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為什麼挖掘多爾袞的墓?而且還鞭屍?

陳旭俊


歷代史藉向來對宮庭之事諱莫如深。一是消息多被封鎖打探不易;二是涉及皇家臉面。因此,歷史上很多宮闈爭鬥一類的,史料都會作淡化處理。流傳的史料記載,不是語焉不詳就是模稜兩可。

清代順治帝是否挖掘多爾袞的墓而且進行鞭屍?就目前而言仍是證據不足。不僅如此,就連多爾袞是如何下葬?為何骨骸去向不明,骨灰罈內僅有木炭等一系列謎團尚未解開。


到達人生高峰的多爾袞早早去世

1644年10月,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年號順治。在即位大典上,因多爾袞以統軍入關,定鼎中原之首功,順治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同時,為多爾袞建“永垂功名於萬世”碑記功。自始,多爾袞算是全方位凌駕於諸王之上。

“多爾袞逢朝賀則穿八團淺黃龍服,府第之制高廣比於皇居。”順治三年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種類等同皇帝。順治五年,多爾袞由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父攝政王。此時的多爾袞,已是權傾朝野,到達其人生的高峰。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此行雖名義上是打獵,但實際上還有另一個目的,即為其於喀喇城(今承德市郊) 營建避暑之城,進行實地考察。據史料記載,行獵時多爾袞不幸墜馬,於十二月初九客死喀喇城,年僅 39 歲。



多爾袞去世後不久,順治的態度發生逆轉

當多爾袞去世的消息傳回京城後, 舉國服喪。 在靈柩運回時,順治皇帝親臨東直門外5裡相迎,並連跪3次,親自舉爵祭奠而痛哭失聲。 在多爾袞死後的第十七天,追尊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整個葬禮完全依照皇帝的規格辦理。這樣的待遇,在清朝極為罕見。

順治八年初,死後的多爾袞以“成宗義皇帝”的欽定廟號享太廟。可僅過兩個月,順治的態度發生大逆轉。借侍衛蘇克薩哈等告發,下旨追論多爾袞謀逆大罪。先撤去廟號,奪其領有的正白旗,繼而下令毀壞新土未乾的多爾袞園寢,並掘墓鞭屍。而令人不解的,是順治毀陵鞭屍的記載,僅見於域外的史藉。



對於順治皇帝毀壞多爾袞園寢並鞭屍的記載,其出處有二。一是朝鮮《李朝孝宗實錄》;二是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的記載,後被收入《韃靼戰紀》。據朝鮮《李朝孝宗實錄》記載,孝宗二年,使臣柳廷亮報告,“攝政王以謀逆黜廟,攝政王葬處,掘去其金銀諸具,改以陶器雲。”

傳教士衛匡國則記載,“他(順治)下詔挖出他(多爾袞)的屍體,平毀他的雄偉陵墓。中國人認為這是最重的懲罰,按中國風俗,陵墓是表示死者身份的。屍體被挖出後,先用棍子打,再鞭屍,最後割掉腦袋,昭示阿瑪王罪行。這樣,他的壯麗陵墓被平毀。”

清代史藉中記載此事的,只有順治十年的一道諭旨,據《清世祖實錄》記載,“睿王墳園,因伊罪惡竟行毀壞,似屬太過。其房屋門牆俱著修理,柱用黑色,仍命信郡王撥人看守。”

更為詳盡的記載,是多爾袞園寢被毀壞後,順治帝批覆眾大臣就如何修葺被毀壞的多爾袞園寢的上奏。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內閣滿文題本記載,“奉聖旨: 憶其惡,已毀之處勿修,不可格外寬免。殿門窗俱行修葺,柱子髹以鴉青。修罷具題。欽此。 謹遵諭旨修訖, 具題請旨。順治十年三月二十一日 。 工部尚書星訥、 太子太保尚書劉呂、 右侍郎楊麒祥、左侍郎衛、屯田司郎。”



多爾袞骨骸去向不明

1943年,多爾袞墓曾遭盜墓賊盜掘,地宮被打開。據《清代王爺墳》記載,地宮裡並無多爾袞的骨骸,只有一個一米多高的瓷壇,且壇內亦無骨灰,僅有兩節木炭。那麼,多爾袞的骨骸到底去了哪裡?其至少存在兩種可能 :

一、多爾袞去世後,仍按滿人的習俗進行火化。

二、據在順治朝時備受恩寵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湯若望傳》記載,“人們對於多爾袞大規模弔祭之後竟把屍首焚燬,而將遺灰揚散於各方向之風地中。”



順治帝是否損毀多爾袞墓並鞭屍,成了歷史之謎

順治帝損毀夷平多爾袞墓的說法不可信

據順治十年工部奉旨維修多爾袞園寢後的報告中記載,“奉議政大臣巴哈轉傳諭旨,將爾部之人派往墨勒根王葬屍衙門, 實勘已損毀處,具文上奏。遣我部郎中希佛之黃瓦已揭去,鋪就黑瓦。 柱、 梁,漆處皆已除去。 棚盡毀,門窗皆已拆毀。 三間之門、 柱尚存, 屋頂拆去, 院牆尚存,瓦毀。作陵壘砌之磚已毀, 內部尚未破壞。 已無守護之人。 ”

從報告中可看出,多爾袞園寢的損壞程度並不大,只有門牆、 寢殿等遭到破壞,其主體依然保存完好。其中的墨勒根王是多爾袞的清字王號,“葬屍衙門”史料中沒有專門解釋,或是專門負責料理多爾袞身後之事而設立的。

雖然清朝的史料記載只有一道諭旨和題本,但將其結合來看,多爾袞園寢被毀壞程度不大,順治帝在事後仍對其進行修葺,還拔人進行看守。這樣的舉動只能算是貶損或事後懲罰,並非到了深惡痛絕的程度。

鞭屍之說並無實據

鞭屍之說只出自於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若說是順治帝掘墓鞭屍,必然先要破壞地宮,再將多爾袞的屍體拉出來。可實際上,多爾袞的地宮一直保存完整。更為關鍵的,是衛匡國當時並不在鞭屍現場,也不在北京,他的消息來源於哪裡?

退一步說,假設湯若望所記載的是事實,多爾袞是被火化的,又何來鞭屍一說?

結論 :

由於清朝的記載與域外的記載各說各的,相互間存有較大的差異甚至衝突。因此,在沒有新的實據出現之前,說順治帝掘墓鞭屍並不準確。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為其平反,恢復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皇太極死後因沒有選定繼承人。

從而導致自己的弟弟和兒子(豪格)相爭皇位,豪格呢,是兩黃旗支持者,自己還掌管者正藍旗。

多爾袞身後是兩白旗,還有兩個驍勇善戰的弟弟,而且還有正黃旗,正藍旗,正紅旗部分宗室暗中支持。

雙方爭論不休,最後立了皇太極六歲的福臨為繼承人,六歲的福臨還不足以親政,為了雙方滿意,讓多爾袞為攝政王。

多爾袞後面大顯神威,勢如破竹,先是消滅李自成部,入主中原,後面就越來越膨脹了稱自己為皇父攝政王,還霸佔了順治(福臨)的母親。

其後還享用皇帝才能用的儀仗,音樂,名為攝政王,其為真正的皇帝,大臣們從不指示皇帝,有什麼事情直接向多爾袞進諫。

在人生巔峰後即是地獄,順治七年,多爾袞去狩獵,摔下了馬,(有人說是順治策劃的)死了,順治大驚。

隨後有人說多爾袞僭越,私自制作龍袍等,順治大怒,將多爾袞的封典全部收回,還把多爾袞的屍體挖出來鞭屍。

最後做個總結,順治將多爾袞鞭屍的原因。

1、多年目中無人,不把小皇帝順治放在眼裡。

2、強佔自己的母親

3、功高震主,找個理由,削弱他們的實力

謝謝大家,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們有更好的回答,請在評論區討論



歷史傳頌者


多爾袞算是大清朝數一數二的有名人物,因為他既屬於皇室,又很有實力,17歲就開始率兵打仗,還屢屢取得勝利。

在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就扶持順治坐上了皇位,而順治年幼當時只有6歲。所以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多爾袞的手裡,而順治只是有名無實的皇帝罷了,完全做不了實事。(《孝莊秘史》多爾袞)

但隨著順治帝慢慢長大,他早已不滿多爾袞將大權牢牢握在手裡了。當多爾袞不幸死於狩獵途中時,順治剛開始的時候,給予了多爾袞很大的尊榮,還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一切喪禮儀式均按皇帝的規格舉行。

但僅兩個月後,順治就開始翻臉了,他將多爾袞的這些封號給剝奪了,並掘其墳,將其鞭屍。順治這是有多恨多爾袞啊?

不然的話,怎麼多爾袞一死,就命人呈上他的種種罪狀?更不會還將其鞭屍,讓他死後都不安穩。

多爾袞雖然妻妾眾多,但生育能力不強,一生就只有一個孩子,還是個女兒--東莪格格。東莪的母親,是多爾袞徵朝鮮的時候,帶回來的朝鮮王族之女。

除了這個獨女之外,多爾袞因為沒有兒子,所以從弟弟多鐸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多爾博來養。多爾袞被鞭屍後,順治並沒有將多爾袞唯一的孩子殺了,只是將他們交給其他人撫養。

其實除了東莪是多爾袞唯一的孩子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東莪是女子。別人想要擁戴也擁戴不了,掀不起什麼波瀾,所以順治帝就完全沒有必要在乎她。多爾袞後繼無人,這也是順治能有恃無恐,用殘酷手段對待多爾袞的原因。


搞史人


1.作為政治家的多爾袞樹敵太多。

多爾袞生前在大清皇族之中的威望遠超過順治皇帝,順治帝封其為叔父攝政王。身居高位的多爾袞就毫無顧忌地利用手握重權之便對自己的政敵予以沉重打擊,絲毫不知為自己留條後路,這違背了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古訓!尤其是他在公開場合懲治滿清子弟的不法行為後,招致了滿清貴族的不滿與憎恨。



而當年扶持順治繼位的索尼、鰲拜、遏必隆等一邦能臣幹吏,因為得罪了多爾袞紛紛被罷黜,這些人能文能武,都非久居人下者,他們信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信條,都伺機報復多爾袞。


2.多爾袞讓順治成為傀儡。

順治帝很討厭多爾袞飛揚跋扈的個性,當初多爾袞是支持福臨繼位的,因為這對孤兒寡母比豪格容易控制。在順治朝,多爾袞已是無冕皇帝,他入朝時會亨受到群臣的跪迎之禮,他的睿親王府也豪華壯觀,生活奢侈程度不遜於皇帝,完全左右了朝政,讓順治成為了傀儡。

且自己的大哥豪格也死於多爾袞之手,多爾袞還霸佔了自己的大嫂。這一切都讓順治對多爾袞產生了排斥與仇恨,只是懾於形勢,只能忍辱負重,委屈求全罷了。



3.多爾袞與順治的母親孝莊 關係曖昧,讓順治受了奇恥大辱。

這在順治後來列舉多爾袞的罪狀時有隱晦的描述,他委婉地指責攝政王經常去皇宮內院,說明孝莊和多爾袞之間關係是比較複雜的。想來孝莊太后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委屈自己“下嫁”多爾袞是有可能的,這讓年輕的皇帝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


希望星晨58298869


順治皇帝這小子,從小性格就怪,有些事情,他想不開,比如多爾袞和他額娘那不清不楚的關係;比如多爾袞對他的頤指氣使和蔑視。這些事情在福臨看來,都是那麼的憋屈,他早就想長舒一口氣,臭罵多爾袞一頓,最好能殺了他才解氣,可惜這些事情只能想想,福臨始終都無法鬥過自己的這位皇父攝政王,最終,在多爾袞死了之後,才將他這一生壓抑的怒火全部釋放,將多爾袞削爵鞭屍,將多爾袞的親生女兒為奴,這才讓這位少年出了一口惡氣。

多爾袞其實不容易

多爾袞年輕有為,是努爾哈赤的十四兒子,本來努爾哈赤去世之前,留下遺詔要傳位給多爾袞,關於這一點,朝鮮史料《春坡堂日月錄》對此有記載,最終卻被皇太極將皇位搶走,還逼死了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這樣的仇怨,你讓一個少年多爾袞如何面對,換成是你,你如何選擇?

與皇太極拼命嗎?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拼命,多爾袞沒有一點勝算,最終多爾袞失敗的結果就是被“謀逆”斬草除根。多爾袞當時只是一個少年,面對如此的打擊,被奪皇位,逼死母親,在這樣極端的打擊之下,多爾袞依然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他選擇隱忍,選擇蟄伏,選擇在皇太極的手下效命。

每日在自己的殺母仇人面前強顏歡笑,甚至偶爾還要拍幾下馬屁,這樣的行為被知道內情的王爺們從心底嘲笑多爾袞是個廢物。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多爾袞逐漸在戰場中成長起來,皇太極對他也逐漸開始有了一點點的信任,不過最大的原因還是沒有處死多爾袞的理由,因為多爾袞做的滴水不漏。直到皇太極暴斃,多爾袞迎來了轉機。

爭奪皇位主要在兩個人中間,一位是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一位則是軍中威望極高的多爾袞。雙方爭執不下,中立的勢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們不願意得罪多爾袞,更不願意得罪豪格,最終他們的態度是,堅持讓皇子即位,但是這位皇子可以不是豪格。

最終多爾袞選擇妥協,豪格也只好作罷,於是多爾袞選擇了大玉兒(孝莊)的兒子福臨。選擇福臨做皇帝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很小,好掌控;另外一個,多爾袞對孝莊有感情。

策馬疆場的多爾袞,完成了努爾哈赤的遺願,面對天朝上國,多爾袞沒有懼怕,完成了擊敗明朝的不世之功,此時的多爾袞站在了曾經需要仰視的天朝寶座之上,他成為了當時真正的王。

多爾袞沒有自立為皇帝,而是迎了順治皇帝入關,成為了全新大清朝的皇帝。多爾袞成為了一位權臣。

多爾袞欺壓順治

說到這裡,我覺得多爾袞是一個可憐人,他雖然叱吒風雲,是一位站在巔峰的男人,但是他的心不夠狠,他天真的以為,他不走出最後一步,依然是真正的王者,他斷了當皇帝的念想,死心塌地的做他的權臣。

儘管多爾袞一直沒有自立為皇帝,但是他卻十分瞧不起順治,因為順治的這個皇位是他給的,這本來該是他的皇位。順治的父親皇太極對多爾袞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原諒的人,多爾袞有充分的理由藐視順治。

隨著多爾袞地位的穩固,他表現出了對孝莊的喜愛,這從他出入孝莊住所就能看得出來,除了皇帝以外,一個男人出入後宮,難免惹人非議。而且,在稱呼上,他讓順治封他為“皇父攝政王”,這不是典型的在佔順治便宜,甚至在佔孝莊的便宜,至於孝莊是否嫁給多爾袞,這個沒有定論,但是有曖昧關係,恐怕可能性極高了。


綜上,多爾袞無論是權勢上的壓制還是對順治母親孝莊的冒犯,長大後的順治都無法接受。但是順治無可奈何,畢竟多爾袞權勢滔天,在多爾袞死後,這一切迎來了轉機,順治自然在萬無一失之時,盡情的發洩自己心中多年的苦悶。



野史日記


順治帝要把多爾袞掘墓鞭屍,是為了維護皇帝權威的尊嚴。

一,多爾袞為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確實立下了不世之功。否則清高宗乾隆帝后來為什麼要替他平反,就是承認他平定統一中原的功勞。

二,但是多爾袞確實有不臣之心。從“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一字之差,便可從中窺得端倪。而且自福臨登基,多爾袞越來越擅權自專,順治幾近擺設,這是一個皇帝能容忍得住的嗎?

三,莊妃博爾濟特氏有沒有下嫁多爾袞,無從得知。但是,至少叔嫂私下曖昧偷情,以至弄得人盡皆知是可能的。甚至多爾袞夜宿內宮不歸也在情理之中。福臨登基,她成了太后,用自己的身體拴住多爾袞,一方面就是多爾袞貪圖美色,另一方面就是看多爾袞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和朝鮮族侍妾李氏生的格格。

四,而且多爾袞剷除異己,殺兄弟,除侄兒,霸佔了侄兒豪格的福晉。讓索尼去守陵,剝奪熬拜一切權力,簡直就是囂張跋扈,無人能制呀!連自己的墓葬都體現他對皇位的窺視(是不是順治安排的,無法知道。)

所以,多爾袞死後,多少大臣樹倒眾人推,以至於自己死後身敗名裂,不是沒有原因的。

幸虧後來乾隆皇帝又顧念他平定中原的驚天功勞而為他平反了。






南雷霆峰


多爾袞生前乃是大清實際掌權的皇父攝政王,而死後成為了被開棺鞭屍的罪臣。當年清軍入關,多爾袞絕對是一大功臣,順治帝能夠即位也是他擁戴扶持的結果。福臨在北京即位成為大清皇帝,但是依舊不是中原之主。

滿洲貴族進駐中原後,強迫漢人剃髮易服,強行圈佔漢人的房屋和田地,將漢人捉來充當奴隸。彼時全國上下到處都是抗清運動,全國各階層都掀起了暴動。滿清面對的最大障礙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多爾袞集中手中的精銳部隊,付出了重大代價才奪取了潼關,李自成戰死。此後,張獻忠亦戰死沙場。

這時候的多爾袞在大清皇族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順治帝將其封為叔父攝政王。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多爾袞依舊不滿足,對於自己的陣敵多方打擊,在公開場合直接懲治了一些滿清貴族的不法行為,招致了滿清貴族的憎恨。

順治帝對多爾袞日益跋扈的個性越來越無法忽視。當初多爾袞本想支持福臨繼位,這對孤兒寡母比較好控制。他在朝中不是皇帝卻勝似皇帝,甚至出現了他在入朝之時諸臣跪迎的場景。多爾袞的睿親王府更是豪華壯觀,大有和皇宮相比的趨勢。當時的百姓都在紛紛議論,多爾袞王府的豪華奢侈已經超過了皇宮。在這樣的重壓之下,順治帝對多爾袞的厭惡越來越深,只是暫時只能忍在心中。

當年一起扶持順治帝繼位的索尼、鰲拜、遏必隆等大臣,因為多爾袞紛紛被罷黜,他們一直等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報仇的機會,一旦多爾袞的清算開啟,必定一觸即發。

多爾袞在權力的巔峰突然暴斃,終年僅38歲。擺脫了攝政王控制的順治帝終於得以親政,當時的他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小孩,但是終年累月對於這位皇父攝政王的恨意已經忍不可忍。他在親政之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清算多爾袞的罪名。

因為在他的童年之中,母親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曖昧關係讓他無法忍受,特別是多爾袞曾經殺死他的大哥豪格,在順治帝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可能是上天可憐這個小孩,讓多爾袞早早就死了,不然順治帝必然要在多爾袞的控制之下活大半生。

順治帝首先要追責的就是尚且活著的多爾袞的兄弟身上,正如多爾袞殺死他的哥哥一樣,多鐸死的早,阿濟格則被順治幽禁並且抄家,十個月之後阿濟格就被賜死了。而多爾袞則是被削去了爵號,不僅僅從太廟之中撤出了多爾袞的排位,還包括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的排位。他還命人將多爾袞從墳墓裡面挖出來鞭屍,這一系列的懲罰手段,反應出順治心中多年的憤怒和陰暗。

多爾袞的機智多謀讓他在生前站在了大清王朝的最高處,獲得了卓越的政治地位。但是隨著順治帝的成熟,他和皇帝之間微妙的君臣關係註定了他死後的悲劇。亂世需要手段強硬的能臣,多爾袞做到了,只是他的功勞,在國家安定之後,順治帝就不想再去回憶了。


網絡打黑除惡


自古以來,想給皇帝當假爹的人,都沒好下場,呂不韋、嫪毐是這樣,多爾袞同樣也是如此。他是滿清入主中原的頭號功臣,但得意忘形地當了“皇父攝政王”,自然讓順治難受之極,生前動不得他,死後挖墳掘墓就是必然的了。


多爾袞本來是有機會做真皇帝的,但為了避免造成內部的分裂,他以政治家的目光選擇了妥協,輔佐順治皇帝登上了皇位,自己則坐了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在一段時期內,他是為順治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年幼的順治只是名義上的皇帝,他才是滿清的主宰之人。

多爾袞很小的時候就跟隨努爾哈赤、皇太極東征西討,在對蒙古、朝鮮以及大明的征戰中戰功赫赫,謀略和勇武都是一時之選。這一點,從他當機立斷進軍中原就能略窺一二。

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滿清軍隊獲得了數千年都極為罕見的天賜良機,多爾袞毫不猶豫地下達了總動員令,女真人幾乎有行動能力的男子都拿起了武器,如同野獸看到了一塊肥肉般地去征服他們眼中富饒的土地。 多爾袞給整個部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榮耀,以及廣袤無垠的土地,而他的地位也如同火箭般攀升。


攝政王變身為叔父攝政王,叔父攝政王變身為皇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成了皇父攝政王。

他本來就是順治的叔叔,做叔父攝政王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叔父前面加個“皇”字,就顯得意味深長了。等到最後乾脆撕掉了最後的面紗,直接把自己定義成為皇帝的父親,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當時的多爾袞,一切的禮儀和皇帝無異,為了方便辦公,把皇帝的印璽都拿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大臣們上朝不是去皇宮,而是去多爾袞的王府。縱觀歷朝歷代,能做到這種程度的,都是曹操、司馬昭之類的人物。

我們可以大膽預測一下,如果多爾袞不年紀輕輕就摔死,以他的尊號變化軌跡,下一步肯定會有興趣幹一屆皇帝的。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受漢化影響十分嚴重,漢人歷史上從堯舜禹開始到曹丕,再到後來的趙匡胤,上演了無數次“禪讓”的把戲,而年幼的順治面對手握雄兵的多爾袞,估計配合著再來一次“禪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多爾袞天不假年,39歲就歸西了。而順治心裡這口氣,應該是憋了很長時間。多爾袞歸西,他的政敵們開始反攻倒算,給多爾袞列出了十多條大罪,這些罪狀也都是摸準了順治的心思羅列出來的。順治一看大臣們如此拾取,自然就順勢而為,剝奪了多爾袞的一切尊號,還刨了他的墳!



至於坊間所說的多爾袞染指了順治的老孃,讓順治懷恨在心,我覺得應該不會。多爾袞權傾天下,只要他願意任何女人都能唾手可得,又何必去招惹皇帝的娘呢?更何況這種舉動,在政治上失分太多,以多爾袞的智慧,自然不會因為因小失大!

多爾袞對滿清的貢獻是不能被磨滅的,最後還是乾隆給他平反了!


李飛叨


如果不是多爾袞,最後坐上皇位的,不一定就是福臨。如果不是多爾袞早期的貢獻,清朝入關時間或要再推後,福臨也不會成為入關後的第一位君主。某種程度來說,多爾袞是福臨母子的“恩人”,那麼為什麼最後福臨卻對他恨得牙癢癢的,在多爾袞死後還要掘墓鞭屍?

愛新覺羅·福臨,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母是永福宮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大妃阿巴亥。看起來本沒什麼交集的兩人,在皇太極突然崩逝沒有留下遺詔後,發生了聯繫。

公元1643年,皇太極駕崩後未留下繼承人選,其長子肅親王豪格及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對皇位發起了爭奪。雙方身後都有各有支持者,實力、勢力相當,僵持不下,各不相讓。在自立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最終議定有皇太極其他的皇子來繼承,在福臨和博果爾中,多爾袞選擇了福臨。至此,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基為帝,同時宣佈由多爾袞輔政。

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出現了——多爾袞輔政。

福臨登基時,年僅六歲,只是個年幼的孩童。於是決定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原本是制約多爾袞的。可惜,他和豪格最終都不是多爾袞的對手。順治四年,濟爾哈朗因建築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銅獅、銅龜、銅鶴,被罷免輔政職務;順治五年,豪格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死於獄中。從此,朝政大權基本就掌握在多爾袞一人手中,稱號從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

順治帝雖然年幼登基,但是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帝王,且有著帝王以及出身皇家的優越感。隨著年紀的成長,他更加明白這種帝王的權威。而多爾袞卻在做著挑戰帝王權威的事。

1、多爾袞權勢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例如圍獵等時候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並且跪迎;遇到大節日時,朝賀完順治帝后,便要去朝賀多爾袞。

2、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所用儀仗與順治帝相同,僅數量略少,順治四年後,甚至不用再向順治帝行禮了。簡單說來就是,實權在握,儀仗無限向皇帝靠近,此時的順治帝僅有皇帝之名,無皇帝的實權。

3、婚姻無法自主選擇。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由多爾袞做主定婚、聘娶。

多爾袞上述的行為,嚴重的損害了順治帝作為皇帝的皇權及尊嚴。除此之外,多爾袞也做了不少任人唯親、誅除異己等貓膩之事。

公元1650年,多爾袞意外身亡。被多爾袞壓制多年的順治帝,此時翻身做主,終於可以昂首挺胸地自己決定,作為帝王的尊嚴終於可以釋放。但是此時朝廷中還有很多多爾袞的黨羽,那麼,順治帝怎麼樣可以樹立威信,擺脫傀儡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清算多爾袞。

先從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下手,順藤摸瓜,懲處了一批多爾袞的黨羽,其他大臣見勢頭不對,紛紛倒戈,給順治帝遞上了多爾袞的罪證。在正式宣佈了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順治帝追奪一切多爾袞的封典,毀墓掘屍。


若淺話史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在當時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曾打下了大半江山,奠基了大清的基業,所以即使他沒有繼承父親的皇位,他依然算得上是努爾哈赤最優秀的孩子了,所以多爾袞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可是他在死後卻被掘墓鞭屍削首,這是為什麼呢?

多爾袞

原來多爾袞生前雖然有很多的功勞,但是他一直在滿族貴族明爭暗鬥的中心,這樣就導致了他的敵人比較多,並且他也遭到了順治皇帝的忌恨。多爾袞在1650年12月31日的時候去世,他去世後僅兩個月的時候順治帝剛好親政了兩個月,他當時下了詔書,給多爾袞下了14個大罪,不僅把他的官爵削去了,還把他的家產全部沒收,這些懲罰已經是很嚴苛的了,順治還不解恨,對多爾袞掘墓鞭屍。


順治帝

順治之所以會憎恨多爾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多爾袞曾做過攝政王,在這期間他曾憑藉著自己的權利做過一些隨心所欲的事情,多爾袞這樣儼然觸犯到了皇權,所以自從多爾袞當了攝政王,順治小皇帝就感受到了威脅。

2、多爾袞把自己的政敵豪格害死了,他是順治的哥哥,順治曾因多爾袞因謀反要處死豪格而大哭,雖然那時豪格是保住了命,但是後來他還是死在了監獄裡。

3、多爾袞娶皇嫂孝莊文皇太后,這是順治最痛恨多爾袞的地方,雖然這件事的真假還需要考證,但是在三貞九烈的封建社會,發生了這樣的事著實是對順治的打擊。

所以種種原因加起來,順治對多爾袞已經是恨之入骨了。多爾袞去世的時間是1650年12月31日,那時順治剛親政不久,即便多爾袞已經離開了人世,但是順治對他的恨卻有增無減,終於他下令把多爾袞的屍體挖掘出來,實行鞭屍,不僅如此多爾袞的屍體還被削首,所以即便多爾袞死後他也沒有得到一份安寧。

  掘墓鞭屍是古代十分殘酷的懲罰,順治皇帝對多爾袞實行了這個懲罰足以可見他是多麼討厭多爾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