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良药?毒药?

有认真的读者,在我前几天发的《扒一扒,“抗疫”效果很好的方剂,到底是什么方?》

细辛,良药?毒药?


对这个方子里的细辛和细辛的用量发生了质疑,并提出了疑问。

细辛,良药?毒药?


细辛,良药?毒药?


那么统一解答一下我个人对细辛的看法:有人说:细辛不过钱,古时一钱等于现在的3克,其实古书上对其真实可靠的说法是“单用为末,不可过半钱匕”,不过原文里面明确指出了是用散剂,我理解是在入汤剂的时候,细辛量小起不到作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细辛的方剂有20首之多,例如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等,其用量多为三两,且并未言其禁忌,按照汉代的剂量考证,一两约15克,经方用量细辛可达45克之多,可见细辛入汤剂用量不应拘泥在一钱(3克)之内。大量的事实说明,在现实条件下,“细辛不过钱”之说已不再适用。还有就是煎煮时间,煎煮时间长,这样毒性成分就能被水解破坏掉,安全性系数也会大大提高。而不是有什么药物抑制了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脂溶性成分,水溶性非常低,原本在细辛根中的含量已是百万分之几,水煎液中含量就更低。

马兜铃酸肾病是有分大剂量急性中毒和小剂量慢性积累性中毒的区别的。低剂量的马兜铃酸AA-1抑制细胞周期的效应在停止摄入后可以恢复(即短期低微损伤是可逆的)。大剂量马兜铃酸直接引起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并进而发生肾间质纤维化。大剂量对细胞的损伤才不可逆转。另外,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存在体质差异,个别病例即使摄入小剂量马兜铃酸仍可发生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马兜铃酸肾病。所以细辛到底用多少,怎么用的问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3—5克是安全剂量。

细辛是一味好药,配伍得当,是良药;不当,则是毒药。所谓的马兜铃酸,是西医在使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时发现的,但马兜铃酸会随着煎煮时间长而分解。为什么中药汤剂上不了SCI论文?就是因为在不同药物配伍,成分不定的情况下,化学根本分析不出来,什么药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所以只有单味药,化学方法析出其某一种化学成分,并确定这种成分对人体确实有效,才可以发SCI论文,而且关于中医中药汤剂的SCI论文基本为零,因为药理不清楚。以青蒿素为例,屠呦呦就曾说:青蒿素最大的问题就是耐药,可是青蒿素耐药的患者,再用青蒿治疗,还有效,这就说明,青蒿里还有化验不出来的很多化学成分。请不要用西医的化验,来决定一种药物的好坏和命运,那是用西医指导的中医,而不是单纯的中医了!

本治疫方的麻黄附子细辛汤:

国医大师刘渡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悸,也就是西医的心率失常;

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学家,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干祖望,用其治疗鼻炎。

还有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