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行酒令-長篇小說《缺乏》二十七

文|王耀華

喝完了一圈,張開看看時間還早,提議說古人講酒過三巡,這兒就行三圈令。

行酒令-長篇小說《缺乏》二十七

下個令是說出自己排號所在月份的節日,規矩和剛才一樣。“要說農曆的,”他強調說,“我最討厭現在的人崇洋媚外,都過洋節日,祖宗留下來的節日倒是都忘了。”然後他自己說了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老二是二月二龍抬頭;老三是三月三放風箏;老四是清明節;老五是端午節;老六是六月六。輪到李滿朝說個七月十五掛鋤勾,蘇雯雯笑說:“你又來個希奇古怪的,那是什麼意思?”李滿朝說:“七月七,牛郎會織女,大家都知道,就沒有意思了。這句話是說七月十五地都鋤完了,把鋤掛起來。”老八自然是八月中秋月照臺,老九是重陽登高,老十是十月一——鬼節,見大家不明白,他便解釋說那是他那兒的地方性節日,確實是有的,大家也就信了。輪到老十一,他想了半天說:“十一月有我的生日。”大家起鬨道:“那算什麼節日。”他卻說十一月確實沒有,要有人能找出來,老幾找出來的他喝幾杯。但人們確實找不出來,也便算了。最後老十二是臘八,還有小年,也喝了一杯。

行酒令-長篇小說《缺乏》二十七

這一圈完了之後卻有人說張開總是講一,太簡單了,為了完成一個循環,把十三也加上才好。薛霞忙說過節卻講十三,很不吉利的。大家都說她洋迷信,問她為什麼十三不吉利,她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蘇雯雯忙給她解圍說這確實是有的,“當然也是迷信,”她說,“但確實有許多不幸和十三有關,如耶穌被捕的最後一次晚餐是十三個人,英國一艘維多利亞號巨型客輪在某一年的六月十三號沉沒等等,所以西方人都以十三為不祥,而傳入中國有人認為其與”失散“諧音則純是附會了。”

行酒令-長篇小說《缺乏》二十七

李滿朝聽完嘆到:“中國人現在對外國文化信得不行,有個報紙報道:某地方的青年結婚時不再找先生合生辰八字,而是穿婚紗進教堂受到了極力的推崇,說是素質提高,文明的表現,“簡直荒唐之極,”他大聲說,“我先生合生辰八字是迷信,信上帝進教堂也是迷信,憑什麼誰就比誰進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