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大埔筍粄榮獲“中華名小吃”和“廣東客家名小吃”的稱號,它最具代表性的大埔美食之一。

許多人自小就愛吃筍粄,特別很懷念大埔的筍粄,小時候每逢農曆4、9圩日,看到大街上做好的筍粄皮薄餡厚,上面還有一層香噴噴、順口溜滑的油覆蓋在上面,就忍不住流下口水!今天就專門來記一記大埔筍粄的製作過程,有圖有真相,可以說是全網最全面!


大埔筍粄的由來

歷史記載,我國古代北方,“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這裡的“角子”說的就是餃子。千百年來,餃子作為賀歲食品一直流傳到現在,客家的先民從中原遷移到南方後,也帶來了中原的飲食習慣,逢年過節要包“餃子”,但南方傳統上不產小麥,勤勞聰明的客家人就把木薯澱粉做成麵皮,並用當地盛產的竹筍作為餡料,做成餃子模樣,最終成就了聞名全國的地方美味小吃。


大埔筍粄主要包括粄皮和內餡兩部分,粄皮以木薯澱粉為原料製成薄薄的圓形粄塊,內餡以切碎的半肥瘦豬肉及竹筍為主,配上蝦米、魷魚、香菇丁等,吃的時候一般還要加入特製的蒜香蘸料。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大埔筍粄的配方

主要原料:

毛竹筍(冬筍春筍都可以,以新鮮為佳)、木薯粉、香菇、瘦肉、木耳、豆乾。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蘸料:

薑末、蒜蓉、精鹽、白胡椒、麻油。


大埔筍粄的做法:

一、粄皮的製作

筍粄皮與餃子相比,它的皮更為透亮、更有嚼勁,口感更順滑。


在木薯澱粉中加入開水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邊倒開水邊用筷子順著一個方向快速攪拌均勻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攪拌得差不多後,用手揉至有韌性的麵糰狀,揉好的粉團蓋上蓋子稍微“醒”一下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最後,將粉團全部擀成與餃子皮差不多大小的粄皮,粄皮可以比餃子皮稍厚一點點,因為太薄的話容易漏餡,但也不要太厚,太厚的粄皮缺乏通透性和美觀性,吃起來也容易膩。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懶人的話可以用一個陶瓷小碗作為模具,將擀成薄片的粉團印下來,這樣就做好了一個幾乎完美的粄皮,注意用的碗不要太大。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二、餡料的製作

筍粄餡料的特點是餡脆而汁香

①先將各種食材分類清洗、處理乾淨

②將竹筍切成稍厚的片,放入開水裡煮2分鐘撈起,再用清水漂浸2個小時左右,這一步主要是要去除多餘的鹼性,讓它吃起來沒有澀味。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再將漂好的竹筍瀝乾水分,切成筍丁,丁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丁太大的話一個筍粄餡裡容不了多少個筍丁,丁太小的話會影響口感,沒有嚼頭。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③幹魷魚、蝦米、香菇、木耳:泡發約3小時後都切成丁。

④五花肉:切丁後加入適當鹽和醬油醃製半個小時。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⑤起鍋燒油,先下五花肉丁煸炒1分鐘左右,再依次倒入魷魚、竹筍、香菇、和蝦米一起翻炒。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將所有餡料炒勻炒熟,如果怕不熟,中間可以燜稍稍一下下,太過熟也不好,餡料會失去鮮味,口感不夠鮮嫩了。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起鍋前加入適量的鹽、魚露(生抽也可)、白胡椒粉調味,炒好的餡料用容器盛起來待用。


三、包筍粄

包筍粄比較容易,就是用粄皮像包餃子一樣把餡料包起來。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地包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將包好的筍粄一個個排放在透氣的蒸架上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因為木薯澱粉沾性很強,蒸架上兩個待蒸的筍粄不要靠得太近。如果怕筍粄粘連,可以在蒸架下面放一塊布或者蕉葉,用無毒的樹葉將筍粄一個個隔開來蒸也可以。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鍋裡的水開了以後,筍粄蒸約5、6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如果蒸的時間太長,筍粄的造型可能會癟下去,就沒有那麼飽滿好看了。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上好的筍粄成品,一般是皮薄餡厚,外觀飽滿,具有視覺通透性,當然,新鮮的原材料才能做出頂級好吃的筍粄。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客家大埔筍粄這樣做皮薄餡多,方法超簡單

出鍋後的筍粄放在碗裡,淋上少許香油和少許燒好的調和油增添鮮味和適口性,再撒上特製的大埔炸蒜蓉,這樣又香又滑的筍粄就真的做好了,Q彈好吃,越吃越香,讓你越吃越想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