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帮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平民皇帝,他打败项羽,真正的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是一个54岁,那个时代已经半只腿迈进棺材的年纪了,不仅仅如此,那时候的他,依旧没有过上太平的日子。

他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当上皇帝坐上这至尊之位以后,就是高枕无忧,享受着无上的荣耀和权威,舒服安心的度过以后的日子。相反的是,在他剩下的岁月中,他的人生关键词,其实依旧是“忙碌”。

刘邦帮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

你若不信,不妨看看刘邦成为皇帝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首先是,他称帝的当年,燕王臧荼起兵造反,刘邦“自将击之”,俘虏了燕王臧荼。

然后,刘邦没歇多久,原先项羽的部下利几又造反了,他又“自将击之”,平定了利几之乱。

第二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谋,又不顾舟车劳顿,长途出差到洞庭湖一带,把韩信抓回了京城。

第三年,韩王信和匈奴串通,据太原而谋反。刘邦带领大军“自往击之”,没想到反被匈奴大军围困,这就是著名的“平城之围”。就是这一战,刘邦搞得灰头土脸,最后用了陈平的计谋才得以脱身。

刘邦帮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

第四年,刘邦又亲自带兵攻打韩王信,还差点在赵国被贯高等人谋害。

第五年,贯高意图杀害刘邦的阴谋暴露,刘邦大兴刑狱,杀了很多人,这一年虽然没有大战,但想必他也不怎么高兴。

第六年,陈豨造反,刘邦又不得不“自往击之”。

第七年,刘邦依然在出差,攻打陈豨的残余势力。这一年,他和吕后合作,还杀了韩信、彭越。淮南王黥布兔死狐悲,于是造反。

刘邦帮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

第八年,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想让太子领兵去平定黥布,但是所有人都说太子不行,还是得皇帝自己上,于是他不得不又一次长途跋涉“自往击之”。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刘邦的这八年时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造反”和“自往击之”。他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到处扑火灭火,尤其是考虑到他五六十岁的高龄,你也不得不感慨,即使是皇帝,也逃不过人间诸事的辛劳。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成年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容易两个字。想要佛性生活,想要岁月静好,即使对刘邦来说,也是异常奢侈的。 所以说,刘邦帮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如意,才是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