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一、全球疫情動態及相關研究

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超過10萬,其中海外現存確診人數已經超過國內。新冠肺炎出現了明顯的全球流行狀態,甚至是大流行(Pandemic)。

從已知的情況來看,當前國際疫情的傳播有以下特點:

1.氣候相關性

隨時間推移,疫情向高海拔(伊朗)、高緯度地區(意大利、德國、法國、瑞士等)發展趨勢明顯。已有數據顯示,新增確診數量與地區氣溫因素存在相關性。氣溫較高的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越南、菲律賓、柬埔寨、新加坡等,人口密度高且與中國交往密切,其經濟水平、醫療防疫水平差距較大,但新冠肺炎危害程度較低。而韓國、日本和西歐國家在醫療水平、防疫措施較強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局部暴發。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圖1.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圖示(來自北京大學VIS.PKU.EDU.CN)

2.人種無關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有部分研究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更容易感染黃種人、東亞人口。但新的疫情傳播情況打破了這一推測,各人種對新冠肺炎的易感性並無明顯差別。

3.迅速擠佔醫療資源


在我國醫療資源全力支援武漢的情況下,其局部暴發帶來的醫療資源短缺依舊非常嚴重。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危重症比例高,發生大流行狀態下局部醫療能力無法有效應對。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除湖北外的其他省級行政區,每日存量患者(當日住院接受治療患者)峰值數字均在1000人以下。在疫情最為嚴峻的湖北,本省全部醫師數與峰值住院人數的比值僅為1.4,如果沒有全國支援則無法應對如此龐大的醫療任務。

表1. 新冠肺炎日存量患者峰值人數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注:局部地區參與對新冠肺炎的救治過程執業醫師數,受到其科室、年資、其他救治任務和所在醫院等多因素限制。經過測算,當局部“執業醫師/峰值數”比例低於10時,將超過醫療承載能力。

二、全球疫情應對與承載分析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圖2. 全球各國防疫形勢分類

A. 疫情嚴重,但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升級隔離措施

代表國家為韓國、意大利。疫情在嚴格的隔離措施下,可在4月中旬得到完全控制,4月底新增患者歸零。同時,意大利可能有更高的病死率。西歐國家整體符合這一模式,但其相關國家疫情近期可能快速增長甚至超過醫療承載能力。

指標解析:醫療資源處於發達國家水平,意大利老齡化嚴重;

醫療承載:韓國15000,意大利27000,法國27000,德國44000,中國250000。

表2. 醫療資源和醫療成效指標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注:嬰兒死亡率、產婦死亡率的單位為十萬分之一。

表3. 國民收支和人口指標(收支單位為美元)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B. 潛在疫情,但醫療資源充足,經濟發展水平高

代表國家為日本、美國。當前疫情未完全暴露,可能在3月中旬迎來疫情快速增長,在提升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可在5月初得到完全控制,5月中旬新增患者歸零。

指標解析:醫療資源處於發達國家水平,日本老齡化嚴重;

醫療承載:日本38000,美國95000。

表4. 醫療資源和醫療成效指標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注:嬰兒死亡率、產婦死亡率的單位為十萬分之一。


表5. 國民收支和人口指標(收支單位為美元)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C. 疫情嚴重,醫療資源不足,防疫應對存在較大困難

典型國家為伊朗。伊朗目前存在明顯的大範圍傳播情況,但是醫療資源和經濟水平均難以應對,其疫情防控有賴於國際支援。可在5月底完全控制疫情,最終病死率可能處於較高水平(5%)。

指標解析:醫生數和病床數過低,國民收入水平不足;

醫療承載:伊朗7500,目前確診人數已經接近限度。

表6. 醫療資源和醫療成效指標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注:嬰兒死亡率、產婦死亡率的單位為十萬分之一。


表7. 國民收支和人口指標(收支單位為美元)

一文讀懂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及承載力分析

D. 可能存在潛在疫情傳播,且氣候變化趨向惡劣,疫情存在爆發可能

典型地區為南美國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情況下,可能出現反覆的疫情波動。進入5月後如不能消滅疫情,南半球國家將迎來巨大的考驗。

指標解析:較高的產婦死亡率,社會保障和醫療成效水平不佳;

醫療承載:巴西25000,阿根廷13000。


注:嬰兒死亡率、產婦死亡率的單位為十萬分之一。

以上各表格疫情數據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各省級衛生健康委、百度疫情3月8日數據;執業醫師數據來自《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2018》;其他國家數據來自《國際統計年鑑2019》


中創產業研究院彙集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新興產業、創新企業、投資機構、創新者、企業家和產業家等各方面的資源,是體系開放、多方協同的新型研究機構,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政府部門、企業和產業集團提供產業發展諮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創產業研究院堅持“研究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的理念,目前已形成醫療產業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先進製造研究中心和產業資源中心,組建成立了各研究方向的專家庫。


歡迎公眾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關注“中創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信息分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