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鬆藝術之路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這是一段戀戀不捨的鄉愁,它記錄了一位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故土熱愛;這是一片深深眷戀的鄉情,它凝結了遊子心中對家鄉人民的感恩;這是一位名滿天下的遊子,他開拓了中國水墨畫的新篇章;這是一份銜草結環的回饋,它展現了遊子為家鄉無私的奉獻。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諾日朗瀑布:九寨溝系列 166X91cm

濃濃桑梓情

他是劉國松,一位山東青州籍的畫家,現居住在臺灣。作為一個幾乎不曾在山東生活過的山東人,他的鄉土情結卻堪逾常人。這從他的兩枚閒章——“孔子家鄉人”和“山東青州人”,足見他作為山東人的自豪感。在不斷創新自己的藝術高峰之際,劉國松時刻不放對山東故土的那份深情,並不斷將自己的藝術成果奉獻給山東人民。劉國松與山東博物館的結緣始於2012年。那年劉國松歸鄉期間,專程前來參觀山東博物館。他對山東博物館良好的展陳條件以及所收藏的齊魯瑰寶深深的吸引,出於對故鄉的感恩之情,他表達了要把自己的重要作品捐贈給山東博物館的意願,並於當年12月3日與山東博物館簽訂捐贈協議。為支持文博事業的發展,表達濃濃的桑梓之情,劉先生將自己在各個時期辛勤創作的60幅代表性作品無償捐贈給山東博物館永久收藏。為此,山東博物館專門成立“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並於2013年4月26日正式開館。作為“山東名人館”的一部分,“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館”不僅展示了劉國松先生捐贈的繪畫作品,還展出了他半世紀以來的有關圖書與藝術資料。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江孜田園晨霧 87X72cm

同時,山東博物館還特別設立了“劉國松現代水墨藝術研究中心”,定期舉辦劉國松個人新作展,並組織召開學術研討會,開展劉國松先生水墨藝術研究。歷經五年的時間,山東博物館已經具備了對劉國松藝術研究的國內最高水平。2017年4月8日,《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創作回顧展》在山東博物館展出。展覽精選劉國松1949年到2016年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畫作80件/組,展現他對藝術探索的整個脈絡。這些作品中有劉國松17歲畫的第一幅作品《媽媽,您在哪裡?》,和他創作的20米巨幅作品《源》,以及最新創作的16米長卷《喜馬拉雅四季》,再加上最近的新著作,共同對劉國松的藝術人生進行了完整回顧。其中,為了創作《喜馬拉雅四季》,劉國松在去西藏大學講學期間,以近70歲高齡,專程來到珠穆朗瑪峰基地,併為眼前壯麗的景色所折服,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回來以後,他的左耳因此而失聰,但他卻並不為之所動,反而以樂觀的心態創作了以《喜馬拉雅四季》等為代表的系列作品,形成了“西藏組曲”的畫風。展覽開幕當天,劉國松先生還為喜愛藝術的觀眾精心準備了一場主題為“我的創作理念與實踐”的專題講座,詳細介紹他通過不斷實驗創造出的“抽象狂草”、“太空系列”、“水拓系列”、“漬墨系列”與“西藏組曲”等多種獨特的畫風。通過講述他一生創作的過程與心得,向觀眾解答他為什麼要“革中鋒的命”、“革筆的命”,闡釋了 “畫室是實驗室”、“先求異,再求好”、“為藝如同摩天大樓”等理論,讓觀眾在與劉先生面對面的交流中領悟他的藝術成就。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升起的太陽 106×74cm

赤誠愛國心

劉國松14歲開始學習國畫,20歲改習西畫。1956年,劉國松自臺灣師範大學畢業,隨即創立“五月畫會”,發起現代藝術運動,鼓吹藝術全盤西化。後來,經過一番深思反省之後,他深刻感覺,一味追隨西洋現代藝術思潮與流行樣式存在不妥。隨後,劉國松產生了對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偉大傳統文化的強烈責任心與使命感,故而回歸本土,重拾東方畫系的水墨媒材,專注中國繪畫的革新,倡導“中國畫的現代化”運動,並以建立一個既中國又現代的水墨畫新傳統為己任。經過不斷探索和革新,他的創作與理論早已深受水墨畫家和史論學者們的認同,並形成一種潮流,進而影響到東亞儒家文化圈水墨畫的變革與發展。故而在臺灣被譽為“現代水墨畫之父”,在大陸被譽為“中國現代繪畫的先驅”。1983年2月,劉國松應當時中國美協主席和中央美院院長江豐的邀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成為1949年以來臺灣文化界訪問大陸的第一人。這次畫展在當時相對沉寂的大陸畫壇吹起了一陣新風,對大陸畫壇的革新,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畫作一經展出立即受到吳冠中、黃苗子和周韻華等藝術家的一致好評,他們紛紛撰文或寫書予以推薦和讚賞。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天高冬暮勝秋霞 188X94cm

在隨後的四年之內,劉國松畫展在全國十八個城市巡迴展出,他本人也應邀至數個重點大學和美術學院講學,引發強烈反響。在藝術創作的同時,劉國松還教學不輟,將自己的水墨藝術研究理論和成果普及於世。他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與艾荷華大學客座教授、臺南藝術大學研究所所長以及大陸多所重點大學與美術學院的名譽教授,現任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1976年他當選聯合國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區會會長。2008年獲臺灣最高文藝獎。2010年榮獲美國加州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榮譽博士學位。2011年又榮獲文化部頒發的“中華藝文獎”之“終身成就獎”。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漾 64X70cm

在不斷取得藝術成就的同時,劉國松先生還積極投身家鄉的慈善事業。自197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以來,他就特別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臺灣流行一種“撿回珍珠計劃”,即到窮苦的鄉下,資助學習成績優異但因為貧窮無法繼續上學的學生讀書。當他聽說山東有些地區的孩子因為貧困讀不起高中時,他立馬仿造臺灣地區的“撿回珍珠計劃”,投入到家鄉的資助貧困學生的行動中,並把這些被資助的學生親切地稱為“珍珠生”。2011年,劉國松在山東省泗水縣第一中學資助了50名“珍珠生”,承擔了這些學生高中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後來這些學生都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高考考進理想的大學,實現了孩子們做最好的自己的夢想。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夜靜雪山空 93X60cm

對此劉先生甚感欣慰,他經常通過書信勉勵這些孩子,告訴他們,人生不是看自己天生是什麼,而是看他用自己的天資做了些什麼。孩子們的成功也成為他繼續做慈善的動力。2014年,劉國松在山東省曹縣第一中學又捐助了50名“珍珠生”。今年回家鄉舉辦展覽期間,87歲高齡的劉國松先生百忙之餘仍然心繫學生,並抽出時間專程前往山東省曹縣第一中學,與他資助的50位“珍珠生”見面交流。看到這些懂事的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的自信和微笑,劉先生也為自己能幫助到他們而高興。他語重心長地與同學們暢談,為即將到來的高考給孩子們打氣,給孩子們送上了一位長者最衷心的祝福。

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藝術之路

屹立於冰雪之中:西藏組曲 94X92cm

山東博物館一直致力於將山東最優秀的文化推介給世人,在這條漫長的路途中,山東人的優秀品質藉助展覽這一載體傳播開來。今天,我們再次欣賞劉國松老先生的畫作,不禁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崇敬。正可謂“夫子聖教,百代維新;孜孜不懈,永遠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