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927年3月21日出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他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少年时的赵匡胤,容貌雄伟,气宇不凡。他和那些同年的、不守常规的孩子不大相同,唯一共同的是不爱读书。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代王朝的武将,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一身好武艺。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21岁时,赵匡胤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的足迹遍布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但是,始终也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

949年,在北上的途中,赵匡胤终于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屡立战功。郭威称帝后,他被任命为禁军军官,得到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而成了柴荣的部属。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郭威死后,柴荣即位,赵匡胤得到周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后来,柴荣临死时封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执掌精锐的禁军,以辅佐和保卫幼主宗训。赵匡胤凭战功从士兵升到统帅,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许多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好朋友,或者把兄弟。新君继位后,赵匡胤也宣誓效忠。周世宗死后,他的儿子宗训,继位时年仅七岁。

第二年,北方勾结契丹入侵,小皇帝和几个辅政大臣让赵匡胤挂帅出征。赵匡胤在汴京郊外的陈桥驿集合禁军部队,准备第二天一早出发。当晚,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几个将领密谋,认为皇帝这么小,就算立了战功他也不懂封赏,不如让赵匡胤当皇帝。坐不

当时,天还没有亮,赵匡胤正在睡梦之中,他就被外面士兵们“赵都点检做皇帝”的叫嚷声吵醒,他刚走出帐篷,就被几个将领披上了一件黄袍,全军山呼万岁。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一切,赵匡胤先是推脱了一番,随后便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率军回汴京夺得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迫使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也许是因为他知道皇位得来容易,便担心它失去也容易,所以,他没有沉浸在喜悦和满足之中,而是开始考虑如何巩固他的权利问题。眼下他最担心的是,如果也有人像他一样,再重演一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闹剧,别人用同样的手段迫使他“禅位”,自己将如何是好?为此,他整天眉头紧锁。

别人不理解赵匡胤究竟是为什么?这一天,宰相赵普问赵匡胤:“臣斗胆问句,陛下连日来颇不开心,难道还有什么难解之事吗?

赵匡胤说:“虽然我眼前做了皇帝,但是保不准以后会怎么样?哪天部下也来一个‘陈桥兵变’,我该如何啊?”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赵普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说:“陛下想的真是长远。”

赵国胤说:“对于以后的事情只有先想到了,然后再一一计划部署,这样才能防止日后的祸乱。自从唐末以来几十年,帝王总共八次改姓,是什么缘故?我想止息天下战争,为国家以后长治久安打算,有什么办法?”

下赵普回答说:“这是因为镇守一方的兵权太重,使帝王的权利受到了削弱的缘故。如果要想治理天下,只要逐渐削夺将军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精兵,天下就自然平安了。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认为赵普言之有理,说:“我待他们恩重如山,但也不能保证绝不会有问题啊。而且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会主动叛变,只是说他们都不是良好的统御人才,万一以后他们贪图富贵,也把黄龙袍披到他们身上,他们即使不叛变也不可能了。

赵普不再说话,他也不知道该怎样劝慰这位忧心忡忡的皇帝。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几天之后,赵匡胤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天,他在宫中大摆酒席,召集石守信等最亲密的一批将领来喝酒。酒兴正浓时,赵匡胤叹了一口气。

石守信问:“现在形势一派大好,陛下为何叹气啊?”

赵匡胤说:“如果不靠各位的拥戴,我不会有今天。但当皇帝也太艰难,并没有当节度使时快乐。每天都忧心忡忡,不能安枕。”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石守信问:“什么缘故使陛下不能安枕?”

赵匡胤说:“这还用说明吗,皇帝的宝座谁不想坐呀?”

石守信等人骇然,道:“陛下怎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怀这种非分之想?”是显赵匡胤说:“你们当然不会,可是一旦你们被部下拥戴,你们还能拒绝吗?”

殿中死一般地寂静,众将惊出一身冷汗,方才明白皇帝摆的是鸿门宴,忽然发觉杀机四伏,不由魂飞天外,连忙跪下,请求皇帝指示一条生路。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是一个政治人才,他不会用屠杀手段,他说:“人这一生过得很快,转眼就老死。追求荣华富贵的目的也不过是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而我看各位不妨辞去军职,改任高级文官,多多购买肥田沃土,营建豪华府第,搜罗天下歌童舞女,昼夜饮酒取乐。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忌,上下相安,各位以为如何?”

既然皇帝有这样的想法,大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连忙感激接受,叩头致谢道:“陛下给我们想得这么周到,我们哪里还有不接受之理。”

第二天,支持赵匡胤政变的将领,纷纷上奏章,说自己有病在身,请求解除军职,自动地交出了手中的兵权。赵匡胤自然一一准许,让他们改任闲官,优厚的俸禄一钱不少,还赏赐众多金银,有的还与皇室结了姻亲。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任命石守信等为节度使,却不让他们赴任,而是待在京城,什么事也不管,过着只拿俸禄不管实事的悠闲官的生活。武职官员形同虚设,实际上都是依照品级领取俸禄的闲人。而实际负责军政事务的官员,是由朝廷临时差遣。因为是临时差遣,像走马灯一样转来转去,谁也不肯也不可能安下心来办几件实事。

赵匡胤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是他的“杯酒释兵权”却带来了后患。由于江山原因,宋朝形成了一个庞大重叠的、官僚机构种类繁多的官俸网。只要能任上个大小职,就能一生丰衣足食,享受不尽。

其他皇帝都滥杀功臣,咋赵匡胤就能杯酒释兵权?

976年,赵匡胤驾崩,后被称为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在酒宴中解决了这个问题,使自己初建的王朝得以巩固,稳坐了16年皇帝的宝座。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最主要的是要谋划未来,先从眼前着手行动。如果在未来及现在得不到实践,就可以追溯历史,去研求前人的经验。

把未来想做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都预见、筹划在先,再从眼前入手,按照计划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实现。然而以前所规划的事情,会因为客观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但是总比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要稳妥得多。

未来的成功总是建立在眼前的谋划之上。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是善于筹划,并从长远考虑,预见到事物发展趋势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