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秘史之(27)善意的悲剧

后来又出现了一位不比马太后逊色的皇太后邓氏。邓太后与马太后间有许多共同点:两人的身材都很高大,约有一六五公分,马太后有一头美丽的秀发,邓太后则貌美如花,且姿态优雅,据说,每当她人宫廷时,看到她的人都会慑服于她的美丽。马太后幼年即无恃无估,历经辛劳,但教养却极佳,而邓太后的才艺也是人尽皆知的。

邓氏出身开国元勋之家,生活极为富裕,十二岁就学会《诗经》 《论语》她从不做家事,只钻研学问,因此其母曾对她说 “你连一件衣服都不会做,难道想成为五经博士不成?。自此后,她白天学习主妇之道,夜晚则勤习学问.家人封给她一个绰号,叫“大学生”。

太监秘史之(27)善意的悲剧

此外,马太后与邓太后二人均未生子。马太后与养子章帝间的感情胜过亲生母子,但邓太后就不一样。若以此事作为象征,则可认为此乃时代不同所导致的异处。

邓氏一门被认为开外戚专权之例,现在叙述共事迹如下:

当邓妃人宫时,无可置疑的其家人均对她满怀期待,这是因为邓妃那身为汉朝元老的祖父曾说过。我虽身为百万之众的统领,却从未妄杀过一个人,因此子孙定得享荣华富贵。

但是,当时皇帝已有皇后阴氏。阴氏也是出自名门,自幼聪明,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但身材矮小,且常做出些不合淑女风范的举动,遭到女官的嘲笑,而邓妃在应对方面却中规中矩,对阴皇后也很尊敬。每当后宫举行宴会,嫔妃们都会在服饰上争奇斗艳,只有邓妃衣饰朴实:如果身上所穿与皇后同色,一定立即更换:若逢皇帝垂问,除非皇后开口,她绝对不敢冒然回答。当阴氏失宠时,即使皇帝召邓妃人寝殿,邓妃也会因对皇后的忠贞而藉病推辞。

邓妃就是如此尽心地服侍皇后,但阴氏却认为她心有所图,使邓妃非常悲伤,几乎想寻短见。后来,阴氏因埋怨并暗中诅咒皇帝而被废,尔后终于忧愤而死。

邓妃继承阴氏之位为皇后,当时各地进贡之物不知凡几,但她除纸墨外,其余一概退回,而且还婉拒皇帝封邓氏一门为高官的好意。但是,她这种循规蹈距的作风,仍招致不少人的反感。

太监秘史之(27)善意的悲剧

和帝二十七岁崩殂,在比之前他除长子外,其他十几位皇子均一一天折,不幸的是这位幸存的长子却染有痼疾,无法立为储君,因此他便将最后所生之子,偷交与民间百姓扶养。比事群臣中无一人知情。后来,邓后就迎接这位出生仅百日的皇子即帝位.伹群臣并不接受长子染有痫疾的说法,相反的,还认为她有图谋江山的野心。

此时,邓后也开始担心自己抉立的幼帝会遭到夭折的命运,为了以防万一,便将与和帝感情甚笃的废太子清河王之子,由其领地迎回宫,并在京里为他建造宅邸作为继嗣。翌年,幼帝果然逊位,邓后其兄长邓骘乃扶清河壬之子脚位,是为安帝。此后,身为摄政的邓后便努力经营国事。她将以极尽奢靡的宫庭饮食费、服装费、器具费等大幅度删城,因时将地方应进贡之物减半,然后将宫中饲养的鹰、犬全卖掉,正在进行的工程也有百分之九十被停工。

邓后执政共十七年,这段时间对她而言是极大的负担,因为其间共发生十次的洪水与旱灾。外有异族入侵,国内又盗贼兴起,因此每听到人民饱受饥荒,她总觉十分心烦。伹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国内总算还保持安定。

然而,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吧?邓后的摄政却成为汉朝统:治体系彻底崩溃的原因。

光武帝将宫庭内的事与外廷的事严格划分,而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邓后亦严守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因此从未接触大臣以下的官吏,一切政令均由宦官传达,在她身边有耿直的邯众,及负责校正博士经典的博学之土蔡伦可兹佐助,但囿于制度上的缺失,结果使宦官的发言权固定化,再加上大量增用宦官,使宦官的势力日趋强大。

其兄邓骘也帮忙处理政事,他虽拥立安帝有功,却拒绝封爵。为了推行良好政治,邓后开始任用大批接受过儒家思想熏陶的人才,其中有一位是人格清高又博学,被尊称为“关西的孔子”的杨震。但这些儒家官僚乃是靠邓家兄妹支持,始得发挥抱负,一旦这对兄妹离开人世,则他们与宦官势力必定演变成水火不容的地步。

太监秘史之(27)善意的悲剧

邓氏摄政期间,努力在安帝身边安排外戚阎氏和宦官等亲近势力,但却造成儒家官僚被排出政坛的结果,究其因在于邓后不愿将政权交与安帝。有一次,一位官吏上奏邓后说,安帝既已成年,理当将政权交给他。邓后大怒,便将此官吏装入麻袋中活活打死。事实上,邓后也有不将政权交给安帝的理由,因为一向被认为生性聪明的安帝,随着年令的增加,性情却变得愈残暴,不断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因此太后不煎心交出政权。

此时,安帝周围等于是罪恶的渊薮,有阴险的奶妈王圣及其淫荡的女儿,还有自从被接回宫内后就成为近身侍卫的宦官李闰、江京等人。王圣甚至向安帝进馋言说邓后有心废他,使安帝大感不安,其他人亦日夜批评太后,离间年轻的安帝与太后之间的感情。就这样,邓氏兄妹的善意,反使自己陷身于危机四伏的局面中。

邓后去世后,安帝正式掌朝政,便听信身边那些人及外戚阎氏的谋略,将邓氏家族贬为庶民,只有邓骘一人分封领土,其余则放逐回乡,而由邓氏兄妹引进的官吏,也大都被排斥得无以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