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抽穗扬花期管理要点

目前,黄淮海地区大部分麦田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阶段,离小麦收获仅有一个多月时间。

这一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直接时期,也是病虫多发和灾害性天气多发的时期,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改善小麦生长条件,促使小麦养根护叶,提高灌浆强度和延长灌浆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

小麦抽穗扬花期管理要点

一、因地制宜,浇足开花水或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

所以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

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小麦抽穗扬花期管理要点

二、做好“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喷施时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害虫主要有蚜虫、吸浆虫等。

小麦抽穗期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高峰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在抽穗期拨开麦田一眼看见2~3头成虫时,便需要立刻进行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

小麦抽穗扬花期管理要点

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预防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着升高,湿度显着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植株蒸腾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

高温还可使籽粒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增加,积累减少,造成粒重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受干热风危害的频率较高,其它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出现。

预防小麦干热风主要是喷施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速效叶面肥。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向植株各喷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粘性,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同时,可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粒重。

“一喷三防”注意事项

1、用药量要准确

一定要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各计各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2、严禁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品种

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趋势,选择适用农药,采取科学配方,进行均匀喷雾。

3、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需注意

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4、扬花期喷药,要避开授粉时间

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

6、购买农药时一定要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拒绝使用所谓改进型、复方类等不合格产品,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三、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粒重达到最高,此时麦穗变黄,叶片枯黄,茎秆微绿,籽粒内部呈蜡质状,能被指甲切断,是最佳的收获时期。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做到颗粒归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