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喜慶團圓菜:大盆菜

客家盆菜,源於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盆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大大的盆子,將食物都放到裡面,和在一起,融匯出一種特有味道。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盤之中,最易吸收餚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時候每桌一盤,一層一層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濃,令人大有漸入佳景之快。

客家喜慶團圓菜:大盆菜

盆菜比之有來頭的"一品鍋"更富有鄉土氣息,看似粗粗的盆菜實質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滷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裡更有乾坤,由鹹雞、燒鴨、魚、蝦、蠔、腐竹、扣肉、蘿蔔、香菇、燜豬肉等十幾種原料組成。

客家喜慶團圓菜:大盆菜

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定然會呈現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處的菜,味道越鮮美。傳統的盆菜以木盆裝載。

客家喜慶團圓菜:大盆菜

盆菜的起源是來自廣東的沿海地帶,起源於南宋末年。超過數百年的歷史,一般客家人會在喜慶節日、新居入夥、祠堂點燈與過年的時候吃上。在村子裡舉行盆菜宴席的時候會把村子裡的所有的人都請來一起吃盆菜。

客家喜慶團圓菜:大盆菜

盆菜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選用食材。不一定全用最高檔名貴的食材才叫盆菜,素菜也能做出美味的盆菜。蘿蔔與花菜必備,蘿蔔放在最下面,菜花可放下面與上面進行點綴。所有的食材都先提前加工好,再進行擺盤。

客家喜慶團圓菜:大盆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