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老兵聞風喪膽的武器,稍有不慎,就被射成“篩子”

地雷是一種價格低廉的防禦武器。埋入地表下或佈設於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發源於中國。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後由俄國研製。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產的地雷,在日暮途窮俄戰爭中首次實戰應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防坦克地雷是1918年由德國人研製。防步兵跳雷是1938年前後由德國人發明。火箭佈雷系統是1970年由聯邦德國研製成功。現在國際公約已經全面禁止使用地雷了。

對越反擊戰,老兵聞風喪膽的武器,稍有不慎,就被射成“篩子”

1130年,金軍攻打陝州,宋軍使用埋設於地面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金軍以重大殺傷而取勝。到了明朝初年(14世紀要),中國出現了採用機械發火裝置的真正的地雷。據1413年焦玉所著《火龍經》一收所載:“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

可以看出“炸炮”不僅是最早的壓發地雷,還與今天的“連環雷”相似,“地雷”一詞也由此而出。1580年,中國明朝名將戚繼光駐守薊州時,曾製造一種“鋼輪發火”地雷,當敵人踏動機索時,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鋼輪發火裝置提高了地雷發火時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明代文獻中,已有多種地雷的詳細記載,這說明當時中國的地雷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歐洲在15世紀的要塞防禦戰中才開始出現地雷。

對越反擊戰,老兵聞風喪膽的武器,稍有不慎,就被射成“篩子”

中國是火藥的發源地,但是火藥確實興盛於西方,不過很多武器的始祖還是在中國。地雷作為一種廉價的武器非常受歡迎,在戰爭的時候被大量的使用,在抗日戰爭時候就有地雷戰。將地雷發揮到極致,在越戰的時候地雷的應用也非常的普遍。

在越戰的時候有一種地雷叫作,“M18A1式反步兵地雷”M18A1長約8.5英吋,寬約1.4英吋,高約3.2英吋,重約3.5磅;而其中包含了約700粒的鋼珠以及約1.5磅的C-4塑性炸藥。基本上第二代的M18A1不論在外型或結構上都和第一代的M18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是美軍在M18A1外殼頂上加上了一個簡易的瞄準具。

對越反擊戰,老兵聞風喪膽的武器,稍有不慎,就被射成“篩子”

M18A1內有預製的破片溝痕,因此爆炸時可使破片向一定之方向飛出,再加上其內藏的鋼珠,可以極少的數量造成極大的傷害。根據美軍《地雷野戰手冊》(FM23-23),M18A1的爆炸殺傷範圍包括前方50米,以60度廣角的扇形範圍擴散;而高度則為2到2.4米。其鋼珠的最遠射程甚至可達250米,包含了100米左右的中度殺傷範圍。在越戰的時候越南也大量的使用這種地雷,如果不小心觸碰到700粒的鋼珠呼嘯而來可不是開玩笑的。對越反擊戰,老兵聞風喪膽的武器,稍有不慎,就被射成“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