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路遙

提起路遙可能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但說起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肯定很多人都有所耳聞。

路遙出身貧寒,命運跌宕起伏,但他卻憑自己的努力在塵埃裡開出了璀璨的文學之花。

1991年,路遙憑藉《平凡的世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年,路遙受邀參加了很多文學講座,在這些講座中,他講述了大量自己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在一次文學講座中,路遙談到了自己在寫《平凡的世界》時,被病魔折磨的情形:“當時中西醫都解決不了我的病,我自己特別悲觀,覺得中國作家的命運就是這樣,長卷作品作家都完成不了,半路里都得個死。

路遙對作家的命運看得很透,所以對於死,對於寫作他既恨又無畏。其實作家因寫作耗費心力死去的例子比比皆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寫一半死了;柳青寫《創業史》,也是寫一半就死了。

幸運的是,路遙在貧病交加中完成了《平凡的世界》;不幸的是,在《平凡的世界》完稿4年之後,路遙就溘然長逝了。

“病”是最終奪走路遙生命的惡魔,“窮”是加速路遙離世的催化劑,可“窮”和“病”,並不是路遙早逝的全部原因。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路遙出生的窯洞

01 從自卑到自信,路遙的絕地反擊,打開了他的文學之門,但也埋下了他早逝的種子

1949年12月2日,在中國人民剛剛站起來兩個月後,作為王家長子的路遙,在全家人的期盼中降生了,那時的新中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人民的生活窮苦而艱辛,生活在“十年九旱”的陝北的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

路遙長到七歲時,被過繼給了無子女的大伯大媽“頂門”。

路遙知道,在自己家,父母是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的,因為家裡還有三個妹妹,五個弟弟,光餵飽這幾張嘴就很不容易了,更別說讓他們接受教育了。而在大伯家,自己還可能擁有讀書的機會。

最終,路遙選擇了一條需要忍受與家人分離,但能讓其他家人過得稍微輕鬆一點的路,一條能讓自己擁有讀書機會的路。那是路遙第一次面對一個關乎自己以後人生道路的選擇,但年幼的他卻已經成熟的知道該何去何從了。從路遙後來的發展來看,他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

在城關小學讀書的那段日子,強烈的自卑感每天都充斥著路遙的內心。

城關小學是當地教育資源配置最好的小學,學生多是幹部職工子女和城關大隊居民的子女,路遙家的家底本就薄,而在城關小學讀書的路遙,又恰恰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所以他常常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之中。大媽為了讓路遙有口吃的,甚至一度拄著柺杖去很遠的地方乞討。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一般而言,在貧富差距較大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兩種心理趨向:一種是極度自卑,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另一種是極度自強,在諸多方面有著強烈的表現與征服慾望。而路遙,無疑是後者。

城關小學畢業後,路遙順利地考入了延川中學,但大伯一心想讓他回家務農,再三說服大伯無果之後,路遙去找了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劉俊寬,劉俊寬是路遙的乾爸,他當即答應了路遙,並東拼西湊的給路遙湊夠了報名費,在乾爸的幫助下,路遙才得到難得的讀書機會。

這件事讓少年路遙意識到,不輕易放棄,勇於把握住機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對於我們來說也一樣,一定要善於抓住機會,有時候,錯失了某個看似不起眼的機會,很有可能錯失的,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歧視、飢餓、寒冷,是路遙在延川中學需要面對的常態,但值得慶幸的是,路遙在這兒變得自信了,因為自強不息的他,找到了證明自己的東西——書籍。大量的閱讀,讓路遙的文學素養急劇攀升,同時也開闊了他的眼界,他知道在延川之外,有個廣闊的天地,能讓他彌補人生中眾多的缺憾。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1986年路遙與賈平凹、白描、和谷在一起

路遙的一生都在彌補缺憾,這讓他站在了文學的巔峰,但長期的辛苦勞作,也使他積勞成疾,心力交瘁。就像賈平凹說的:“路遙是夸父,倒在了乾渴的路上。”

從自卑到自信,自強不息的路遙,譜寫的絕地反擊的故事,不僅造就了他自己,也激勵了無數人追夢人。

面對選擇,我們要慎重;面對機會,要想方設法的抓住;自強不息,看得起自己。這就是路遙,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路遙

02 錯誤的時間,遇見錯誤的人,耽誤了彼此的一生

在延川中學度過充實而煎熬的三年之後,路遙考取了西安石油化工學校,但命運又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文化大革命”爆發了,路遙即將捧起的“鐵飯碗”,被現實無情的摔碎了。

在無學可上的日子裡,路遙加入了“革命”的隊伍中,還戴上了“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烏紗帽,在這期間,路遙還和從北京來到延川的知青林虹談起了戀愛,但這份感情,沒有維持多久就結束了。

兩人感情的終結,其實源於一個招工指標。

1970年,路遙有幸得到了一個難得的工作指標,但是他卻把這個名額給了林虹,但林虹在得到這份工作後不久,就給路遙寄來了一封絕筆信。而此時的路遙,正處於停職反省,交代“文化大革命”中所犯問題的困境之中。

仕途不順,感情受挫,此時的路遙想到了自殺,他走到一個水潭邊,準備縱身一躍,離開這個百般刁難他的世界,但是,他看著水中的月亮,突然意識到生命中還有很多值得留戀的東西,所以他收住了腳步,打開了心扉。

和林虹的這段戀愛,給路遙造成了極大的感情創傷,但他還是喜歡林虹那樣有學識,心氣高,見過世面的女子。路遙甚至曾對朋友直言:“北京知青來了不久,我心裡就有種就有種預感:我未來的女朋友就在她們中間。”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路遙與林達

路遙的第二段戀情的女主角,同樣是一個北京知青,她叫林達,和林虹是老鄉,也是好友。

林達後來成了路遙的妻子,她供路遙讀完了延安大學,還曾為路遙的創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但婚後的兩人,過得並不幸福。

路遙常常在深夜進行文學創作,早晨通常從中午開始,而林達不僅要按時按點上班,還要照顧女兒,這就導致兩人平日幾乎沒有相處或者交流的時間。加上路遙長期喝高檔咖啡、抽名貴的煙來提神,而且孝順的路遙常常接濟父母和養父母,所以兩人的小家庭一直為錢所困,諸多因素疊加下,路遙和林達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張豔茜在《路遙傳》裡寫道:“路遙和林達的婚姻,無法簡單地用一個誰對誰錯的結論作出判決。這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發生的選擇性錯誤。只能說,兩個不該走在一起的人,在錯誤的年代,錯誤地相遇,並錯誤地結合在一起。”

路遙的家人曾勸路遙娶一個陝北當地的女孩,來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但路遙怕影響女兒的成長,所以拒絕了。而無人照顧的痴迷寫作的路遙,經常性一杯開水,一個冷饅頭,就是一餐。長期的超負荷寫作,加上不規律營養不均衡的飲食,讓路遙的健康亮起了紅燈。

路遙深知失敗的婚姻帶給他的痛苦,所以在病入膏肓時,他一再對照顧自己的好友說:

“婆姨很關鍵,一個人的人生事業成敗和婆姨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 他還反覆告誡好友在擇偶問題上一定要慎重,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那麼,怎樣知道自己的他或她是否適合自己呢?

在暢銷書《親密關係:如何得到想要的愛人和愛情》這本書中,作者在談如何鑑定和戀人是否合拍時,提到了很重要的三個字

“一致性”

相愛的兩在人結合前一定要考慮彼此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等的一致性,這樣在一起生活後,才不會顯得太累。

如果兩個成長路徑截然不同的人,在某個階段相知相遇相愛,就很容易在彼此的新鮮勁過了、在眾多的差異性暴露出來之後,陷入不斷的摩擦甚至相互仇視的境地中。

路遙在陝北農村長大,林達是北京知青,兩個成長路徑截然不同的人,因為起初的好感走到了一起,但婚後暴露出的種種差異性,卻讓兩人在婚姻中都倍受煎熬。

林達再婚後嫁給了一個北京人,而路遙後來也覺得,娶一個當地女孩,可能會更適合自己。

林達並非一個不顧家的女人,其實路遙身邊的朋友,都給予了林達極高的評價;林達也並非不愛路遙,只是他們倆在一起不合適。所以,我們在選擇配偶的時候,一定要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人,和不適合的人組建家庭,不但讓雙方都很累,也會阻礙彼此前進的腳步。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思考中的路遙

03 疾病是壓倒路遙的最後一根稻草,卻不是他最大的痛點

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時,就感覺到了身體的不適,在第二部完稿時,他累的口吐鮮血,醫生告訴他,必須停止工作,才能延續生命,但路遙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堅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路遙太想證明自己了,他的經歷,他的出身,他的家庭,讓他成為了一個極其要強的人,他想知道,白麵饃會不會把人吃膩,紅燒肉會不會把人吃到生厭,他更想知道自己這個受盡屈辱的農村窮孩子能不能打拼出一番別樣的天地,能不能給那些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以強烈的回擊。所以,他不允許自己倒下,更不會允許自己半途而廢。

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眼睛常常發炎,過度的勞累和營養嚴重不良,甚至讓他無力坐起,坐不起來,就半躺在桌面上,斜著身子寫字。

這時的路遙,是在用意志力寫字,用生命在寫字,在用不服輸的勁在寫字。

1988年5月25日,路遙為《平凡的世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他隨即如釋重負的將那支折磨了他好幾年的筆,扔出了窗外。而後,他緩緩地點燃了一支菸,淚流滿面。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創作《平凡的世界》的這些年,路遙太苦了,他的委屈,他的堅持,他的不屈,都化作酸澀的淚水在此刻流了出來。可是他短暫的一生,又有多少甜蜜的時刻呢?幾乎沒有!

路遙的一生好似戰鬥的一生,這場鬥爭從他出生開始就沒停歇過,《平凡的世界》完成後,已經病入膏肓的路遙,並沒有停下來,他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的創作。

直到去世前四個月,路遙才住進了醫院,但在醫院的他也沒閒著,他關心時事,揣摩人情世故,可是他腦子裡的故事,再也沒有機會講給我們聽了。

窮、病、不幸的婚姻、長期艱苦的創作,使路遙的生命提早畫上了休止符。

1992年11月17日晨8時20分,路遙走完了並不平凡的一生,悄悄地離開了這個平凡的世界。

路遙的好友白描曾這樣評價路遙:“要強的心性成全了他,也毀了他。”

要強,是路遙的代名詞,也是他最深的痛。如果生來豐衣足食,如果婚姻家庭美滿幸福,如果沒有巨大的經濟壓力,路遙一定不會如此要強,如此苛求自己。

路遙走了,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43年,但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路遙年僅42歲就離世,“窮”和“病”,並不是他早逝的全部原因

1992年陳忠實在路遙追悼會上致辭

作家陳忠實說:“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路遙能夠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讓生命之花開的如此絢爛,他無愧於自己的人生,無愧於喜愛他的讀者,無愧於養育他的黃土地和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