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在合乎中庸的处事态度中,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菜根谭:在合乎中庸的处事态度中,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我们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

在这一种现象的背后,根源就是因为自己执着于事件的表象,而没有看到事件的形成因素,于是便轻易的将这一些道理强硬嵌入自己的生活,缺乏了思考,更缺乏了一种权宜之后的平衡。

道理是对的,但是未必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为缺乏对于实际环境的考察和体谅,而错误的使用了这些道理,结果却适得其反。

《中庸》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愚笨的人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却要恢复古代的礼仪制度,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菜根谭:在合乎中庸的处事态度中,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自作聪明,刚愎自用,他们以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去判断外物,即便是问题出现的时候,还在自作聪明,想当然的去处理一些事情,而最后的结果就会因为一时考虑不周而出现失误。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态,需要衡量的都是当下的环境,根据环境再切入方法,而不是强硬的遵循某一个道理,更不是一味的去钻牛角尖。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段话,通过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判断问题,来讲述事物需要变通的道理。

庄子说:“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尧和舜通过禅让做了帝王,子之和燕王哙因为禅让而灭亡,商汤和周武王通过争夺而为王,白公胜却因为争夺而丧身。所以由此看来,争夺和禅让的举措,尧和舜的行为其好坏,因实施不同而截然相反。

菜根谭:在合乎中庸的处事态度中,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任何一种状况发生时,这个事件的背后都有着不易察觉的演化阶段,而最正确的方式就是合乎事宜的采取解决方式,才能达到平衡。

东汉末年,曹操阵营下有两个谋士,一个是杨修,一个是荀攸,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杨修自恃才高,处处点出曹操的缺点,曹操“虽嬉笑,心甚恶之”,表面上嬉皮笑脸,但是背后早已厌恶不已,后来借一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掉。

而荀攸同样智慧过人,却有着平安顺遂的结局。

荀攸智慧和谋略都过人,但是他只是将智慧表现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在生活中完全是一个愚笨之人。

正如同老子所说的“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只将智慧表现于内在,从不刻意显露。

曹操虽然以爱才著称,但是手段强硬而又残忍,所以荀攸在平时很注意周围的环境,从不刻意争高下,在需要彰显能力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才智,在生活中尽量表现得谦卑愚钝,所以在朝二十余年,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地位稳定。

菜根谭:在合乎中庸的处事态度中,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很多人将“外圆内方”这样一种中庸的处事状态,理解为消极的折中思想,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

所谓“中庸”就是适度,不偏不倚,一切保持合理和谐,这是一门非常微妙的处事哲学,使人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平衡。

生活中一些优秀的人正是如此,看似和普通人无异,但是区别总在于细微末节之处,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但凡成大事者,都能在内心中将事物保持平衡,不偏不移。

正如《菜根谭》中所说: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意思就是说:清廉纯洁而有包容一切的雅量,仁义而又有敏锐的判断力,洞察一切又不苛求于人,正直而又不过于较真。如果能将一切做到恰如其分,就像蜜饯,虽由蜜糖制成却不太甜,海水虽然含盐却不太咸一样,这就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菜根谭:在合乎中庸的处事态度中,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