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陳東昇、雷軍、艾路明為原型,閻志長篇小說《武漢之戀》在《青年文學》刊發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8日訊(記者周滿珍)12月27日,《青年文學》雜誌公佈了2020年首期目錄,閻志創作的長篇小說《武漢之戀》第一部——《梅花落 櫻花開》,在頭條刊發。這部以陳東昇、雷軍、孫宏斌、艾路明、毛振華等人的創業歷程為原型的小說,迅速引發多方關注。

28日,閻志在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從2018年開始動筆寫《武漢之戀》,全文約50萬字,分為四部,將分8期陸續在《青年文學》刊載。他透露,電視劇《武漢之戀》的編劇和籌拍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中。

“這麼好的題材不寫成長篇小說太可惜”

閻志介紹,2017年,電視劇《溫州一家人》熱播,市裡希望武漢也能拍一部類似題材的電視劇,即後來的《武漢之戀》。閻志積極參與籌劃,並給這部電視劇創作劇本大綱和故事梗概,希望通過文藝影視產品展現武漢波瀾壯闊的創業史,併成為連接校友與城市的情感紐帶,建立歸屬感、認同感、價值感,形成共同體。

這也啟發了閻志,陳東昇、雷軍這些當代創業英雄,成長於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完全可以用長篇小說的容量,進行文學性塑造。2018年適逢改革開放四十年,受此感召,閻志開始長篇小說《武漢之戀》的創作。

曾擔任過《走向共和》《漢武帝》《恰同學少年》編劇的盛和煜在漢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武漢之戀》圍繞武漢知名校友陳東昇、雷軍、孫宏斌、艾路明、毛振華及其創業故事,其素材之生動、鮮活、獨特,劇目的深度、高度、廣度可謂前無來者。“素材太獨一無二了,編劇怎麼都編不出來。”

“在他們身上,能看到國家、時代、社會的進程和縮影”

閻志說,《武漢之戀》第一部是《梅花落,櫻花開》,故事從艾路明1986年從長江源頭漂流的真實故事開始,邊漂流邊回憶,講述年輕創業者們在大學校園度過的青春故事,“當然也有1980年代的愛情。”

第二部《江水淺,湖水深》,寫這群創業者初涉江湖,以雷軍的創業故事為主。閻志說雷軍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創業,他的創業故事將貫穿第二部始終。雷軍那些寫入商業教科書中的傳奇,也將出現在小說中。

第三部《春風起,秋風逝》,則以陳東昇、毛振華、孫宏斌下海創業為原型。其背景為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後,大批有志青年開始下海尋找新的商機和奮鬥機會,航向全新的人生。

第四部的名字,閻志表示還在思考中,這一部的時代背景放在2000年以後,有手機大戰、直播平臺等近幾年發生的故事。閻志說,大時代的激盪下,故事原型如雷軍、陳東昇、艾路明、毛振華、孫宏斌等,在文化、金融、互聯網科技領域獨領風騷,在世界舞臺上都佔有一席之地,在他們身上,能看到國家、時代、社會的進程和縮影,他們揹負的是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凸顯的則是武漢精神、奮鬥精神,敢為人先的精神。

《青年文學》主編張菁介紹,作為城市文學書寫主題的拓展與延伸,《武漢之戀》聚焦從武漢高校走出的創業者,他們在澄澈熱烈的青蔥歲月裡,向著理想前行。小說首度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書寫他們辛辣甜苦的創業歷程,也闡釋出武漢這座長江中部核心城市以科技創新力量煥發的巨大活力。

除了大人物,《武漢之戀》也寫了很多感人的小人物,既能頂天立地,又能鋪天蓋地,展現小人物的奮鬥史,讓當下年輕讀者,也能獲得共鳴。

“我比其他人更瞭解他們,但請別對號入座”

雷軍、陳東昇、艾路明、毛振華、孫宏斌,《武漢之戀》所涉及到的人物原型,每一個都堪稱時代傳奇。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問閻志是否擔心讀者會對號入座,他直言《武漢之戀》是小說,不是傳記,“我會進行小說藝術加工。比如會把很多人的創業、奮鬥故事,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進行典型化、戲劇化創作。對發生在這個人身上的很多故事,我可能也只選取比較有戲劇性的部分寫,或者放在幾個人的故事裡。”

小說全文刊發於《青年文學》,但閻志不希望大家將《武漢之戀》作為青春文學來讀,“主要寫他們40年的創業史,還有這群奮鬥者與時代以及武漢這個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的關聯,還有他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

同為知名企業家,閻志在工作和生活中與陳東昇、雷軍有頗多交集,知道不少“內幕”。“我確實對他們創業的故事,企業的壯大過程以及其間的艱辛、決絕,勇敢,比其他人更感同深受。還有他們與武漢的關聯,比其他人都更瞭解。如果要寫這一批人的創業史,我特別適合來寫。”

作為企業管理者,談及為什麼想挑戰寫長篇小說這個耗時耗心力的“體力活”,閻志說自己各種文學創作類型都願意涉獵,不只是寫過詩,還出過小說集,1996年還為劉德華寫過傳記。“只要給我兩個小時空檔,我就可以進入小說創作時空。”他謙虛地表示,兩年時間寫40多萬字,不算高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