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战国大时代,才士纵横,为何只有他被誉为“国士无双”

导语:战国时代,七雄并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等学派趁势而起,开启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革命,这期间士人崛起,以天下为棋盘,列国为棋子,纵横捭阖,直接推动了并改变了当时的局势。那么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鲁仲连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何只有他被称为“国士无双”?诸位看官不要着急,我们一一道来。

提到鲁仲连,可能很多朋友并不太熟悉这个名字,可说起战国时代纵横家,相信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绝对是苏秦张仪,这两位的事迹在中国都已经家喻户晓,这里我就不赘述了。而鲁仲连就是继苏张之外的纵横家的代表,却又与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

鲁仲连:战国大时代,才士纵横,为何只有他被誉为“国士无双”

鲁仲连画像

据《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记载: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洁。游於赵。

由此可见,司马迁给了鲁仲连极大的殊荣,短短一句话,高度浓缩出了那个时代不一样的士子情怀,也就是担当。战国大乱世,风云际会,诸国争雄,百家士子或纷纷入仕,选择一国之君辅助,如李悝商鞅吴起之辈,他们个个才华横溢,成为士子阶层的佼佼者;或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而鲁仲连绝对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除了士子的家国情怀,更彰显出了一种侠义精神,一种金庸先生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气概。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鲁仲连的两大亮点,也就是在这两件大事中的行事述略,完完全全地将他个人的魅力展现出来,塑造了一个口才超群、谈锋机警,却于功名利禄毫不动心的完美形象。下面我们就简要地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鲁仲连:战国大时代,才士纵横,为何只有他被誉为“国士无双”

其一:义不帝秦

长平大战后,秦攻赵,魏国援军作壁上观,魏将新垣衍游说平原君劝谏赵王放低姿态尊秦王为帝,以换取秦国退兵,鲁仲连舌辩新垣衍,震动赵国庙堂,大大激励了赵军保家卫国的士气,加上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败走。后平原君欲给予鲁仲连封地作为报答,鲁仲连拒绝了。据记载:

鲁连笑曰: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忧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其二:遗燕将书

战国末期,燕将骑劫被齐军田单以“火牛阵”击败,燕军败走。当时驻守聊城的守将因惧怕回国被杀,固守聊城,田单数次攻城不下,损兵折将。鲁仲连以一封《遗燕将书》箭射聊城,劝解燕将放弃聊城,回燕或投齐,最红以管仲和曹沫的事迹为例,说明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据记载,燕将见此书,大哭三日,犹豫不决,最终自尽而死。田单趁机收复聊城,鲁仲连再次拜谢官爵,隐于海上。

鲁仲连:战国大时代,才士纵横,为何只有他被誉为“国士无双”

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於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战国大时代,铁器的大规模发展,极大刺激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加上七雄并立,互相牵制,思想开放,才士纵横,孔子商鞅吴起等人,应运而生,不可否认他们谋国谋天下,缺不免落于俗套,纷纷执一国政务,笑傲天下,可鲁仲连不同,他希望为这个杂乱的世界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超然物外,为百姓,为祖国,为天下保留一点元气,却不知从何着手,他想要列国停止纷争,想要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竭尽全力,按照自己认为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行事,可他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田单屠城,鲁仲连目睹万千百姓因自己举动丧命,心灰意冷,愈发对自己前行的方向感到迷茫,明明才华横溢,舌辩无双,却救不了天下,他只有隐于海上避世。

鲁连达士,高才远致。释难解纷,辞禄肆志。齐将挫辩,燕军沮气。

结语

笔者认为,鲁仲连作为纵横策士,完全可以和苏张二人一样,选一国辅政,“一怒则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凭一张利嘴和满腹经纶,纵横捭阖,可他选择了一条特立独行的路,踽踽独行,他想要通过他的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为自己,不图名利,不慕荣华,为天下百姓谋一方安宁,谋一条生路,哪怕是撞得头破血流,他是那个时代士子情怀与侠义精神的结合体,多为国事而辩,言必信,行必果,当有“国士无双”之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