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对小微服务型企业的打击多大?

深略创意


受本次突发事件的影响,春节假期被迫延长,复工时间一再推迟。很多中小企业,现金流已经趋于断裂。企业主到处借钱跑贷款,想把这个企业继续经营下去。

有朋友问为什么停业一个月对这些中小企业影响就这么大。有一个高校对中小企业做了一个调研。34%的企业现金流只能支撑一个月以内,85%的企业现金流只能支撑三个月以内。


所以说这一次新冠病毒对中小企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对小微服务型企业就更大了。

拿一个餐厅举例,春节前可能为了年夜饭准备了很多食材,并给了员工三倍的薪资,让他们留下春节干活。

但是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所有的材料都要浪费了,员工的工资还要照发,房租还要照交。很多小微企业可能已经无法度过这个寒冬了。

国家多部门出台了扶持政策,比如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贷款支持。后期还会有降准降息准些支持措施。

但是这些措施对小微企业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拿降准和降息来举例,能拿到银行贷款的企业基本上都不小。小微企业找到正规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看这两天国家的扶持支持的贷款,那么多超大的互联网公司一伸手就是十几亿、几十亿,能到小微企业头上的少之又少。

跟一些小微企业主聊了一下,他们的核心问题是房租和员工成本,其他的政策一概都落不到他们的问题上。

如果小微企业出现了问题,那么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员工可能就要失业了。本来停产停工将近两个月没有工资。如果再失业的话,就更雪上加霜了。

愿意情早日结束,企业早日复工,大家早日赚到钱。


莫水宏观经济


我来谈谈我的想法。

这次疫情对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的小微企业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儿童游乐场,他悲观的估计,7月之前基本就是废了。他的房租是一年一交80万,去年底已经交过一年的房租了,目前房东也没有减免房租的意愿。

十来个员工目前已经基本全部辞退,有的还给予了一定的补偿。现在只能等有所好转的时候再招。

他个人初步估计这半年连员工,场地,物业,折旧损耗,资金成本等预计亏损80万左右。要知道他去年一年也就挣了40万。

我知道他只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别无选择,也没有人会给你一分钱,抱怨也毫无意义,只能跟千千万万的人一样,所有的一切只能默默承受。

大家都互相鼓励自勉吧!阳光总在风雨后,期待否极泰来的那一天!



数学老师张小刀


新冠病毒疫情从钟南山1月20日新闻中明确人传人开始,到现在已经满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很多消费类服务活动基本都停止了,尤其以餐饮、旅游等行业为甚。

餐饮类头部企业西贝莜面村、老乡鸡等企业主纷纷发言,如果疫情超过3个月,企业现金流有断了的风险。其他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压力可见一般。

小微服务型企业每个月固定支出人工、房租、其他杂费。其中以人工和房租为最大两块,人工包括人员工资和企业要承担的社保。

目前各地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开始允许企业缓交社保,鼓励国企房东对于中小企业房租给予减免。

但小微服务型企业现金流也是非常紧张的,疫情什么时候完全控制住还没有定论,就算疫情控制住后,客户的信心恢复还要一段时间,业务完全恢复也就要更长一点的周期。

所以有些极端的小公司借助这次春节疫情,直接解散。还有些企业开始裁员,以求自保。部分企业和员工协商减薪。

总之,新冠病毒对于小微服务型企业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当前第一要务是要企业活下去。熬过这个冬天,活到春天。


乙壳虫



就目前来讲,公共卫生危机对小微服务企业影响很大,具体数据还无法计量

由于疫情传播特点,及时采取了防空隔离,人员流动被锁定,经济活动大都处于半停滞状态,延期开工复工,全民进入了抗“疫”战斗。

此次疫情已近一个月了,当前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当属服务业,尤其是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线下培训等行业,这些行业里有不少是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企业本小利微,本就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苦苦支撑,如今又面临开不了工还要缴纳房租、支付工资等成本支出压力,可谓雪上加霜,前途未卜

1、疫情影响区域广



受疫面积基本覆盖整个中国,也就是说全国各小微服务企业都不能正常营业。

2、受灾企业数量多



据国家统计局指标口径显示,企业法人约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的比重超90%。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17年它们贡献了全国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以及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

由于疫情已遍布全国各省,出于防控隔离的慎重考量,即或疫情较轻的省份也是在抗“疫”战斗,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无法回避停业、等待的状态。

3、疫情被控制时间可能较长,损失严重

当前,疫情出现拐点还是个未知数,据钟南山院士的判断,要控制住疫情可能要到4月底前左右。现在是2月份,也就是说还有2个多月时间,小微服务企业还不能正常营业。

依调查判断,当前中小微企业约有80%,撑不过3个月时间,这形势非常严峻!对小企业来讲,正处在生与死、存与亡的考验。

比方说,若开了一家旅游业服务门店,据行业评估报告,由于疫情的关系,春节假期的旅游营收大大减少,等于全国旅游行业直接损失了1/3的收入。根据北大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称:“如果按照乐观估计三个月绝收期减少60%,三个月恢复期减少30%来计算,全国旅游业预计今年损失接近3万亿元

。”

总之,在疫严峻危机下,全国都在努力抗疫,国家也及时出台了许多信贷、财税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提振经济,全力挽救各行业损失。

💕谢谢阅读!


野马和尚


这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特别是住宿、旅游、餐饮等这类小微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从政府针对这次疫情的扶持力度上看,对小微企业还是比较大的,单从金融方面来看,六大国有银行发文落实优惠利率,及时放款。另一方面,这类的企业在税收方面也是有不少优惠措施,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类,这些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这是所得税的优惠。生活服务业的增值税也是免征。因疫情影响造成的资产损失,可依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疫情影响导致当年经营受到重大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困难减免等等。

这次疫情虽然给小微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相信在政府的帮扶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渡过难关!




零零漆Qi


被武汉疫情影响而停工的老板们:武汉新冠疫情后,看到房价的升高和实业的艰辛,你们会继续干实业吗?

非常时刻,将行非常之法!

武汉新冠病毒疫情之后,必须坚决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行业工厂,恢复国家之本,严格限制房价暴涨,虹吸实体经济的恢复性低息贷款(很多拿到国家低息贷款的企业,很可能去炒房或者炒股,买理财脱实向虚)。

现在国家因为武汉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工厂无法开工,众多企业停摆,造成实体经济的损害,到武汉疫情结束后,百业待兴的关键时刻,国家最重要的是告诉工厂企业:

你们生产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必定有巨大的利润,而不是用房价的暴涨,告诉这些工厂企业主,房子才是能赚钱的,你们的实体产品无足轻重!

所以,必须用“堵”和“疏”的两种策略,来保证国家疫情后对经济的支持,落到实体经济之上。

所谓“堵”:

就是严格限制房价,让房价不涨(跌也不指望,不新增加反对势力和房价大跌后反弹的压力,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维持房价不涨,时间长了,平稳过度,资金自然会慢慢流入实业),没有赚钱效应,也就是企业主在得到国家的救助贷款后,投入买房,也不会赚钱!

所谓“疏”:

就是国家采购那些因为,居民被隔离,无法消费的居民必须品,告诉那些企业主,你们干实业,有利可图的,比买房子强多了。

如此,必定海内人人争相生产国家和军民必须物资,使得国家经济最快走出疫情影响,物资极大丰富。

以前的时候,经济正常的时候,虽然炒房赚钱,但做实业,还做得下去,还能赚到钱,所以房地产对资金的掠夺,还有竞争者。

而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众多实体工厂和企业亏损累累,这时候他们继续坚持为民众辛辛苦苦生产物资的信念,就会遇到巨大的挑战,放弃辛苦不赚钱的实业的心思就越发迫切。

而如果此时,房价暴涨,就会成为压倒实体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老子还开什么工厂?又是房租,又是员工工资,又是疫情防护?这么麻烦,还不如去炒房,不需要操心生产,简直一本万利!

而如果企业家都去炒房了,国内物资无人生产,以后万一国家遇到了挑战,我们拿什么应对?

比如这次武汉疫情,我们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亿万企业工厂,生产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前线。

而如果在疫情之后,经济需要复苏的关键时刻,企业如此困难的时候,房价却暴涨,吸引了大家去炒房,谁还生产物资?

以后遇到类似武汉疫情的挑战,我们还有家底去挥霍吗?

看到众多实体工厂因为停工带来的影响,艰难度日,艰难防疫,和炒房无本万利的轻松,你们不觉得心痛吗?

没有豪宅,中国还是中国,没有了众多生产物质财富的实体工厂,中国的强大从而谈起?

中国真正的底蕴,是我们众多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工厂,而不是黄浦江边让富人炫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汤臣一品豪宅!

日升日落,白驹过隙,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武汉疫情虽然即将过去,但武汉疫情的影响和教训难以磨灭,类似的优柔寡断带来的破坏只会发酵!

资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在看政策疫情后支持什么?在看哪个地方最赚钱?是炒房,还是老实干事业?


军辉论房


为了解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课题组近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小微企业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共得到2240个小微企业样本,覆盖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各占一半。调查结果显示——



疫情给小微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超过九成小微企业都延迟了开工开业,近5成企业延迟时间超过两周,另有很大比例企业仍没有确定开工时间表。因抗击疫情统一延长假期是开工推迟的最主要原因。


已有近八成小微企业业绩相比正常状态变差,主要原因是交通管制和下游客户需求减少及上游原料供应不足。交通管制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带来经营困难的最大原因,资金流不足及担心员工感染病毒也不可忽视。


依靠自有资金,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维持超过三个月运营。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小微企业一个最大的应对办法是转变经营方向,降薪和裁员的可能性也较大。

对于国家政策,小微企业大部分仍不太了解近期国家针对企业的宽松信贷政策,并且最需要的仍然是各种补贴政策,并放宽各种管制。虽然政策已经提供了一些相关支持,但相比需求仍然不足。



疫情对企业冲击比较严重


超九成小微企业开工延迟,假期统一延迟是主因

具有共性的原因有三点,假期统一延迟是开工时间推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企业主担心疫情主动延迟开工,第三是因员工难以返回导致延迟开工。相对而言,订单不足等其他非直接原因占比较小。同时,规模小的企业相比规模大的企业因假期统一延迟和员工难以返回的占比相对小,而企业主主动延迟开工的原因占比更大。


近八成企业绩效下降,交通管制、客户减少是主因

总体上看,认为导致经营困难的最大原因为交通管制或运力不足的企业占比最大(合计42.13%),其次是现金流紧张(19.97%)和担心员工感染病毒(19.93%)。



企业自有资金坚持时间有限,但对疫情预期乐观

如果疫情持续,有28.87%小微企业认为可以依靠自有资金坚持下去,认为企业依靠自有资金能坚持运营三个月左右占比例25.56%,自有资金能坚持两个月左右的占比20.87%,自有资金只能坚持一个月及以内的企业占比7.73%,合计有超过半数小微企业难以坚持超过三个月。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小微企业,这个比例差异不大。


应对措施及有效性

企业短期依赖自有资金,长期将转换业务和面临贷款抵押物不足问题

对于小微企业,由于运营成本较低,当前状态下认为资金尚且充足的比例达到58.04%,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比例相对较低(正在申请占比18.68%,申请未获批准占比1.07%)。各类企业间相对差异不大。

如果疫情持续并影响企业运营,小微企业计划采取最多的应对手段是进一步开拓其他市场(55%);其次是减少接受业务(35.40%)和降薪(14.02%),再次是裁员(12.05%)。相对而言,个体工商户或规模较小企业选择关闭企业的比例明显要高。


国家需更大力度补贴和适当放宽各类限制

面对疫情,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采取的行动是减免税费、直接补贴以及增加贷款和贴息。在政策上,小微企业最需要政府减少交通管制、减少开工管制和允许灵活用工政策。规模较大企业希望获得减免税费和直接补贴比例更高。


针对性改进政策促进落地效度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为了稳定小微经济,政策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

第一是秉承同舟共济原则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直接支持,包括税费减免、直接补贴、贷款贴息等。这些对于收入流锐减的小微企业有直接快速的效果。执行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地方企业数量和雇员数量给予专项转移支付支持。

第二是在条件允许下尽快放宽各种管制。据了解疫情严重区域如武汉交通管制非常严格,但调查显示交通限制具有全国普遍性,是影响小微企业未来经营最大因素。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疫情发展状况要求地方政府放宽交通限制。类似的建议也适用于开工限制。

第三,在政策执行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大宣传力度。因为很多企业不清楚当下已经执行的政策,这将不利于政策落地效度。究其原因,在不同部门制定不同支持政策时,各部门本身的宣传能力是不同的,应该由各地最有宣传力度媒体统一收集政策定期高频发布。

这些国家政策都get到了吗?


调查发现,小微企业大部分仍不太了解近期国家针对企业的宽松信贷政策。此处 @小微企业主:企业在疫期不要怕。你的焦虑,中央都为你想到了!

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次专题研究疫情,会议提到,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力挺中小微企业,支持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中央部委全力部署

为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近期,财税金融等政策密集出台,明确企业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等,助力企业稳生产、“轻装上阵”。

金融支持

中央财政安排贴息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央行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减税降费

四类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至8年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具体判断标准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执行。


免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20年第11号,对进入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并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的防控产品,免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对进入药品特别审批程序、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的药品,免征药品注册费。

抗疫捐赠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等。


降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电成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通知》,放宽容(需)量电价计费方式变更周期和减容(暂停)期限,电力用户即日可申请减容、暂停、减容恢复、暂停恢复。原选择按合同最大需量方式缴纳容(需)量电费的,实际最大用量不受合同最大需量限制,超过部分按实计取。

向旅行社暂退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向旅行社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被法院冻结的保证金不在此次暂退范围之内。


各地出台硬核措施


中央部委全力部署的同时,各地也出台了诸多帮扶企业的举措。

上海

上海2月7日出台了28条综合政策举措,包括:减免企业房屋租金、延期申报纳税、免除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税收负担、暂时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和补贴文化事业建设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适当下调职工医保费率等内容。

广东

广东提出20条政策措施,包括:减轻社会保险负担、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放援企稳岗补贴、减免税费、减轻企业租金、加大技改资金支持等内容。

深圳

深圳2月7日发布了16条措施,包括:减免物业租金、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延期缴纳和减免税款、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内容。

重庆

重庆2月4日出台了20项政策,包括:减免税收、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实施疫期援企稳岗返还政策、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负担、减免租金、减轻企业用电用气负担、确保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等内容。

四川

四川2月5日出台了13项措施,包括: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减免税收、延长社保申报缴费期、阶段性降低相关社保缴费费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稳岗支持力度等内容。

山东

山东2月4日出台了20项政策措施,包括:减免相关税费、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加大稳岗力度等内容。

浙江

浙江2月5日出台了16项措施,包括:降低小微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返还失业保险费、减免小微企业房租、帮扶小微企业园、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等内容。

海南

海南2月5日出台了8项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措施,包括:缓缴社保费用、减免房屋租金、降低住房公积金缴纳标准、减免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等内容。

辽宁

辽宁2月6日出台了25项政策,包括:缓缴社会保险费、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减免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直投企业利息、减免中小企业房租、纾缓企业用能成本压力等内容。

山西

山西2月6日出台了10项措施,包括:减免房租、缓缴社保、减免税收、返还失业保险等内容。

苏州

苏州2月2日出台了10项政策,包括: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延期交纳税款、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内容。


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中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它们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保就业就是保住了最大的民生。随着各项扶持政策陆续到位,期盼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消散,小微企业一定能顺利渡过难关、恢复生产。


小半


这次疫情肯定会对一些门店、工厂及公司的房租和工资造成很大压力,因无力还上债务、贷款而倒闭。而工人们会被裁员,被降薪,从而导致家庭收入下降。家庭收入减少,无力按时偿还贷款而引起银行断贷、违约。中小企业的债务危机体现在企业营业收入下降、现金流减少,会引发连锁效应,经济衰退,生产能力下降,债务增加,工人们失业。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的压力面临:租金、工资,物流,银行违约风险,优质客户的流失,负债率上升,资金周转困难,招工难,业绩受损波及资本市场,预期不确定性,运营管理难度增加,等等。

曾有机构对20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8%的受访的中小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6.1%的中小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20%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就是说,56.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以上,目前疫情凶猛,时间难以预料,国家并不鼓励开工上班。而在这次受访者调查中仅有不到10%的企业能维持半年以上。

疫情也使得一些家庭可能面临债务违约。疫情对收入弹性工资的工人、农民工影响较大。企业的成本压力,最终也会转移到工人身上,通过降薪、裁员来缓解企业本身财务压力。

根据此次调查多数受访企业估计疫情导致今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一部分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来度过难关,甚至部分企业选择停产歇业。可见,中小企业能做的首选是裁员,这对工人来说可能是噩梦。目前是中小企业承担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庄视经济


新冠病毒对小微服务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尤其是餐饮酒店,娱乐,旅游,小型工厂等等,小微服务企业本身就底子薄,抗风险能为差,疫情期间,长时间不能开业,但房租,工人工资,贷款等等费用却一分钱不能少,有个三个月下来,很多私营业主就支撑不住了,面临着倒闭的局面,我们这儿,现在就有人开始撤退了,好多门面开始转租了,有的餐饮店,年前买了几十万的备用菜,结果疫情来的时候,之前订的几十桌酒席都取消了,年初几就出来卖库存蔬菜了,卖不掉的就送人了,好在有些肉制品冰箱里还能放一段时间,娱乐业也是的,春节期间本来是最热闹的,现在谁还敢去ktv唱歌跳舞呢。


闻鸡起舞2020


此次疫情,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打击都是非常之大的,并且此次疫情叠加了2019年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不利因素,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表现最为明显、给人最直观的还是服务行业,因为疫情太过严重,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是一以贯之的,除保障民生的活动外停止一切聚集性活动和聚集性营业活动,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地方腊月二十八九还挺红火热闹的门店,在大年三十、初一戛然而止,都关门歇业了。

一般春节期间营业的门店多数还是规模比较可以的,有一定的员工、有一定的收入、有一定的存粮维持。但是因为疫情没有确定结束时间,只能是猜测,即使现在解除警报,也不会瞬间松动人们的心理防线,因此服务行业的萧条还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