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殘酷的是現實,磨折的是人生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柳青


路遙《人生》:殘酷的是現實,磨折的是人生


路遙的《人生》,描寫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左右黃土高原上陝北人們的生活。《人生》曾經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路遙在寫人生之前還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而《人生》的創作成功讓路遙一舉成名。當然路遙能寫出這麼優秀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離不開關係,他是農民的兒子,他的作品有些是他真實經歷過的。所以他的作品更加真實,受歡迎。

文中的主人公高加林的命運就如作者在《人生》開頭的那句話一樣,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

過了許多年,路遙的作品依舊收到大眾的追捧,為什麼呢?因為他是現實主義作家,他想給迷茫自卑的青年人一些希望,所以路遙的作品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他希望年輕人要勇於奮鬥,敢於挑戰生活。

路遙《人生》:殘酷的是現實,磨折的是人生


就像他作品裡《平凡的世界》孫少平和孫少安一樣,就像《人生》裡面的高加林一樣。

一、高加林的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寫照

高加林是農民的孩子,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家鄉的一所學校當老師,生活還不錯,偶爾可以給家裡老實巴交地父母買點蛋糕嘗一嘗。但是很快,高加林的教師職位卻被村裡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高三星頂替了,高加林只能回家種地當農民。

高加林有讀書人那種固有的清高。高加林回家種地,他很看不起高明樓的這種做法 ,私下裡不服氣。高加林就像現在剛步入社會的一些年輕人,渾身是膽,一身正氣,見到不順眼的就去幹。然而,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所謂的你大爺還是你大爺,高加林丟失的工作再也找不回來了。

高加林丟失工作後,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嘴上罵一罵,然而實際上他並沒有因為這件事做什麼改變。丟失工作後的高加林變得更加愛面子。

高加林愛面子則是自卑的體現。文中有好多處關於高加林愛面子的描寫,比如他丟失教師的工作後,去縣城買饃,卻張不開口叫賣。

遇到了初中的同學黃亞萍,黃亞萍對他的生活關心一些,他卻覺得黃亞萍諷刺挖苦他。如果此時他的工作是教師,他也一定不會這樣想黃亞萍。

丟失工作後,高加林也從未放棄過學習。高加林給年輕人奮鬥的希望,路遙的作品從來都是積極樂觀的,高加林雖然丟失了工作,可是他依舊在閒暇之餘讀書。

路遙後來在《平凡的世界》中也寫到孫少平是一個特別喜歡讀書的人。其實,這樣的寫法恰恰貼合路遙的經歷,路遙一有時間就往圖書館跑。

路遙喜歡讀書,像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的主人公都很喜歡讀書,想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家庭的磨難導致他們和成功擦肩而過,但是,磨難是一時的,只要用功了,生活就會有希望。

這就是路遙筆下苦難勤勞又有自尊的讀書人。

二、高加林的生活是悲劇嗎

我們說過,高加林有讀書人的缺陷,明明同流合汙了,卻也自命清高。自己的教師位置被頂替了,而他卻也通過了不合理的方式謀得通訊員的位置。他厭惡高明樓那一類的人,卻間接地享受著二叔給他帶來的方便。

在縣城當上了通訊員的高加林,他再次見到黃亞萍的時候,完全沒有了自卑,他忽然覺的黃亞萍和自己在一個檔次了,這其實是他的心理作用,沒工作時,總是惡意揣測別人,有工作時,才覺得自己和別人站在了同一戰線。

高加林嚮往城裡人的生活,高加林所處的環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地方,他一直有一個成為城裡人的夢想,他有一顆希望見過世界的心。

高加林在縣上獲得了工作,而此時黃亞萍又來給他表白,他有些動心了,高加林的動心不是對黃亞萍的愛,而是一種處於對大城市的嚮往。黃亞萍來自於南方城市,她可以使高加林知道更為稀奇的事情。

相比於黃亞萍,劉巧珍就遜色多了,她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屬於村裡的村花,能幹活兒,能吃苦,是那種爸爸媽媽喜歡的孩子。

路遙《人生》:殘酷的是現實,磨折的是人生


劉巧珍一直仰慕著知識分子高加林,只有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被頂替了以後,劉巧珍才敢說出她對高加林的愛,她心裡認為高加林終於和他對等了,如果高加林是老師,她斷然不敢這麼做。

等高加林又從普通農民變成了通訊員以後,劉巧珍和高加林形成了一些差距,畢竟一個農村女孩子和高加林只能談一些豬狗牛羊的家常瑣事。

高加林此時和劉巧珍已經不再一個層面了,他需要一個帶他看更大世界的人,黃亞萍恰恰是那個人。於是高加林離開了劉巧珍和黃亞萍在一起了。

路遙《人生》:殘酷的是現實,磨折的是人生


現實中有許多像劉巧珍這樣純樸的女孩子,也有許多像高加林那樣不斷攀爬的男孩子。不能說誰是幸福的,也不能說誰是不幸的,人生就是不斷努力的過程。

三、故事可以虛構,生活不能虛構

路遙小時候由於家裡窮,被過繼到大伯家,大伯供他讀完小學,他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初中,但是大伯卻沒有多餘的錢供他讀初中了。

路遙通過自己的努力找村裡的書記以及他幹大(乾爹)的幫忙讀上了延川中學,並且分到了尖子班。

可尖子班都是幹部人家的孩子,吃穿用和他有很大的區別,路遙通過讀書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很快他就變得不再自卑,成了學校的明星人物,這是路遙的奮鬥史。

路遙是由弱勢群體慢慢走向大世界的人,他的作品都是積極向上的。

但是有人說劉巧珍明明是一個悲劇啊,怎麼就積極向上了,路遙為什麼要寫劉巧珍最後嫁給了一個她不喜歡的人呢?

當時路遙在寫《人生》,寫到巧珍出嫁後就把筆從窗口扔出去抱頭痛哭,因為巧珍不得不出嫁,這複合路遙的理念,故事可以虛構,但是生活不能虛構。

生活中肯定有許多像劉巧珍這樣追求過愛情的女孩,但是最終都敗給現實。

結論:

路遙說:這個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個永遠偉大的世界。

他的作品裡經常會出現苦難勤勞但是又自尊的主人公,主人公都是不斷進取的,無論他成功與否,都不曾懈怠,一直勇往直前 。

這種精神不斷地激勵著那些有理想的人們。這大概就是這麼些年來路遙一直受歡迎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