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坎坷曲折的經歷,並未讓我變得尖刻。相反,我更崇尚平淡和含蓄之美,這確實是性格使然,也是我對生活的真切感受。”

《城南舊事》電影—導演·吳貽弓


我們讀《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會感到剛硬的魯迅也有一股稚嫩的幽默;

我們讀沈從文、讀冰心、讀林語堂的關於“童年”的文章,總能感到一種溫馨,一種親切;

可是電影《城南舊事》裡傳遞出林海音的童年只是真實,只有真實。

這種“真實”是模仿城裡少見的駱駝歪著嘴咀嚼;

這種“真實”是大雨裡幫著“失心瘋”的鄰居阿姨尋找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

這種“真實”是眼看著父親一點點病體沉重直至去世;

這種“真實”是眼睜睜看著不是壞人的“小偷”被五花大綁地押走……

電影《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的成名作《城南舊事》,電影的真實是林海音的真實,英子的真實童年是林海音的真實童年。


《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余光中先生曾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林海音被稱為“臺灣文學祖母”,她的《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城南舊事》是她以自己在京的童年生活為背景創作出來的。林海音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看成人的世界,所有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都耐人尋味。

這也是在講訴她自己的童年。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

英子是童年是幸福的嗎?

冬天來了,駱駝對來了,英子的童年時光一去不復返,而小英子的音容卻印在我們的心中。


《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01善良是人性最大的本質

小英子眼裡的世界是充滿好奇的,是沒有邪惡的!

惠安館裡那個被人們稱作“瘋子”的秀貞,於大人們都是避之不及的,於小英子卻是很好的玩伴。她好奇秀貞的穿著、表情,好奇人們對她的態度、稱呼,好奇她嘴裡的“小桂子”,甚至好奇她倚靠的那扇門……

只有小英子被她的微笑和自己的好奇心所吸引,而和她漸漸熟絡。

孩子單純的世界,沒有世俗的既定眼光,她們只會去感受這個人。

妞兒是個苦命的孩子,受盡養父打罵,小英子通過胎記發現好朋友妞兒就是秀貞的那個小桂子,連夜幫助秀貞和小桂子母女相認,並偷偷把媽媽私房的金鐲子資助她們做找親人的盤纏。

妞兒和小英子相處時才會有短暫的快樂。

英子在是個精明的小丫頭,她的好奇心或許就是她的聰明,她喜歡觀察,喜歡思考。

英子搬家後遇到了為了供弟弟讀書,不得已偷竊藏贓物的大哥哥。大哥哥,本是個好人,卻迫於生活而被逼良為盜。

大哥哥與英子推心置腹分享自己的故事,並和她相約“我們一起去看海”。

他和小英子聊天並詢問自己是否是個好人。

而小英子的一句“我分不清海和天,就像分不清好人和壞人。”無疑是孩童善良無邪的最佳註腳。


《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當得知大哥哥供弟弟讀書,養活媽媽的善良品質時,她內心是被溫柔所裹挾的,小孩總是善惡是分明。

小英子拾到的小銅佛,無意間成了大哥哥被抓到的證據,心中萬般情緒湧上,卻始終說不清、辯不明,就像她辨不清什麼是海,什麼是天。

小英子是善良的,雖然分不清那些複雜的百態,但始終有一顆同情的心。

她太看不懂大人的世界,她只隱隱地感覺自己做錯了什麼,她堅決不相信那個被帶走的是壞人。或許這就是我們生命中共同的東西——童真、善良和美好。

盧梭曾說過:善良的行為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

英子心善讓妞兒和秀貞相認,偷偷拿金鐲子給他們當盤纏,秀貞和妞兒有了勇氣追趕尋找妞兒父親的火車。

英子讓小偷知道自己也是個好人,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壞人,她只知道大哥哥是個好人。

“因為愛心,流浪的人們才能重返家園;因為愛心,疲憊的靈魂才能活力如初”。

善,早在英子的心裡安了家。

善良本是生命該有的樣子,是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

02、別離是人類永恆的旋律

作家虹影說:“我們出生於世上,就是為了離別,離別,是生命最終的歸宿。

秀貞和妞兒為了趕上火車去尋找起思康,結結果命喪車輪之下。

英子以為她們可以找到丈夫和父親,以後幸福生活。但她無法預料的是,她童稚的真誠造成了兩個苦命人命喪車軌之下的悲劇。

英子送別秀貞和妞兒後大病一場,他們搬家了。

送別了秀貞和妞兒,英子也送別了老家。

每一次悲傷的離別獲得的成長經歷,都會在我們心裡刻下難以修復的傷痕,就像大樹的年輪,越是粗壯,痕跡越是鮮明。

英子卻因無心之舉,使得大哥哥被警察帶走了。

英子送別了小偷朋友,也送別了“一起去看海”的約定,小英子哭了....

英子送別了不能分清世事人心的自己,開始走向獨立。


《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兒童的世界裡也是睿智的,他們有自己的判斷,也有自己的鬼把戲!

但是小孩子的想法畢竟是單純的、美好的,現實的冷酷、殘忍英子還確實不懂!

蘭姨娘三歲就被媽媽送到青樓,後給能當她爺爺的施大爺做小妾,被趕出來,被慷概的英子爸收留。

蘭姨娘是一個敢愛敢恨,敢於反抗命運的奇女子,英子覺察到她對媽媽的威脅,撮合蘭姨娘和德先叔。蘭姨娘和德先書走了。

蘭姨娘的離開,小英子雖然滿心不捨,但也終於解開了她的心事。

英子送走了蘭姨娘,送別了蘭姨娘對媽媽的威脅。

那個已被小英子一家視為親人的宋媽,在小英子眼裡她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宋媽,她有著講不完的農村故事,她就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送別的早晨她或許第一次懂得了分別和不捨。

英子送走了宋媽,她也告別了兒時的依靠,英子慢慢看著人間的悲歡離合。

小英子已然和前幾次不同,沒有父母的陪伴,學會獨自接受一場告別。

父親是英子的人生導師,他對英子嚴厲,英子承歡膝下。

一切停在英子小學畢業的那年夏天,父親因病去世。

英子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

英子送走了父親,送別了她的童年時光,英子長大了。

她的童年到此,也就結束了。

在英子的世界裡沒有瘋子,沒有騙子,只有勤勞善良的人,她相信每個人都是好人,每個人都不壞,最後他們都以各樣的方式離開。當爸爸去世的時候,英子長大了。


《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英子與瘋子秀貞的生死別離更多地為空間別離,英子和父親林煥文的生離死別則為情感的別離,隨著父親的離世,舉家的搬遷則表示英子童年與成長的別離。

人生哪有那麼多精彩啊?人生哪有那麼多高潮起伏呢?誰的人生每一天都是五彩斑斕的呢?

昨日的團圓,今日的離別,人生何其相似,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擁有和送別。而人生的最後一場離別,是與這個世界的離別。

離別是人類永恆的旋律,每次離別我們都要品味苦澀,但不得不學會堅強和理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我們在回憶中總結,在總結中自我成長。

03、兒童視角下的善意世界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曾寫過 “兒童是成人的父親”,意思是兒童眼中的世界是最純真的,在對世界的認識上,兒童對成人有顯著的啟發效果,能夠看到成人無法觀察到的世界之美。

全書以英子的童年視角看盡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人曾說“什麼時候我們越懂事了,就越難忘記小英子。”

《城南舊事》追尋的童年往事並不是單純的童年,只知盡情享受天真童年,而是充滿著人性的刻畫、人生的描述及社會的描寫,是一種瀰漫著哲思和詩情的童年世界。

英子的成長軌跡裡就見證了眾多悲劇:秀貞和妞兒的離世、小偷朋友被抓、宋媽的離開、爸爸去世。

這些人都離英子而去,讓她幼小的心靈愈加孱弱,讓英子迅速成長告別純真童年。

作家林海音曾說過:“從十二歲喪父那天開始,我童稚的心靈就隱隱約約覺察到人生無常、現實生活的殘酷,我必須要在寡母和年幼弟妹中間,面對現實人生、宿命的可怕力量。”


《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英子的童年就是林海音的童年,我們從英子的童年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通過英子的童年訴說人世的生離死別,英子從起初的聽說、看到,到最後的親身經歷。

全書以一個純真少女的童心折射出這些底層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輝,孩子的眼睛乾淨純真,過濾掉了成人世界的殘酷與虛偽,同時孩子的眼睛也是最真實最引人深思的。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如同一部老電影帶著我們領略了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的人情風物。

正如林海音所說的那樣,“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