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苏轼是个爱生活的人,也是个乐于交友,喜欢热闹的人。所以林语堂说他,“遇有歌伎酒筵”,都“欣然参与”,决不躲避。而每逢宴饮,他总会提笔写诗助兴。而今天我们就从苏轼的《蝶恋花》中看看宋朝的宴饮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宋官家家宴

我们先从背景开始吧。

这首词有一小序,“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还有另一种版本也有“熙宁九年丙辰(1076),正月春夜文勋席上作《蝶恋花》词”。 从时间上来看,他当时在密州作太守。文安国名勋,曾做太府寺丞,善长书画。从这首词可看出,文安国在密州曾宴请苏轼。而这在苏轼的另一首词《满江红 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里也可得到印证,或者后者就是苏轼的回请。

其实,在宋朝宴饮之风是非常兴盛的。宋朝那些文人,他们在一起宴游、聚会与作别送行,还有欢聚良辰,品酒贺寿,都要宴饮一番。他们一边欣赏着歌伎舞蹈歌唱,一方面宴饮相互唱和,这是他们经常的生活。而苏轼做为当时的活跃人物,当在少不了他。《南歌子》(绀绾双蟠髻)、《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菩萨蛮》(歌伎)、《诉衷情》(琵琶女)、《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或者苏轼宴请,或者受邀,都留下了苏轼当时宴饮的美好回忆。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宋徽宗《文会图》

宋代的宴饮有个特点,那就是无酒不宴,无妓不宴。另外就是宴饮场合特别多。那这是什么呢?

宴饮在宋朝繁盛的原因。

首先,这是和宋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夜市兴盛,夜生活很发达。在一千年前,从空中看夜景的话,全世界一片漆黑,只有宋朝境内还灯光明亮。

其次,这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宋代官员的节假日有124天之多。宋太祖则鼓励官员“多积金帛田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这样就导致了不仅士大夫之家崇尚不已,就连市井闾里也华靡相胜。有一本书叫《复雅歌序略》,是这么说的

吾宋之兴,宗工巨儒,文力妙天下者,犹祖其遗风,荡而 不知所止。脱于芒端。而四方传唱,敏若风雨,人人歆艳,咀味于朋游尊俎之间,以是为相乐也。

于是,狎妓宴饮成为宋代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再次,歌伎制度盛行。宋代沿袭唐朝的歌伎制度,有官伎、家伎、私伎,官伎就是中央官署禁军以及地方州官署蓄养的歌伎。地方官伎一般居于乐营,称营伎,献艺不献身。平时官员上任离任地方官府宾客过境,都要歌舞酒宴招待。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期间,三易知州,都让歌伎唱词劝酒。这个时期的作品有《菩萨蛮》(娟娟缺月西南落),《阮郎归 苏州席上坐》《菩萨蛮 杭妓往苏迓新守》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枕泪梦魂中。觉来眉晕重。

更是写出了太守陈襄与官伎间的融洽关系。再一类是家妓。就是家中养的美女。欧阳修有歌妓八九姝。苏轼也有歌舞妓数人。每遇聚会就会助兴。史载太平宰相晏殊,

惟喜宾客,未尝不宴饮,亦以歌相佐 ,谈笑杂之。

他们一边创作新词,一边主家妓歌唱,这可以说是士大夫们的一大人生乐事。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奉命填词柳三变

再说私妓,就是市井之间的秦楼楚馆。也出卖色相。一些落魄文人如柳永、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经常偎红倚翠流连于此,为他们写新词。

在苏轼的《蝶恋花 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里,帘外的风雨交加,料峭春寒,阴云笼罩,有些凄冷的感觉。而帘里正春色东风满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屋内的如春意融融。这除了客人的热情,杯盘酒色生香之外,莫过于那些佳人了。她们或歌舞婉转,或笑语春融,或敬酒,或研墨,或乞诗,都构成了让人思绪无边而醉人的画面。这就是宋朝的歌妓文化,他温暖了文人的心扉,催生了那或婉约或豪放的词的文化。

宴饮席上都有哪些内容

酒及酒具

宋代的酒文化兴盛。名酒有二百八十多条种。苏轼对酒也颇有研究,有《酒经》,他的诗里也多次提到。

京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立春小集呈李端淑》

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王船。《正月三点灯会客》

他年京国酒,泫泪攀枯柳。《菩萨蛮 感旧》

偶逢白堕争春手,遣入王孙玉斝飞。《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

分别提到了柑酒、羊羔酒、京国酒、白堕等。再说酒具。有台盏、执壶、以及与执壶相配套的温碗、装酒用的经瓶。台盏是一种高级酒具,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宋代酒具图

《辽史礼志》中有执台盏进酒的记载。先将储存在经瓶中的酒倒入执壶中,借温碗中的水加热,然后在斟在台盏或盘盏中饮用。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宋代是白箸瓶和渣斗

这是用来放筷子用的和盛放食物残渣的。

灯光酒色摇金盏。在这首词里的金盏,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葵花盏

是喝酒用的。以上这个图是葵花网络图片。苏轼曾经写诗,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用酒盏来描写葵花。在这里,一句灯光酒色摇金盏,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和他们的朋友们在端着那金色的酒盏,还有那盏里的酒,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天暖而酒更暖,一盏一两盏淡酒,是多么的让人消魂,沉醉。酒入人肠,随笔就是一首好词。

行酒令

画盆围处花光合,红袖传来酒令行, 这是欧阳修的诗句。而在宴席上,自由制定规则,即席设置行令条件,就是即席行令。《坚瓠集》讲了一个故事,一次苏东坡一家家宴,席间行令。以冷香二字一联为令。老泉说,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东坡接着,拂石坐来衣带冷,从花归去马蹄香。苏小妹最后说,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这就是行令。而我们看中央台也有飞花令。这都是雅令。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一门父子三词客

宾主酬和

在宴饮席上,宾主之间的酬和当然是少不了的。苏轼离杭赴京的送别宴上,浙漕马中玉赋《玉楼春 来时吴会犹残暑》送东坡。苏即次韵《玉楼春 知君仙骨无寒暑》相酬。有时即使主人没有作词,客人为表达敬意,也会做词。而今天我们所说的《蝶恋花 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坐》也是属于后者。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文嘉《垂虹亭图卷》

六客会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典型的反映了宾主之间的酬和。1074年苏轼去密州,与杨绘同行。后有陈舜俞张先刘述,到湖州,湖州太守李常置酒宴松江垂虹亭上。张先赋《定风波令》苏轼赋《南乡子》,张先又赋《木兰花》赠二妓,苏轼和陈舜俞《菩萨蛮》(天怜豪俊腰金晚)苏轼作《减字木兰花(过吴兴,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作此词戏之)》赠李常。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宴饮歌舞

命妓索词

歌妓在席上会殷勤劝酒,而为了进一步让气氛达到高潮,歌妓还会在酒过三巡之后,向客人索词。而此时美貌的歌妓捧着笔墨、香笺或领巾裙带,娇脸含笑,立于尊前,索新词,那一般是客人无法拒绝的。苏轼就经常把这个场面写出来。

停杯且听琵琶语,轻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而在《蝶恋花》这首词中,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这也是歌妓索词时,呈现在苏轼面前的唯美画面。渔阳掺鼓还没有挝完一遍,舞女已经把头上的玉钗摘了下来。香汗湿了绫罗做的衣裙。站在苏轼面前的女子,楚楚动人,面带红韵。她手捧着笔墨,在邀请苏轼做一首新词吧。

林语堂说,女人的魅力就在于她的娇弱,无依无靠,她的芳容憔悴,她的沉默无言的泪珠,……一切身心两方面的楚楚可怜,都显得有诗意和美感。而苏轼以及同时代的人做为官场生活的一部分,歌伎为客人斟酒唱歌,她们没有妇道的约束,更放松,就像今天的KTV,她们或轻松世故,或相思恋情,或云雨之情,而当时士大夫们,为她们写词也是正常之事。像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甚至岳飞也有写诗赠伎的故事。《阮郎归 苏州席上作》就是主人命歌伎向苏轼索词而写下的。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东坡一纸笔,醉倒小李琪

而苏轼在这时,总是不吝笔墨的。只要有人提,他总是大笑乱挥,醉墨淋漓,不惜与人。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黄州时,有一个美女李琪,向苏轼求墨,总不成功。有一次在微醺之之后,她就又端了一大杯酒,取领巾乞书。苏轼“熟视久之”,才令其研墨,写下了“东坡七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然后“掷笔袖手,与客谈笑。”把李琪晾在了一边。众人就提醒苏轼,你怎么也得再写两句呀。苏轼这才想起来不没写完呢,于是写下了让李琪千古留名的后两句——恰似当年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在这首词里,那个吟古怨的人是谁呢?当然就是苏轼了。我想在宴席上,肯定会有很多人唱和,因为在那个时代,在这样的场合,不会吟诗就好比现在的KTV你不会唱歌一样。朋友们都唱了,你只干坐着吗?不过,这里的吟请诗的就是说的他自己了。苏轼这样的场合是很乐意参加的,而且也喜欢喝酒,然后写上几首诗词。

当我们说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后,你也许会问,宴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宴饮的程序

宴饮包括备宴、前筵、后筵和尾声。正式的宴饮有前筵和后筵。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

客人落座之后,就上干果子、香药、雕花脯腊、垂手盘子等物。行酒若干盏,中间离座休息后,再上果子一巡,然后是下酒菜肴,插食、劝酒果子、厨劝酒、对食等,而依次行酒。而平常就是分初坐,再坐。

酒席上的劝酒会占用很在一部分时间。苏轼就写过劝酒词《蝶恋花 送潘大临》,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余名字。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花枝缺处

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这首送文安国的词几乎同时,他还过一首《满江红》也是为数不多的劝酒词的中的一首。写得很美。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不过,由于他的酒量不行,写的劝酒词很少。

一般来说,如果主人作词劝客,客人也要反过来以词劝主,苏轼的《南乡子 席上劝李公择酒》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席上,每一盏酒都要一曲词。这就是所谓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张先说,“水调数声持酒听”就是指歌妓送酒的情形。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宴饮上的执壶

当人们尽欢喝痛快之后,就会进入留连佳客的尾声阶段。这个时候,就会上茶汤。歌妓仍要送茶词,依依不舍。

再说说宴饮的时间吧。

由于在宴饮集会上,是以词劝酒,就是先由文人作词,再由歌妓来唱。如果是现场作词,文人就得先构思,然后下笔、修改,再谱入曲调,然后还得熟悉声腔,进而歌唱,这样,行酒速度就会放慢很多。主人劝酒,客人反劝。而歌妓则要周旋于主客之间,在这种欢快文雅的氛围中,时间就放慢了。

在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会什么在苏轼的词里,他会说”冰生砚“了,因为要经过他的润色,要经过歌妓的谱曲,那研好的墨自然就会结冰了。毕竟这还是初春呢,还有些微冷呢。

一曲苏轼《蝶恋花》,详解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宴饮文化

画盆围处花光合,红袖传来酒令行

而由于行酒速度的放慢,也不导致了宴会时间的拉长。宋代宴会一般多从早上就开始了。《避暑录话》中讲,欧阳修平山堂之宴,从凌晨开宴,持续了一整天。而在宋代,宴饮从清晨开始,到晚上甚至到第二天天明,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持续两昼夜的,也不少见。

结语

人人都说,在古代的王朝中选一选,那就首先就是宋朝。我想这是因为这个朝代给了人们更多的宽松与安宁,更多的和谐与舒适,更多的人性与平和。生活在这个朝代,更多的关注了人的解放,更多的突出了人的性情。在这里,集市开放了,娱乐多样了,节假日也多了,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于是,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聚到一起,宴饮欢歌,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喜欢佳人,”任美人微笑转星眸“,他”点笔笑沿醉墨,谤花面有惭红“这是苏轼,也是当时代的那些文人,正是有了宋朝,有了苏轼及其同时代的文人,有了那些歌妓,才让宋朝文化的盛宴更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