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鄉村振興,最直觀的變化在哪裡?村村美麗,群眾住的環境跟城裡小區一樣好了,產業帶動村民腰包鼓了,日子更有奔頭了,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了。

日前,康縣正式脫貧“摘帽”,終於甩脫了千百年以來的貧困,在邁進小康的路上完美地跨出了堅實的一大步。為了早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康縣連續9年以縣委1號文件全面安排部署農業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全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

村村優美,戶戶唱響“無憂歌”

初春的康縣,柳綠山青,到處煥發著勃勃生機。走進康縣王壩鎮何家莊村,乾淨整潔的村舍、蜿蜒有序的柏油路,時尚簡約的現代建築,雞鳴炊煙、沃土淺綠儼然其中,彷彿是畫卷,又好似是夢境。

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我們不僅要繼續完善各村的基礎設施,還要在‘美’字上下功夫,把‘形式’和‘內容’完美結合,確保我們的每個村莊都是群眾的公園。而且,我們還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更深層次的教育引導和督促整治,不斷激發群眾參與到鄉村事務的管理中,全民行動方得‘村村美麗’‘全域和諧’。”康縣王壩鎮黨委書記焦乙紅說。

在康縣,像何家莊村一樣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很多很多,比如,平洛鎮團莊村、長壩鎮花橋村、寺臺鎮楊灣村、岸門口鎮朱家溝、白楊鎮竹園村、兩河鎮中營村、陽壩鎮珍愛茶山村等等。據瞭解,截止去年底,康縣已建成美麗鄉村342個,今年再建8個,全縣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

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抓落實。近年來,康縣按照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思路,對全縣鄉鎮村社統一規劃,多規合一,分年建設,先易後難,全域推進。並探索建立了“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項目整合機制和“黨委統一領導、全縣上下齊動”的落實機制,到2019年底全縣350個行政村1640個自然村中97.7%的村社建成了美麗鄉村,1鎮12村被評選為中國最美村鎮,並獲得了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家家創業,人人奏響“奮進歌”

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康縣堅持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扶持引導群眾發展核桃、花椒、茶葉等經濟林果和蜜蜂、中藥材、食用菌等多元特優生態富民產業。

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日前,筆者在康縣望關鎮鷂灣村採訪時,“花椒大戶”王富強正在自家的花椒地裡拋盤、澆水、追肥,據介紹,他家有花椒林30畝左右,2018年收成最好時收入了20多萬元,去年由於天氣原因,花椒產量有所下降,大概收入了10萬多元。王富強告訴筆者,“今年我要精細化科學管理,爭取能採摘1200斤花椒,產值再次突破20萬元。”

在康縣迷壩鄉,到處都是食用菌加工現場,拌料的、裝袋的、封口的,整個是“一條龍”操作。在該鄉馬蓮咀村同興農民專業合作社內十幾個工人戴著口罩,正在忙碌著,該合作社負責人段淑英說。“我們合作社現有社員90人,去年的產值25萬元左右,帶動11戶貧困戶脫貧;今年我們打算再生產3萬袋香菇,僱用50人參與加工,為因為疫情滯留在家裡的鄉親們提供更多的賺錢機會。”

在康縣,像王富強、段淑英一樣的“產業能人”比比皆是,比如,王壩鎮的“勞務達人”張杜建,白楊鎮的“養蜂專家”張小豔,陽壩鎮的“天麻大戶”李滿福、“電商紅人”王謝紅等等,都是產業發展路上的“領頭羊”“帶路人”,他們在發展自己的同時,積極帶動周邊的群眾一同發展、共同致富。

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致富要長遠,長遠看產業。在脫貧致富的路上,康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各式產業增收“百花齊放”,全縣發展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90多萬畝,發展食用菌1000萬袋,發展天麻2.33萬畝,中藥材7.6萬畝,油菜3.2萬畝,蔬菜4萬畝,茶園面積5.3萬畝,年加工茶葉770噸,年蜂蜜產量440餘噸。有2萬多農戶8萬多人從事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實現了“村村有產業”“家家都創業”的富民目標。

更值得一提是,康縣鄉村旅遊發展如火如荼,在“村村優美”的基礎上,增加旅遊元素,打造“康養”品牌,現已建成鄉村旅遊示範村70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個、國家3A級旅遊村景區1個。據康縣文旅局統計,2019年該縣共接待遊客300.7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 144394.3萬元。

在奔小康的路上,在奮進的發展中,康縣沒有因為脫貧“摘帽”而鬆懈,也沒有因為受“疫情”影響而頹廢,呈現在筆者面前的是幹群齊心、共同努力的創業場景,是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奮鬥場景。

處處和諧,全民齊唱“幸福歌”

康縣在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特優產業的同時,把“富口袋”和“富腦袋”有機結合,“塑形”和“鑄魂”同步推進。該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為抓手,大力強化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今年元月,康縣文明委下發了《關於學習借鑑“楊家河經驗”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的通知》,號召全縣學習借鑑康縣岸門口鎮楊家河村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過程中,把美麗鄉村建設和“除陋習、樹新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緊密融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楊家河經驗”。

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中建集團倡導的‘我邁步·你康福’公益活動,創新了我鎮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新模式,通過用文明積分兌換‘小確幸’徽章來實現農戶微心願的形式,讓群眾積極參與村級善行公益、環境衛生、社會公德及農戶自己家庭衛生整治活動,引導農戶轉變落後守舊觀念,進一步改善農村群眾的精神風貌,激發群眾自我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內生動力,使群眾在參與中受教育、提素質,在參與中讓村子變得更美,生活更加幸福;並使群眾牢固樹立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價值取向,凝聚脫貧奔小康的強大精神力量。”康縣岸門口鎮黨委書記梁月紅說。

“楊家河經驗”是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一個標杆,更是在全縣“村村優美”“家家創業”的基礎上湧現出來的“精神明星”。

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楊家河經驗’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創新之舉,是進一步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的具體舉措。當前,我縣正處於鄉村振興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關鍵時期,各鄉鎮要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學習借鑑‘楊家河經驗’,緊密結合各自實際,全力實施文明實踐‘四個工程’,為鄉村振興和文明城市創建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宇星說。

據瞭解,去年康縣評選表彰和推薦各級各類“最美”系列人物、身邊好人、道德模範、優秀志願者等典型450名,“六爭六評”“美麗農戶”“五星級文明戶”“脫貧致富模範戶”等典型1472戶;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深化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幹部職工帶頭,全縣已註冊志願者1.58萬人,註冊志服務願團體400多個,發展專業和協會團體文明實踐志願者隊伍32支,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4000多場次,“三下鄉”志願活動600餘場次,參與活動志願者累計2萬多人(次);在窗口單位、城區廣場、交通路口、景區等公共場所設立了97個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常態化提供各類便民利民志願服務活動。康縣通過樹立各類先進典型和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凝聚了強大的正能量,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物質豐富,精神飽滿,處處和諧,幸福如歌。在康縣,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特優產業培育茁壯成長,全域旅遊發展逐步實現,人民群眾在花園式的村莊裡享受著城市般的幸福生活,滿臉堆笑、精神抖擻、幹勁十足。

康縣望關鎮葉灣村95歲的蒲大爺耳聰目明、活動自如。他告訴筆者,“現在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太幸福了,家家住樓房,戶戶有產業,人人開小車……如果身體允許,我想一直這樣幸福地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