、咀嚼其中蘊含著的人生真諦。

《城南舊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這是貫穿電影《城南舊事》始終的旋律,每當音樂響起就意味著離別。

電影看完了,我的耳邊還縈繞著這低緩的音樂聲。

混著井窩子邊,嘩嘩流出的水聲、歸鴉的鳴叫聲、街頭小販的叫賣聲、剃頭挑子的吆喝聲、駝隊的風鈴聲;以及秀貞與妞兒痛哭聲、英子的喊叫聲、雨聲、雷電聲,漸漸地悲傷再次湧上我的心頭。

淚眼朦朧中,我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