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温馨提示:本文约3600字,配图23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枪榴弹是军迷们比较熟悉的步兵武器,又称步枪用榴弹,是一种由单兵使用,利用步枪作为发射装置的弹药,其主要作用是在近战中为步兵提供比徒手投掷的手榴弹射程更远的压制火力,可以衔接手榴弹与迫击炮的火力杀伤范围,用于杀伤50米至500米范围内的敌军有生目标、摧毁敌方工事火力点或轻型装甲目标。与手榴弹相比,枪榴弹具有射程远、准确度高的优点,与迫击炮相比又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只需安装在步枪枪口上的配适器或榴弹发射器就能使用。枪榴弹出现于一战时期,到二战时期已经相当成熟,英美德苏等主要参战国都研发了专用的枪榴弹供步兵使用。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二战时期美军士兵使用M1加兰德步枪发射22毫米M7型枪榴弹。


掷弹筒是旧日本陆军独有的一种步兵武器,甚至被美军视为“唯一值得评价的日军步兵武器”。从设计特点和作战性能看,日军的掷弹筒更像是一种省略了支架和瞄准装置,采用目视瞄准、手动发射的轻型迫击炮。掷弹筒的射角和射向完全依靠人力调整,所以这种武器对于射手的要求非常高,只有通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使用,因此掷弹筒手通常都是最有经验的资深老兵,一旦伤亡其他士兵很难替代。掷弹筒和轻机枪是日军步兵在近战中的火力支柱,掷弹筒主要提供600米范围内的曲射压制火力,在平原及山地作战中效果非常明显,是日军最重要的步兵支援武器之一,装备量非常大,以八九式重掷弹筒为例,制造了约12万具,与之相对,日军十一年式、九六/九九式轻机枪的产量总共也是12万挺左右,由此可见掷弹筒在日军中的装备幅度。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日军掷弹筒小组,装备一具八九式重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4.7公斤,最大射程650米。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能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枪榴弹和掷弹筒的火力范围有所重合,且枪榴弹使用更加简便,更便于携带,可是二战日军步兵大量装备掷弹筒,却很少使用枪榴弹,甚至有人认为日军没有装备过枪榴弹。其实,日本陆军同样研发并装备了枪榴弹,只不过日本人的脑回路有些清奇,科技树也点得有些歪,他们的枪榴弹之路与其他国家相比走得别有特色。下面就细细道来。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1914年装备日本陆军的甲号掷弹枪,利用十八年式村田步枪改造而成。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日军步兵使用甲号掷弹枪,注意其枪口的瞄准具。

日本人研发步兵用枪榴弹的历史还是蛮久的,可以追溯到日俄战争之后对作战教训的总结。为了能够为步兵提供一种比手榴弹更远的随行曲射压制火力,日本陆军开发了一种专门的掷弹枪,利用较老的十八年式村田步枪的枪身为基础改造,发射特制的小型榴弹,于1914年7月以“甲号掷弹铳”的名义列装。甲号掷弹枪全重7公斤,全长115厘米,枪身下装有两脚架用于支撑固定,使用空包弹发射,利用一个类似量角器的瞄准具控制射角,在40度仰角发射时射程可达320米。甲号掷弹枪配用的榴弹重约1公斤,装药130克,采用触发引信,杀伤半径约5米,后来又开发了照明弹、发烟弹、信号弹等弹种。在实战中甲号掷弹枪由两人操纵,射手负责射击,弹药手负责装弹。甲号掷弹枪在列装后不久即在1914年10月的青岛围攻战中被投入使用,日军各部大约发射了130枚,战果不明。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1918年装备日本陆军的乙号掷弹枪,采用三八式步枪的发射机构。


在甲号掷弹枪基础上,日本陆军又开发了乙号掷弹枪,于1918年列装,重10.8公斤,长105厘米。乙号掷弹枪的改进之处在于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枪身,修改了瞄准装置,提高了射击精度,配用榴弹重量增加到2公斤,装药量增至370克,杀伤半径增加到20米,还采用定时引信,由弹药手在装弹时设定起爆时间,最大射程与甲号掷弹器相当。乙号掷弹枪的射击方式和操纵人员与甲号掷弹枪相同,在实战中通常由4个掷弹枪小组同时对一个目标射击,以提高压制效果。乙号掷弹枪列装后在1919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的行动中参加了实战。然而,日军的掷弹枪本质上是基于步枪改造的榴弹发射器,它无法像普通步枪那样同时使用枪弹和枪榴弹,而且还占用了两个战斗兵员,因此在威力更强、射程更远的掷弹筒出现后,掷弹枪就被迅速淘汰了。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肩扛甲号掷弹枪参加阅兵式的日军步兵队列。


一战结束后,日本陆军对于在西线堑壕战中兴起的单兵用枪榴弹也产生了兴趣,展开了相关研究,并着手开发类似的武器,但是与其他国家研发专用枪榴弹不同,日本人将手榴弹和枪榴弹合二为一,采用为手榴弹增加附件的方式,或采用特制的掷弹器直接发射手榴弹,作为枪榴弹使用。其实这个思路倒不是日本人的独创,因为一战时的早期枪榴弹确实是从手榴弹改进而成的。按说对手榴弹/枪榴弹进行通用化设计,做到一弹两用,从简化后勤的角度还是很可取的,可是正如歪把子机枪为是实现与步枪供弹具通用而搞出奇葩低效的漏斗式弹仓一样,好的思路在日本人这里总是会变味的,手投/枪射两用榴弹算是又一个例证。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安装于三八式步枪(上)和九九式步枪(下)的九一式掷弹器及其枪榴弹。


日军于1931年列装九一式手榴弹的同时,也定型装备了与之配套的九一式掷弹器,这是一个安装在枪口上的套筒结构,全长140毫米,直径25毫米。与其配合使用的九一式手榴弹直径51毫米,长125毫米,重量530克,装填TNT炸药62克,发火延迟7~8秒。在作为枪榴弹使用时,在九一式手榴弹的后部安装一个带有弹翼的尾管,确保飞行稳定性,解除手榴弹保险,安装在掷弹器上,只能使用木制弹头的空包弹射击,射程约115米。不过,由于设计缺陷,这种武器的可靠性很差,常常发生早爆或起爆过于延迟的问题,瞄准困难,而且作战时需要另外携带弹翼尾管和空包弹,临时安装并更换弹药,操作繁琐不便,且射程较近,因此没有大量使用。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九一式掷弹器的携行装具,兼用为弹药袋,下方左侧为掷弹器,右侧为安装尾管的枪榴弹。


针对九一式掷弹器的缺陷,日军在1939年又配合九九式手榴弹的装备,研发了一〇〇式掷弹器,于1940年列装,采用独立的发射筒结构,造型类似于现代步枪外挂在枪身下方的榴弹发射器,但它安装在步枪枪口的上方。一〇〇式掷弹器全长250毫米,发射筒内径45.2毫米,重量为830克,与之配用的九九式手榴弹为九七式手榴弹的轻量化改型,直径45毫米,全长89毫米,重量300克,装药量57克,发火延迟4~5秒。一〇〇式掷弹器的最大特点是在发射筒下方设有一个独立的套筒结构,固定在步枪枪口上,步枪子弹仍可以从套筒内射出,利用掷弹器的一个分流机构将火药燃气导入发射筒,从而将榴弹掷出。在发射筒后部还有一个螺栓和泄气孔,可以调节进入发射筒的燃气量,可用于调整射程。在发射筒底部刻有白线用于瞄准。一〇〇式掷弹器有两种型号,分别供6.5毫米三八式步枪和7.7毫米九九式步枪使用。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安装于三八式步枪(上)和九九式步枪(下)的一〇〇式掷弹器及九九式手榴弹。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一〇〇式掷弹器的近距离特写,安装于九九式步枪。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一〇〇式掷弹器结构剖视图,注意火药燃气的运动方向,枪弹仍可正常射出。


与九一式掷弹器相比,一〇〇式掷弹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直接装填九九式手榴弹,免除了加装弹翼尾管的麻烦。此外,这种掷弹器既可以用空包弹发射,也可以使用实弹发射,更便于实战运用。从理论上说在加装掷弹器的同时并不妨碍步枪的正常射击,但是由于发射筒安装在枪口上方,挡住了准星,实际上没办法进行精确瞄准。虽然设计上很有些意思,但是一〇〇式掷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依然不够理想,而且只能在30度以下射角发射,最大射程约110米,而超过这个角度,榴弹在抵达目标之前就会在空中提前爆炸。由于上述缺陷,一〇〇式掷弹器同样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一〇〇式掷弹器、携行袋和九九式手榴弹。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一〇〇式掷弹器发射筒后部的泄气孔及其调节螺栓。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一〇〇式掷弹器的发射筒底部刻有白色瞄准线。

1942年5月,日本从德国获得了毛瑟98K步枪配用的专用枪榴弹发射器及枪榴弹技术,并加以仿制,以“二式掷弹器”的名义装备。与之前日本国产掷弹器相比,二式掷弹器终于抛弃了手投/枪射榴弹通用设计,改为发射专用枪榴弹,其安装在枪口上的发射筒内径30毫米,可以发射30毫米和40毫米两种口径的枪榴弹,使用空包弹发射。30毫米枪榴弹全长162毫米,重量230克,装药49克;40毫米枪榴弹全长180毫米,重量368克,装药99克。这两种枪榴弹都采用锥形装药技术,可以产生金属射流击穿装甲,属于反坦克弹药。日本陆军的测试表明,30毫米枪榴弹的最大穿甲厚度为30毫米,而40毫米枪榴弹更达50毫米!此外,二式掷弹器的发射筒内刻有8条膛线,赋予枪榴弹自旋稳定的能力,在射程、准确度和威力上均较日制掷弹器优越,由名古屋兵工厂生产。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二式掷弹器的资料照片,展示了配用的30毫米枪榴弹(上)和40毫米枪榴弹(下)。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二式掷弹器、携行袋和30毫米枪榴弹。


虽然二式掷弹器设计理念先进,测试结果很美,但不知道是日本人的工艺水平太差,还是前线士兵对这种武器操作不够熟悉,其实战性能令人失望。在少量配发前线的二式掷弹器在所罗门战场接受了实战检验,在布干维尔岛格洛斯特角的战斗中,一辆美军M4坦克被40毫米枪榴弹击穿了炮塔后部,谁知美军坦克像没事一样从容撤退。后来美军也对缴获的二式掷弹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只在近距离才能对轻型坦克产生一定的威胁,而射程超过100米基本无效。针对二式掷弹器弹药威力不足且用途单一的问题,日本陆军又照猫画虎,开发了更大口径的45毫米两用枪榴弹及其掷弹器,准备作为本土决战兵器使用,但在达到实用化之前,日本就战败投降了。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安装在九九式步枪枪口上的二式掷弹器,已经装填了一枚30毫米枪榴弹。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装入九九式步枪枪膛内的木质弹头空包弹,用于发射枪榴弹。


手榴弹/枪榴弹通用化设计思路导致的性能缺陷是日军没有广泛装备、使用枪榴弹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掷弹筒既可以发射专用的掷榴弹,也可以发射九一式手榴弹,这种弹药兼容化设计同样挤压了枪榴弹在日军步兵武器中的生存空间。早在日军设计十年式掷弹筒时就要求能够兼容发射手榴弹,而八九式重掷弹筒继承了这一设计思路,除了发射八九式掷榴弹外,还可以发射九一式手榴弹,后者通过弹尾的螺纹凹槽旋入发火装置,就可以装入掷弹筒内。在八九式掷弹筒后部的撑杆上有两套射距调节装置,分别用于发射掷榴弹和手榴弹,在使用掷榴弹时射程范围在120米到650米,在使用手榴弹时则为40米到190米。由此可见,掷弹筒实际上涵盖了枪榴弹的火力范围,加上掷弹筒装备数量大,因此日军也就没有必要大量装备枪榴弹了。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八九式重掷弹筒实物照片,包括携行袋和配用的两种弹药:九一式手榴弹(左)和八九式掷榴弹(右)。

二战日军:有了掷弹筒还要什么枪榴弹?其实是造不好

■ 九一式手榴弹实物图,下方为分解状态,左侧的圆柱体就是用掷弹筒发射时的发火装置。


综上所述,日军在二战时期没有大量装备枪榴弹的原因有二:一是基于手榴弹通用思路设计的国产枪榴弹及掷弹器性能不足;二是掷弹筒的弹药兼容性设计使其能够部分替代枪榴弹的功能,而且射程、威力均较枪榴弹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