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夏雪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計劃經濟時代,小孩家最喜歡過年,因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唯有過年能吃上一頓大餐,即便是寒酸些的家庭,這一餐也會弄得很豐盛的。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年夜飯  由於客家民系發展的獨特地理條件和歷史背景,飲食文化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其中就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過年的宴席以肉類為主,不上素菜(豆腐除外),蘿蔔、冬筍、香菇等作為肉類菜的輔料出現。菜的樣數要逢雙,一般為12個以上,色彩要體現紅色,以示喜慶。過去農村時興“四盤八”,即四個盤,八個碗,如今都以盤而代之。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各家各戶雖有不同的喜好和習慣,但有三樣菜是絕不可少的:頭牲(雞)、豬肉、魚。客家人有祭拜祖宗的傳統風俗,而“三牲(雞、豬肉、魚)”是必不可少的供品,少了則為不敬。由於“三牲”在客家人觀念中地位特殊,有著特別的文化象徵意義,因此被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和人生儀禮中。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頭牲(雞)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扣肉(豬肉)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大塊魚

  在“三牲”中,雞又稱為“頭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雞的國家,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古人把雞比作“太陽鳥”,崇敬有加,譽雞為“德禽”。文人墨客對雞也多有頌揚,漢文帝時期韓嬰在《韓詩外傳》中稱,雞是“五德之禽”,文、武、勇、仁、信五種德行俱備。古人結盟、立誓時,把動物的血滴入酒中,飲酒盟誓,君王用豬血,大臣用狗血,百姓用雞血,雞成為民間吉祥的化身。無論任何時候,客家人傳統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就是雞,無雞則不能成宴。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牛肉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紅燒肉


  “三牲”中的豬,在傳統文化中是財富的象徵,人們常常把豬當作旺財吉祥靈物之一,寓意財神護佑、旺財催富。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荷包胙(荷包肉)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臘豬肉

  “三牲”中的魚,與“餘”諧音,象徵年年有餘,而“如魚得水”更是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種理想追求。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魚脯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三鮮絲

  除了“三牲”外,還有幾個菜也是應該有的,比如票子(肉皮),象徵來年財源滾滾;肉元,比喻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等等,至於其他的菜就可隨意選取了。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票子(肉皮)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肉丸

  豆腐作為素菜,為什麼可以登上客家人的宴席?豆腐製作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被稱為“豆中之王”,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在古代,大豆苗的嫩葉被稱為“藿”,是古代的五蔬之一,是重要的蔬菜。五代時期,豆腐被稱為“小宰羊”,被認為是可以和羊肉媲美的美食,“窮人三月不知肉味”,全靠豆腐補充營養。豆腐在宋代就已廣泛普及,至清代更成為上至皇家貴族,下至窮苦百姓的日常食品。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水豆腐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炸豆腐


  客家菜的特點,主要以鹹、辣為主,這與客家人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客家人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區,地溼霧重,以辣味為主的辣椒、姜、蔥、蒜等食材溫中散寒,對於除溼祛寒都有很大的功效。而且客家地區自然條件艱苦,勞動強度大,需要較多鹽分補充大量消耗的熱能。由此以來便形成了客家菜的鹹辣特色。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蛋卷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拼盤(大團圓)

  客家人長期遷徙流離,聚居地區大多經濟落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強,客家菜大多就地取材,有山上採的冬筍、木耳、香菇;地裡栽的蘿蔔、青菜、姜蔥蒜;欄裡養的豬、牛、羊、雞、鴨、鵝;河裡撈的魚、蝦、蟹等。如今,這些“土生土長”的食材,不僅農村人喜愛,而且也被城裡人視為席上珍品。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客家人過年吃什麼菜,大有文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多吃膩了,更多人在追求營養和美味,不再在乎葷與素、鹹與淡。過年的氣氛也有所淡化,人們更看重的是一年一度全家人難得的團聚機會。然而,客家人這種過年的傳統風俗,卻一直得到保留和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