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大權旁落,面對玄武門之變,卻束手無策,原因很無奈

李淵是大唐的開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比較厲害和出名,可是李淵卻是個例外。唐朝作為歷史上最牛的王朝之一,大家的第一反應往往想到的卻不是李淵,而是李世民,如果談及李淵,想必很多人都只有這麼一個印象,他是唐朝的開國皇帝,至於其他的事蹟,一時間還真說不上來。

李淵大權旁落,面對玄武門之變,卻束手無策,原因很無奈

大家知道,李淵一開始所立的太子是長子李建成,這也符合封建時期立嫡立長的普遍原則,不過最後卻事與願違,李淵的另一個兒子李世民突然跳了出來,幹掉了李建成及其擁護的勢力,當上了皇帝。當然,跟李淵有相同遭遇的開國皇帝,其實還有一個,他就是明朝的朱元璋。

李淵大權旁落,面對玄武門之變,卻束手無策,原因很無奈

朱元璋一開始也是把皇位傳給長子,結果大兒子命不好,死得早,朱元璋就讓長孫朱允炆當皇帝。可等朱元璋死後沒多久,他的兒子朱棣就造反,輕鬆奪了朱允炆的皇位。但是,李淵和朱元璋畢竟還是有所不同,朱棣奪位畢竟是在朱元璋死後才敢這麼幹,朱元璋在位時絕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但李世民奪權卻十分大膽,竟然在李淵的眼皮底下真刀真槍開幹,殺兄弒弟,最後李淵不僅沒有追究李世民,還提前讓出皇位。

李淵之所以這麼做,自然不是老糊塗了,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的李淵其實已經是大權旁落,身邊也沒有可靠而得力的人幫他,因此,李世民在玄武門血洗太子李建成一黨的時候,李淵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悲劇發生,卻束手無策,或者說是沒有能力去阻止這一切的發生。那麼,李淵是如何淪落到如此尷尬的境地呢?首先,我們可以明確一點就是李淵絕不是個貪圖享樂的開國皇帝,否則他也不可能拉起隊伍,推翻隋朝。

李淵大權旁落,面對玄武門之變,卻束手無策,原因很無奈

李淵其實是個很有遠見的皇帝,良好的家風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子,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對於父親來說,應該沒有比兒子更親的人了吧,所以李淵把掃平大唐周邊的敵對勢力的重擔交到了他的兒子李建成、李世民等人身上,賦予他們軍隊大權。李淵此舉一方面是出於對兒子的信任,另一方面當然是要通過戰爭的洗禮去磨礪他兒子們,以便將來的大唐江山永固。

客觀的講,李淵的出發點是好的,只不過李世民、李建成在這個過程中與軍中的重要骨幹建立了金子般的兄弟情義,到了最後,這些高級將領、朝廷大臣只認李世民或李建成,李淵反而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有人會說,為何李淵不自己率軍去征討各路反賊,這樣既能樹立威望,還能牢牢掌握軍權,難道是他怕死?

李淵大權旁落,面對玄武門之變,卻束手無策,原因很無奈

其實,大家都錯怪他了,李淵起兵造反的時候已經是50多歲了,在古代,這個年紀可是有些很大了,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御駕親征,搞不好會積勞成疾,猝死軍中。正是看到了這點,李淵才把大權分給他的兒子們,日子一長,李淵的兒子們威望陡增,最後架空了李淵的權力。因此,當李世民和李建成決心撕破臉皮,大幹一仗的時候,李淵只能眼睜睜看著兄弟反目、血流成河。最後,面對李世民的請罪,李淵只能是假裝啥都沒發生,並且好言相勸,趕緊讓出皇位,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