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是手機遊戲扼殺了中國3A遊戲發展的土壤,你認同這樣的看法麼?

凡米電競


emmm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關於中國遊戲產業與3A遊戲之間的關係從好幾年前玩家們就開始爭論不休,其中也不乏一些身處遊戲行業第一線的工作者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網上出現了一篇名為《為什麼中國不會有3A遊戲》,這篇文章倒是引發了不少遊戲玩家們的共鳴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探討風潮。

文章中的核心思想就是:由於目前軟件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極限,3A遊戲的畫質基本已經到達了瓶頸期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上手遊低成本高回報的表現,全世界的各大遊戲公司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手遊領域。而中國作為手遊最先興起的國家廠商們為了追逐利潤,更加不可能去製作3A遊戲,從而推斷出手遊的發展扼殺了中國3A遊戲發展的土壤,所以中國永遠不可能製作出3A遊戲。

那麼大麥想就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來說說到底手遊會不會扼殺中國3A遊戲發展的土壤?

3A遊戲的載體到底是什麼?

關於什麼是3A遊戲我覺得沒必要在和大家詳細解釋了吧,簡單來講就是高製作預算、高行銷成本的遊戲。一般來說玩家們都默認3A遊戲只會出現在PC端和主機端這兩個平臺上,畢竟以現在的技術手段,能支撐起3A遊戲的設備也就只有PC和主機了。

因此玩家就有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概念,只有在PC和主機上的遊戲才是3A遊戲,在手機上的遊戲就肯定不是3A遊戲。不過我們也不可否認,由於目前手機性能還遠比不上PC和主機平臺,因此在移動平臺還沒有能稱得上3A的遊戲。

但我們去看一下十年前的3A遊戲《使命召喚》,其實現在不少手遊的畫質已經超過他了,而現在不少手遊的CG也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準。因此探討3A遊戲,如果我們將遊戲和他的載體分離開,換一個角度想或許手機上也能出現3A遊戲呢?至少我們現在以一些比較頂尖的手遊畫質去對比十多年前在主機和PC平臺上的3A遊戲,手遊是毫不遜色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來,手遊也在不斷進步,遊戲的品質在飛速的提升,終有一天手遊也會開始向更高品質的方向發展。只不過由於機能的限制,手機可能永遠比不上PC和主機的性能水平,但是或許在十年之後,我們能在手機上玩到堪比神秘海域4畫質的手遊呢?

從商業角度去看

目前來說,PC平臺和主機平臺的3A遊戲已經進入了發展減速期,從2012年到2019年來,這兩個平臺的遊戲發展速度都在逐年下降,而移動遊戲產業的增速卻在逐年上漲。預測到2021年左右,移動遊戲的市場佔有量能達到59%!

目前,兩大平臺的3A遊戲的銷售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各大廠商遲遲不敢逾越60美元的售價,後來就誕生了銷售DLC的方式來曲線救國。如果真的將一款遊戲的全DLC買齊的話可能總價格會是遊戲本體的1.5到3倍左右。

而即使這樣一款銷售60美元的3A遊戲最終平均能從一個玩家身上所獲得的銷售額大概也就是400到500人民幣左右,其中包括了遊戲裡面用於裝飾的內容內容。然而根據數據顯示在手機遊戲荒的2018年,中國玩家每人每年的遊戲付費將近1000塊,也就約等於一個玩家每年都會購買EA家的戰地和動視的使命召喚這兩部年貨作品,而且還都買的終極版。

目前,中國玩家的正版意識越來越強,而遊戲的付費意願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新興的90後和00後玩家。而這一批玩家和過去的八零後可完全不一樣,他們有些人沒有經歷過中國網遊惡性增長的年代,甚至不少人根本不瞭解傳奇或者奇蹟這樣的遊戲。從他們瞭解遊戲開始,他們接觸到的遊戲可能就已經是索尼、微軟、任天堂這些大廠生產的了,因此他們對於遊戲的審美平水平不會太低。而他們對於遊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從而在未來漫長的時間中將馴化廠商不斷提高遊戲質量。

手遊或許會成為中國高品質遊戲的救贖

現在中國遊戲行業獨立遊戲似乎有異軍突起的現象,甚至有人覺得未來的3A遊戲將從這些獨立工作室當中誕生。然而國內其實都錯誤的理解了獨立遊戲的概念,在歐美獨立遊戲是成熟遊戲產業的溢出,當遊戲產業足夠發達的時候才出現了獨立遊戲。而在中國卻反了過來,大家竟然希望獨立遊戲去引領遊戲產業的發展,甚至覺得未來中國的3A遊戲會從這些獨立遊戲工作室中誕生。

3A遊戲,是遊戲工業化極度發達以後產生的產物,他需要企業擁有充足的資金、豐富的經驗以及足夠的人力,這並不是一家獨立工作室能夠勝任的。因此中國其實在遊戲起步上是遠落後於歐美國家的。在上個世紀FC和SFC時代,一家公司可能也就幾十個人,做出一款優秀的遊戲,就能逐漸發展成巨大的公司,比如我們認識的卡普空、科樂美、動視、育碧都是這樣誕生的。

中國雖然錯過了這個時期,但是手遊時代的突然降臨我們成功把握住了機會,並且誕生了像騰訊、網易這樣的巨無霸公司。在這個全新的遊戲時代中國沒有落後甚至比歐美國家起步還要早!因此,手遊不是害了我們而是給了我們資本原始積累的機會,當然這個資本的原始積累其實是有點血腥的,但我們回顧歷史上資本主義世界那些列強們他們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時可比這個血腥得多。

也有一些玩家說,中國的垃圾氪金手遊不少呀,那是你沒見過任天堂在制定審查制度前歐美那邊做的垃圾遊戲可不比中國垃圾手遊數量少。

中國會不會有3A遊戲

在網上總是有人在批判中國這不行那不行,仔細去了解一下那些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史,你會發現中國的現在其實就是發達國家的過去,歷史是在不斷髮展和變化的,遊戲行業也一樣。

而且我們在手遊領域上已經處於領先世界水平,我相信未來中國會有3A遊戲,而其出現的平臺將會在移動端。那些成天喊著中國做不出3A遊戲的開發者和玩家們,在思想上就已經設置了上限,自然做不出來。從來推動世界發展的永遠都是一小撮極度較真的人,我相信我們的遊戲行業根本不缺少這樣的人,有朝一日我們或許能在手遊領域看到由中國人制作的3A遊戲!


麥大麥


可能是吧,比如現在的王者和和平精英,限制了玩家玩3A的慾望……我這種玩3A的人在學校裡是很孤立的,他們說什麼我聽不懂,我說什麼他們也聽不懂。有的人表示不喜歡玩這些東西但是怕不合群也玩了,也有的是因為攀比心理,畢竟皮膚和段位是很容易激起好勝心的。

但是現在的手機遊戲沒有什麼教育意義。像是和平精英,玩著刺激,為什麼?槍戰,殺人。是一種獸慾的滿足,是平常生活不能給予的。他們渴望戰爭,認為戰爭像吃雞一樣簡單。我玩戰地1,也是刺激,但是這刺激來自於內心對於戰爭的恐懼。

3A大作很重要的一點是細節。我上面說到的恐懼就是細節帶來的。和平精英,天朗氣清,人物也不會有什麼聲音。但是戰地1中可以看到一片美麗的地方被戰爭逐漸摧毀,或是像帕斯尚爾那樣,看到炮彈洗地後的焦黑的泥地和被氯氣染綠的汙水,極其震撼。戰場上瀰漫著毒氣,硝煙。人物在附近有手雷時會恐懼,人會燒焦,會發出呻吟……戰場上的代入感很強。會真實地體會到被重機槍和火炮打得抬不起頭,只能蜷縮在戰壕裡等死的那種恐懼。當敵人用近戰武器殺你時,還會看到敵人臉上的猙獰的容貌。

再就是遊戲廠商。他們只是想錢。“不求名來名自揚”。我認為中國的遊戲廠商完全有金錢和技術去做好一款3A遊戲,但是他們沒有。R星投入5億美元做出了《荒野大鏢客2》,《刺客信條》在建築模型上狠下功夫,甚至請來了歷史學家來考據。我記得《刺客信條》做出的胡夫金字塔的內在結構是有一個密室的,也也在後來的考古工作中得到了證實。而中國的遊戲廠商只是“創造”熱門遊戲,或是跟風。比如我玩過5 年的騎砍,後來騎砍的名聲越來越響亮,騎砍2也遲遲不來,於是便打起了騎砍的主意。《虎豹騎》還好點,會致敬騎砍。騰訊的《刀鋒鐵騎》卻說是“獨創”。

喬布斯說顧客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給了才知道(大概就是這意思了……)。只有廠商做好了原創,真正做出了令人為之驚歎的好作品(不一定是3A,畢竟3A還是挺困難的,可以先從2A試試),玩家不再一味地追求流行,真正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眼光和口味,中國的遊戲市場才能擺脫這種尷尬的處境,大步向前去。

因為只是見興寫作,文章頗有不謹慎之處,也無插圖,還望見諒與指教。










戰壕奇兵


這種說法不準確,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遊戲市場受歡迎的都是網遊,優秀的國產單機遊戲也不多。主要原因是網遊更賺錢開發週期更短有的甚至換皮就行了,玩家玩一款網遊氪金幾千上萬都不是問題。單機開發週期長,都是買斷制賺的相對較少,很多先前開發單機遊戲的工作室後來都轉做網遊了。手機遊戲是到智能機出現才爆發的。

其實在00年代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國產單機遊戲,和同時代的國外遊戲比也不差,如《傲世三國》但是國內市場不成熟盜版氾濫廠商賺不到錢。加上當時《血獅》的誇大宣傳而內容質量低下使很多玩家對國產單機大失所望。

之前網遊現在手遊吸金能力都很強,很多廠商就不願意做單機遊戲而去做網遊或手遊,只有少數廠商做單機,更別提需要大筆投資的3A了。







快樂新game


有一部分的原因吧,但決對不是全部。手遊市場的迅速崛起和其中存在的巨大利益讓遊戲廠商們紛紛投入到了手遊的開發中,使得在單機遊戲開發的投資熱度減少。還有一個我個人認為比較關鍵的原因,即是中國玩家的思想觀念還有所不足,總是玩慣了盜版免費的遊戲,覺得是遊戲就該免費玩,而正版單機遊戲普遍都是要收費的,而且不乏有要幾百塊的遊戲,所以導致3A遊戲在中國發展緩慢。不過,好的是現在我明顯感覺到中國玩家的思想觀念正在改變的巔峰時期,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購買正版遊戲,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注重遊戲背後的故事,而不是爽就完事兒了。我相信,中國的3A大作,指日可待!


土豆燉洋芋X


根本上是盜版,早期盜版導致各廠商做網遊,因為不怕盜版不怕抄襲有錢掙,再後來手機興起了,廠商開始製作手遊特別是手機端網絡遊戲,因為低成本,高市場,導致利潤很大還有一部分買不起電腦和主機在接觸到手遊之後便感到很新鮮很有意思,因為沒玩過多少遊戲有了手機後才發現遊戲好好玩,這就是很多人吃雞就知道和平精英而不知道pubg,知道王者榮耀而不知道英雄聯盟。


巴西烤肉味乾脆面


並不認同,因為市場規模決定資本走向。

目前國內所有在steam消費超過500元的玩家全部購買一款國產3A(假設有),這款3A大作所創造的實際利潤也難以媲美一款火熱手遊新開幾個服務器的實際利潤。

說一個現實的栗子,在幾年前大型MMORPG火熱的時期,國內幾個大佬企業對於端遊的投資絕對是超3A級的。

再說一個正在改變的現狀,國際3A大作發行商的利潤正在從銷售遊戲為主轉變向銷售服務為主,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大鵝家的大鵝


即使現在沒有手遊,中國也不會出3A。中國玩家現在買正版遊戲的也是小眾群體,而且就算越來越重視版權,對遊戲廠家來說,這個利潤回報也遠遠不如網遊的回報。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兩種消費模式,同樣是兩個酒吧,正版單機遊戲相當於你進門就要買門票,50塊錢就能進來,裡面可以暢飲,網遊就是你可以免費進來,進來坐著也不要錢,但是你除了喝白開水免費,喝其他的飲料酒水都要付費,中國的市場環境就是第二種。當你作為酒吧老闆瞭解到這個市場環境後,你會開第一種類型的酒吧嗎?


老黃1863


一切利益為本,國內我不懷疑有能做3A遊戲的能力。只是權衡利益沒人做,這個走免費網遊開始就慢慢形成的。做遊戲只是讓玩家願意氪金,公平性被更加嚴重的破壞,遊戲沒有可玩性,只是一味地畫面做文章,拉流量。而在遊戲和玩家的代入感互動性上基本拋棄。這也是為什麼英雄聯盟能火這麼多年的原因,不排除遊戲本來就好。十多年前一花獨放不是春什麼遊戲都有死衷粉,現在要?就像方便麵一樣,,不想吃,,沒吃的,吃了又,味道還將就,


千索1


網遊那麼賺錢,中國誰會出3A大作呀!


願有你的世界


適者生存,只能說現在的土壤比起3a遊戲更適合手機遊戲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