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万籁无声天地静,抬头疑是梅花领


“万籁无声天地静。清抱朱弦,不愧丹霄镜。照到林梢风有信。抬头疑是梅花领。万感只应闲对景。独倚危栏,扰扰人初定。吟不尽中愁不尽。溪山千古沈沈影。”宋朝黄裳《蝶恋花》


蝶恋花:万籁无声天地静,抬头疑是梅花领


初衣解诗:宋朝的黄裳,所留下的资料极少。在元丰5年的时候,他考中了进士,成为了朝廷的一名文官,活了86岁。真正让他扬名的是金庸,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此人是大内文官,修炼了让人震惊的《九阴真经》,并且活了120岁。被许多网友和读者,列为金庸小说的三大高手之一。

那么初衣今天不是谈这位黄裳的武功秘籍,也不是考证他到底做了多大的官,是来赏读这首流传后世的《蝶恋花》。文字是最贴近作者心情和整个状态的最好留存。让我们来了解,一个宋朝官员,在万事纷杂下的一种特殊的状态,以及诗词所带来的美感和深度。

”万籁无声天地静。“从做诗词来讲,这样恢宏的开头,必然是有很深沉的感觉。否则就会虎头蛇尾。而无论是立笔还是立意,这都明显的有一种高迈和孤独。这符合他高级文官的宫廷身份。


蝶恋花:万籁无声天地静,抬头疑是梅花领


“清抱朱弦,不愧丹宵镜。”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这写的是月亮。在天地俱静的前提下,抱着琴,而月亮是怎么样的状态呢?明净如水,如同天上一轮巨大的镜子。但是这里面弹了琴没有?没有,这是一种在月亮下的姿态。而这个月亮是正月十五的月亮。因为只有在正月十五,月亮才是满圆如镜,而此时季节中对着的是梅花。

“照到林梢风有信,抬头疑是梅花领。”月亮生在了树梢的上面,而此时有风过来,风中有沁人的梅花香气。这中间有非常精巧的比喻和通感,那最初感觉月亮的,不是风,是梅花。可以看到诗人对梅花的不露声色的喜欢。

万感只应闲对景,独倚危栏,扰扰人初定。”在上阙当中用了一个“万”,已经是高屋建瓴,下阙开头间又用了一个“万”,此人心胸气量,吞吐世事的能力,都在对照的一个闲字。也就是他胸中百感,沉默的面对正月十五繁华散后的清美。


蝶恋花:万籁无声天地静,抬头疑是梅花领


”吟不尽中愁不尽,溪山千古沈沈影。“他说了什么没有?他什么都没有说。就算是吟咏,你能感觉他的气势,他的忧患,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他只告诉你了一幅画面,那月光的远处,是睡在夜晚里的山河,让人觉得沉重。

这是元宵节。作为大内的高官,他有两种可能遇见这样的景象。

第一种就是在皇家的元宵节庆典之后,他带着疲劳去夜半的高台看月亮。

第二种,是他本人在某一处休闲的山岭,去度过上元节。


蝶恋花:万籁无声天地静,抬头疑是梅花领


但这个中间,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高官的喜悦,也不是一个修行者的清静,而是一个心中万感交集,无声在明月梅花里沉默的官人。他心中到底有哪些事?他不说。但是溪山千古沈沈影,泄露了他的沉重。他是一个见证者。但同时是一个沉默的见证者。

他到底见证了什么?让他百感交集,只无言在明月梅花之下?

这首诗有巨大的内力,却又含蓄不尽。有一种悲怀,却又是海量吞忍。


蝶恋花:万籁无声天地静,抬头疑是梅花领


金庸将他描写成一个拥有“九阴真经”内力的高手,大约是感觉到了他这种内心的力量。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处在高端位置的,有着正直和抱负的官僚。他知道的太多,他不能开口。而化作了沉闷忧伤的诗句。

而我们普通的人生,也常常会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不能开口无言以对。只能说天凉好个秋。


蝶恋花:万籁无声天地静,抬头疑是梅花领


“万籁无声天地静。清抱朱弦,不愧丹霄镜。照到林梢风有信。抬头疑是梅花领。万感只应闲对景。独倚危栏,扰扰人初定。吟不尽中愁不尽。溪山千古沈沈影。”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