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酒仙李白傳奇》前言

說起酒,不知何年何月由何人發明創造,它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承,歷久不衰。有酒就會有故事,有故事也需要酒來發酵。歷史上最重要的酒局當屬鴻門宴,喝出了江山社稷;最心驚肉跳的酒局當是煮酒論英雄,讓劉皇叔魂飛魄散;最豪氣的酒局當推梁山聚義廳裡的結義之酒,讓三教九流該出手時就出手;最憋屈的酒局是南唐後主李煜喝的宋太祖趙匡胤御賜之酒,讓李煜嘆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奈;最難下嚥的酒當屬公門中酒,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在眾多次酒局中最有故事的酒人莫過於李白。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也是詞作的開山鼻祖。在美酒的滋潤中,李白的詩詞打破了詩詞創作的固有格式,達到隨心所欲,變幻莫測、信手拈來的境界,在中華詩詞史上首屈一指。由於李白性格豪邁而浪漫,一生追求自由,在詩中抒情,在酒中豪邁。“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獨酌是興致,“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眾飲是豪情,“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豪邁,對山水他情有獨鍾,“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痴情,對美人憐香惜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好酒,余光中老先生曾經評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考究李白之死的三種說法皆與酒有關,有的說是“醉致疾亡”(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的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的說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一代詩詞巨匠,千古獨領風騷。本篇將趁著詩人李白朦朧的酒意,帶著讀者去領略他內心的似水柔情,絕倫高貴,奔放豪邁……希望大家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