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祕史之(27)善意的悲劇

後來又出現了一位不比馬太后遜色的皇太后鄧氏。鄧太后與馬太后間有許多共同點:兩人的身材都很高大,約有一六五公分,馬太后有一頭美麗的秀髮,鄧太后則貌美如花,且姿態優雅,據說,每當她人宮廷時,看到她的人都會懾服於她的美麗。馬太后幼年即無恃無估,歷經辛勞,但教養卻極佳,而鄧太后的才藝也是人盡皆知的。

鄧氏出身開國元勳之家,生活極為富裕,十二歲就學會《詩經》 《論語》她從不做家事,只鑽研學問,因此其母曾對她說 “你連一件衣服都不會做,難道想成為五經博士不成?。自此後,她白天學習主婦之道,夜晚則勤習學問.家人封給她一個綽號,叫“大學生”。

太監秘史之(27)善意的悲劇

此外,馬太后與鄧太后二人均未生子。馬太后與養子章帝間的感情勝過親生母子,但鄧太后就不一樣。若以此事作為象徵,則可認為此乃時代不同所導致的異處。

鄧氏一門被認為開外戚專權之例,現在敘述共事蹟如下:

當鄧妃人宮時,無可置疑的其家人均對她滿懷期待,這是因為鄧妃那身為漢朝元老的祖父曾說過。我雖身為百萬之眾的統領,卻從未妄殺過一個人,因此子孫定得享榮華富貴。

但是,當時皇帝已有皇后陰氏。陰氏也是出自名門,自幼聰明,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但身材矮小,且常做出些不合淑女風範的舉動,遭到女官的嘲笑,而鄧妃在應對方面卻中規中矩,對陰皇后也很尊敬。每當後宮舉行宴會,嬪妃們都會在服飾上爭奇鬥豔,只有鄧妃衣飾樸實:如果身上所穿與皇后同色,一定立即更換:若逢皇帝垂問,除非皇后開口,她絕對不敢冒然回答。當陰氏失寵時,即使皇帝召鄧妃人寢殿,鄧妃也會因對皇后的忠貞而藉病推辭。

鄧妃就是如此盡心地服侍皇后,但陰氏卻認為她心有所圖,使鄧妃非常悲傷,幾乎想尋短見。後來,陰氏因埋怨並暗中詛咒皇帝而被廢,爾後終於憂憤而死。

鄧妃繼承陰氏之位為皇后,當時各地進貢之物不知凡幾,但她除紙墨外,其餘一概退回,而且還婉拒皇帝封鄧氏一門為高官的好意。但是,她這種循規蹈距的作風,仍招致不少人的反感。

太監秘史之(27)善意的悲劇

和帝二十七歲崩殂,在比之前他除長子外,其他十幾位皇子均一一天折,不幸的是這位倖存的長子卻染有痼疾,無法立為儲君,因此他便將最後所生之子,偷交與民間百姓扶養。比事群臣中無一人知情。後來,鄧後就迎接這位出生僅百日的皇子即帝位.伹群臣並不接受長子染有癇疾的說法,相反的,還認為她有圖謀江山的野心。

此時,鄧後也開始擔心自己抉立的幼帝會遭到夭折的命運,為了以防萬一,便將與和帝感情甚篤的廢太子清河王之子,由其領地迎回宮,並在京裡為他建造宅邸作為繼嗣。翌年,幼帝果然遜位,鄧後其兄長鄧騭乃扶清河壬之子腳位,是為安帝。此後,身為攝政的鄧後便努力經營國事。她將以極盡奢靡的宮庭飲食費、服裝費、器具費等大幅度刪城,因時將地方應進貢之物減半,然後將宮中飼養的鷹、犬全賣掉,正在進行的工程也有百分之九十被停工。

鄧後執政共十七年,這段時間對她而言是極大的負擔,因為其間共發生十次的洪水與旱災。外有異族入侵,國內又盜賊興起,因此每聽到人民飽受饑荒,她總覺十分心煩。伹在她的苦心經營下,國內總算還保持安定。

然而,或許是上天的安排吧?鄧後的攝政卻成為漢朝統:治體系徹底崩潰的原因。

光武帝將宮庭內的事與外廷的事嚴格劃分,而自幼受儒家思想薰陶的鄧後亦嚴守男女授受不親之禮,因此從未接觸大臣以下的官吏,一切政令均由宦官傳達,在她身邊有耿直的邯眾,及負責校正博士經典的博學之土蔡倫可茲佐助,但囿於制度上的缺失,結果使宦官的發言權固定化,再加上大量增用宦官,使宦官的勢力日趨強大。

其兄鄧騭也幫忙處理政事,他雖擁立安帝有功,卻拒絕封爵。為了推行良好政治,鄧後開始任用大批接受過儒家思想薰陶的人才,其中有一位是人格清高又博學,被尊稱為“關西的孔子”的楊震。但這些儒家官僚乃是靠鄧家兄妹支持,始得發揮抱負,一旦這對兄妹離開人世,則他們與宦官勢力必定演變成水火不容的地步。

太監秘史之(27)善意的悲劇

鄧氏攝政期間,努力在安帝身邊安排外戚閻氏和宦官等親近勢力,但卻造成儒家官僚被排出政壇的結果,究其因在於鄧後不願將政權交與安帝。有一次,一位官吏上奏鄧後說,安帝既已成年,理當將政權交給他。鄧後大怒,便將此官吏裝入麻袋中活活打死。事實上,鄧後也有不將政權交給安帝的理由,因為一向被認為生性聰明的安帝,隨著年令的增加,性情卻變得愈殘暴,不斷做出令人髮指的行為,因此太后不煎心交出政權。

此時,安帝周圍等於是罪惡的淵藪,有陰險的奶媽王聖及其淫蕩的女兒,還有自從被接回宮內後就成為近身侍衛的宦官李閏、江京等人。王聖甚至向安帝進饞言說鄧後有心廢他,使安帝大感不安,其他人亦日夜批評太后,離間年輕的安帝與太后之間的感情。就這樣,鄧氏兄妹的善意,反使自己陷身於危機四伏的局面中。

鄧後去世後,安帝正式掌朝政,便聽信身邊那些人及外戚閻氏的謀略,將鄧氏家族貶為庶民,只有鄧騭一人分封領土,其餘則放逐回鄉,而由鄧氏兄妹引進的官吏,也大都被排斥得無以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