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明成祖朱棣成功了,建文帝朱允炆却失败了?

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不久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成为新皇帝,是为建文帝。

早年,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当藩王,著名的有秦王(陕西西安附近)、晋王(山西太原附近)、燕王(北京附近,后来的明成祖)。这些藩王没有行政权,也没有司法权,但是有朝廷授予的兵权,而且有3000-19000人不等的护卫。各级官员见到他们都要称臣,伏地拜谒,这些人可谓位高权重。

到了朱元璋晚年的时候,这些藩王个个手上都掌握着兵权,已经逐渐出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建文帝1398年登基做了皇帝,与齐泰、黄子澄等商议后,数月后即决策削藩,几个月内,即成功撤销了周王、齐王、湘王等藩王。然而一年后,1399年削到燕王朱棣时,燕王起兵反抗(靖难),建文帝先后派耿炳文、李景隆、盛庸等讨伐燕王,却无法取胜,结果1402年,燕王打败建文帝,成了明朝新的皇帝(明成祖永乐皇帝),建文帝削藩彻底失败。


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明成祖朱棣成功了,建文帝朱允炆却失败了?

建文帝失败后,燕王朱棣即位,明成祖朱棣也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并成功地削掉了几个藩王,基本解决了影响明初稳定的藩王问题。从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削藩来看,建文帝作出削藩的决策是必要的。

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明成祖朱棣成功了,建文帝朱允炆却失败了?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很多,关键是操之过急,简单粗暴。没有说服教育,没有经过皇室内部研究,没有分步实施,火急火燎,一竿子插到底,期间还逼死了湘王朱柏,搞得皇室内部人心惶惶,朝野人心不稳。

建文帝听从了浪漫主义思想荡漾的诸位书生的建议,强行削藩!汉景帝用晁错的《削藩策》引起了七国之乱,山河破碎。强行削藩的后果,相信饱读诗书的建文帝和诸位书生都明白,但是他们都浪漫的认为:临以六师,谁能支之?

其实,强行削藩虽是下策,但是以建文帝桌面上的筹码,即使是下策,建文帝也能用实力强行碾压燕王,毕竟燕王虽受封北平,但是北平军政皆在朝廷之手,燕王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府兵,以天下大势猝然临一府之兵,怎么算都没有失败的可能。

但是在削掉了周、齐、湘、代、岷王,正待一鼓作气拿下威胁最大的燕王时,建文帝看到了燕王给自己的自解书信,恻然良久,感叹到事情要不就到此为止吧!他开始犹豫了:我即位还没多长时间,就连着罢黜了诸位王爷,如果今天在削掉燕王的话,我怎么向天下交代呢?此时,建文帝的幼稚和优柔寡断暴露无遗。

削藩是一场战争,一场人头滚滚尸横遍野的战争,不是游戏,在战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杀死敌人是最高的也是唯一的目的,哪里还能考虑何以自解于天下?

若想怀柔,刚开始就推行推恩策,若干年后再效仿汉武帝的酎金夺爵案一举加强中央集权,对于诸王,这是无懈可击之策;若想毕其功于一役,就效仿汉景帝《削藩策》,明朝诸王无法染指封地军政,与汉初诸王的煊赫权柄相比,是云泥之别。强行削藩当快刀斩乱麻,大兵压境宣削藩旨意,臣服者削职为民,不服者就地格杀。焉能削藩到一半自己觉得于心不忍又不削了?此时朝廷和诸王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地步了,就算朝廷此时想罢手,剩下的诸王定然也兴兵作乱。

我们来看看朱棣具体是怎么削藩的?

朱棣当上了皇帝后,也面临整肃违法乱纪的藩王问题。朱棣对其他藩王也是十分警惕,但是,他削藩的手法和建文帝不一样,也不主动挑事。一方面,朱棣充分展示亲情,对藩王的一些小毛病基本不管不问,并且在经济待遇上优待藩王;另一面,隐形削藩,逐渐弱化藩王的军事力量,将朱元璋分封在长城沿线的攘夷塞王部分内迁,此后,各地藩王再也没有替朝廷统兵打战的机会了。


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明成祖朱棣成功了,建文帝朱允炆却失败了?

先说代王朱桂。朱棣登基后就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待遇,但是他很快就得意忘形,老毛病又犯了。朱棣得知后,写信劝说、警告朱桂。但朱桂不以为然,继续乱来,朱棣将他的护卫削除,只给他留了30个服务员,从此老实了。

再说齐王朱榑。朱棣登基后也恢复其王位,但齐王回到封地后,本性不改。为此,朱棣写信给他,苦口婆心劝说,让他不要忘记建文年间坐牢的痛苦,朱榑不听。后来,朱棣将齐王朱榑召到南京面聊,朱榑不认罪。朱棣只好将朱榑废为庶人。算是给了你机会,是你自己执迷不悟,这就不能怪皇帝哥哥了。

岷王朱楩也是这个情况,后来也被朱棣削除护卫,从此才老实。辽王朱植后来也犯了事,3个护卫全部被削除,只留下300服务员,但是王位得以保全。周王朱橚后来也是老毛病复发,被朱棣警告,朱橚主动上交了3个护卫之后才算完事。

以上手法,显示了朱棣高超的政治水平,但水平更高的是朱棣处理谷王朱橞的手法。

谷王朱橞是朱棣的十九弟,原本封地在宣府(今河北宣化),朱棣1399年起兵反抗朝廷时,因为宣府和朱棣所在的北平距离很近,根据朝廷指示,朱橞回到了南京。1402年六月,朱棣率军杀到南京城下时,朱橞正负责替建文帝防守南京金川门。但是,朱橞背叛了建文帝,他打开金川门,让四哥朱棣率大军入城。

4天后,朱棣登基,恢复了朱橞的王位,并给了朱橞大量的赏赐,还将他改封到美丽富饶的长沙。朱棣念朱橞当年打开金川门的功劳,一直对朱橞厚爱一层。朱橞到长沙就藩后,一开始没惹什么事情,但是后来还是干了不少坏事,朱棣对此一忍再忍,一再劝说,并没有实际处罚。后来,有人举报朱橞要谋反,朱棣一开始不相信,说自己对朱橞这么好,他怎么会谋反?不久,蜀王朱椿也告发朱橞要谋反。这下,朱棣有点相信了。朱棣采取了什么措施?朱棣并非像当年建文帝那样即刻派大军征讨。

朱棣初步查明情况后,派人将朱橞召到南京。朱橞并不知道自己被人告发,于是来到南京见四哥朱棣。朱棣把蜀王朱椿的举报信拿给朱橞看,看了举报信后,朱橞没有反驳,只是说自己死罪,希望皇上四哥饶命。

朱棣把谷王朱橞的事情告诉成国公朱能等文武大臣,朱能等人上疏要求处死朱橞,以儆效尤。朱棣说,朕自有处置办法。

朱棣又把谷王朱橞的事情下发给其他藩王,让其他藩王提出处罚意见。楚王朱桢和其他诸王上疏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为天地、祖宗、国法所不能容忍,应该处死。

○甲辰,楚王桢等各上议谷王橞罪,曰:自古封建亲王欲其藩屏国家,如其自作不靖,未有不至灭亡。钦蒙条示谷王橞谋逆事俾仪其罪,桢等谨议,得橞违弃祖训,阴结恶党,谋为不轨。此天地之所不容,祖宗之所不佑,国法之所不恕者。按法诛之,允协舆论。惟大兄皇帝陛下裁处。(《明太宗实录》)


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明成祖朱棣成功了,建文帝朱允炆却失败了?

这时候,朱棣反而当起了好人。朱棣说,诸王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朱橞毕竟是朕的亲兄弟,不忍心处死他。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将朱橞废为庶人,关在南京。朱橞直到朱棣去世4年后(1428年)才在监狱去世。

从朱棣的削藩手段看,他的方法可比他侄子朱允炆的方法高明多了,他采用“温水煮青蛙”的削藩方法。朱允炆撤藩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急功近利,做事太急,这朱棣是深有体会,所以他步步为营,慢慢把各个藩王手中的权力削除掉,在不知不觉之中让藩王发现自己手中已经没有实权了。朱棣先是把朱允炆之前撤藩的几个藩王重新封到了原地,也恢复了他们藩王的称号,稳定各个藩王的心。

然后开始以各种理由削减藩王手中的权力,先是出台规定,说藩王不能节制当地的经济,等藩王交出经济权后,再出台规定,藩王不能节制当地的政府,等藩王交出行政权后,再出台其它相关削权规定,经过种种规定之后,藩王手中就只剩下了军事权。朱棣又把藩王的军事权收缴中央,由中央派武将镇守边疆,把各个藩王调往内地好生供养,这时各大藩王虽然还是以藩王自称,但手中已经没有了实权,只有朝廷每年发放的补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