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的数理是在揭示太阳系的运转法则吗?

黄基成


河图洛书是贯通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桥梁”,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河图、洛书又被人视为中华文明之源。现在我们所称的图书,图书馆源自于此,它的影响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它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西方人认为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有洛书的一席之地。前苏联D.J.斯特洛伊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写的《数学简史》,称洛书纵横数字图是“最著名的数学贡献”。



河图洛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起源。相传在七千多年前的远古伏羲时代,有一种神奇的龙马背负着一张神秘的图,出现于孟水水面上,象征吉庆,后世称为“河图”,也被称为广义宇宙图。河图中共有五十五个黑白点,代表“天地之数”五十五。其中白点为单数,一、三、五、七、九,代表阳,又代表天,称为“天数”;黑点为双数,二、四、六、八、十,代表阴,又代表地,称为地数。天数加起来为二十五;地数加起来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五十五。因此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一至五为“生数”,六至十为“成数”。表示天生地成。


“五”这个数对于“河图”特别重要。所以《图》的核心是“5”,是5个“阴阳对”组成的图样。而且每个“阴阳对”的“阴阳点符”数目之差,都是5!


五行之数,五行之“气”,各有阴阳,总共10“气”。这10“气”,就是把一个太阳年分为10个“月”(上古时代称“日”,当时“日”“月”相通)。


上古时代,先人把一个太阳年分为10个相等的时期,类似今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上古时代的一岁10个相等的时期叫“日”。也就是把一年分为10个“日”。10日历在中国流传了一万四千多年。“10日历”的每“日”是36天,10“日”共计360天。岁末有5~6天为过年期。


顺便指出,与一年10个“月”相应的,还有过把一昼夜10等分的“十辰制”。流传至今的十二辰制是后来出现的。

五行、十日(月)是《河图》核心要素,是构成原始历法的基本框架。

《河图》的哲学思想是“宇宙五方,万事万物负阴而抱阳”。它的基本功能是充当最原始的“太阳历法”。


《五体启示录》里面有关于上古河图、洛书的本质说明,初步草稿已完成,目前正在整理中,将全面颠覆你的认知,请保持关注,或许在里面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五体启示录


神秘的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相传远古时期,黄河中出现一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氏根据河图推演了八卦。大禹在治理洛水时,见到一只神龟,背负玉版,上刻洛书,大禹从洛书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治服了洪水,划天下为九洲。“河图洛书”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是我们祖先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河图洛书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上古的天文历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前者为天道,后者为地道,人道在其中,自然“仰观”为第一要义。

天文研究,第一研究对象是太阳,第二是月亮,第三是北斗星,观测对象还有二十八宿,金木水火土五星,但前三位是日月与北斗,在上古先民那里,最重要的是观察头顶上的日月交辉与七星连珠。观测的是天文,量化的是数字,天文的量化即是历法。天文学实乃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学,历法实乃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法。天文历法是在文字之前出现的,是用抽象符号表达的。以太阳为坐标形成了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表达的。以太阳月亮北斗为坐标形成了十二月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是用河图表达的。这就是中华大地第一学“河图洛书”。

河图的布局是四面而五方的结构,对“5”数非常器重,是阴阳五行的“五行”之源。洛书的布局则是八向而九宫的结构。洛书用了“9”个自然数,“9”种点符编码,整体布局呈“9”宫格结构,表明《书》更注重“9”这个数。换言之,洛书以“九”为单位地不断循环。“九九归一”也是源自洛书的一个成语。“九”是最大的意思。数目大到“九”时,就该进一位,再从“一”计数。珠算也遵循这个原则。

洛书由奇偶之数组成,具体图形为: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一三九七,四个奇数分居四方;二四六八,四个偶数分居四隅。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一个奇数代表一季(行)72天,每个偶数代表18天,四个偶数代表72天,五季共360天。五居中央统领四方。所谓十月太阳历,是以太阳为坐标制定出的,是一年分五季十个月的历法。一月36天,一年360天,剩余5-6天,不计入月,用于大小两个年节。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大年过3天,小年过2天,闰年大小年均过3天。苗族古历,就是冬至过大年,夏至过小年。至今我所出生与成长的粤语方言区,民谚依然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洛书中1至9的数字之和为10,5为中间数,因此居中。每个奇数与偶数,其实都暗含了其对位的暗数(以恒数10来相减),因此可以我手绘图表来说明,洛书九宫格中的左下“八”暗含了“二”。因此,可以定“一”定为历法中的冬至。从冬至“一”到立春“二”到春分“三”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一”是冬至呢?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把冬至当作年周期、大自然气运周期、万物生长周期的真正起点。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阴的六根阴爻的最下面一根已变成阳爻,所以冬至又称作“一阳生”,也即一阳来复。所谓“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过后就立春,也即“三阳开泰”,万象更新,冬去春来。

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夏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春分与秋分则为白昼与黑夜完全平分、昼夜时间长短相等的一天,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也是四个重要的节日,这八个节日是最古老的,远比我们现在用的二十四节气要古老。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从上古的洛书中就可以看出来。洛书把一岁的时间分为四时八节,洛书以1到9的数字来编码,却隐含了“10”这个数。不难发现,洛书编码中的阳十字线或阴十字线两端的点符数之和,都是“10”数。隐含“10”数,却不用10个点符的编码,是洛书的高明之处,它既主张一岁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又不否定一岁10日(月),每日36天的历则。是典型的十月太阳历,在历法上更具有本源性,八卦就是从中孕育诞生,也可以说我们后世才有圆形的太极图,上古时期的天文考察,最初是四方天井文化(挖出一个方形地坑进行天文观测,从而有了中、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九个方位

),也即是一个方形太极图。

综上所述,“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的史前先祖,为了认知天文历法、自然规律而构建的符号、数字模型,是其认知并用以解释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工具和方法,也必然成为当时治国理政,创建中华文明时所遵循的准绳和依据,如此才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以及“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论语·子罕》)的慨叹,故而称其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河图洛书”的数字结构,是在太阳为天文背景下建立的以时间、空间、序列、节律为基本要素的模型,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西安交大黎荔


别扯淡了,两幅图搞得神神秘秘的,吹捧上了天。从里边牵强附会解释出的东西,毫无意义。

大家知道河图洛书出自宋朝华山道士陈抟老祖。当时并没有过多的给予解释,后人牵强附会给他找了个老祖宗,也就是现在所谓河洛学所说,什么河出图圣人则之,牵扯到伏羲时代。之所以说所谓的河洛学,就是一个打着研究古文化的伪科学研究机构。说的神乎其神的,看能不能算出来黄河哪一年发大水?先让自己逃了命再说。

所谓的河图洛书,其与周易、道德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的东西。可是所谓的河洛学偏偏要将周易与道德经的一些思想,牵强附会成周易与道德经缘起晚他们千年,出自华山河图洛书,这难道不是一个笑话吗?

在此我敢说,你列出任何一组数列,你将他还原成二进制,在牵强附会到周易上,再从周易解释出你这串数字的奥秘。对了,现在你就是圣人了。掌握了所谓的河洛学的研究方法,拿起笔,随便写吧,圣人就是你!掌握足够的资料自然界总有它对应的地方。至于对科学的贡献,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还是开头两个字扯淡。

本人崇尚古典文化,也认为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从古到今有哪几个成名的大家来研究所谓的河洛学。你又何曾听说过哪个济世之才靠的是河洛学来定国安邦。

热爱古典文化但是良莠必分,比如唐代魏征编写《群书治要》连《周易》也是只选取了部分内容,这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这才是一个济世的大才。

让那些把河洛图书吹上天的见鬼去吧,与其玩这些数字游戏,真不如去研究一下艾略特波浪理论,比所谓的河图洛书要科学的多。


长安见闻录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论语》子曰:凤乌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曰尽管不同,但也说明,孔子没见过河图洛书什么模样。

孔子《易传》解八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即,圣人根据河图洛书画出八卦。不过,这与《易传》另几个说法相矛盾,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用大衍之数五十根蓍草演算出八卦。观乌兽之纹画出八卦。

河图,洛书,直到宋代才出现。黄河里跳出一匹马,马背上刻着符号,河图。洛水里爬出一只龟,龟壳上刻着符号,洛书。如此鬼怪之事,古人也许有人相信,现代人竟然也相信,就令人不可思议了。

对此,章太炎有考证:

是汉人虽说《河图》《洛书》,却未言河、书为何象。宋人说《易》,创为河洛及先天八卦图,朱晦庵《易本义》亦列此图。其实先天图书荒唐悠谬,要当以左道视之,等之天师一流可矣。

道教为争话语权,只承认伏羲《易》,后人称之先天八卦。

河图、洛书,都是道教画的,驱邪镇妖的符箓。


赵日金141


河图,洛书是一种点“象”,(易经卦爻则是线象)象徵能量在先后天情况下结构分布的状态,其“数”字分布则是无声的语言把结构分布的规律道了出来。故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成一体的“象数”思维乃产生了!

河图中心的15数乃是银河系中心凝聚为黑洞成因的表象。洛书中心的5数与其外围40数形成的结构关系则是太阳系白洞喷发的表现。

一黑洞,一白洞乃是太极宇宙运动阴阳的两个侧面。阳极转阴,左旋生成黑洞凝聚致密。阴极转阳右旋形成白洞喷发辐射。

总而言之河图洛书是宇宙先后天能量结构分布及运动信息表象!


易境2


数字神秘主义是一种迷信,或者说只是一种臆想。当然了,这个评价不是“彻底否定”,而是说,它仅仅是在许多民族的古代都出现过的一种错误思考方式,古人想错了。

想错了,就不应该这么想吗?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其实也未必。我们总是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历史上就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神秘主义,让人们坚持不懈的去观察这个世界,探索宇宙,最终才走出了神秘主义的泥坑,走向了正确的方向。

比如说,中国人以为又把奇数(读JiShu,就是质数)又叫做阳数。把皇帝叫做九五之尊,因为九和五都是阳数,一个是最大的,又是中间的。可是呢,在古希腊那边,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跟我们正好相反呢,他认为1代笔女人,2代表男人。哈哈,反正这种都是你是大哥,你说了算。

河图洛书是中国术数之学的发源,一个是从数字1到9,另一个是从数字1到10,它们排列成了具有数学意义的图形。但我们要注意啊,实际上这些图形并不重要,数字和数字的排列才是主要的目的。你用几个点来表示几,这实际上暗示了人类最初计数法的起源。

河图,中间是5、10,下面是1、6,上面是2、7,左边是3、8,右边是4、9,每一组内差值是5。12345,6789十都用上了。

洛书,是一个“幻方”magic square,即其纵横和对角线数字相加都是相等,在这个里面等于15。

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人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发达的。比如说我们想象出来了,从来不存在的鬼神。古人希望通过巫术来掌控鬼神,至少可以讨好神灵,驱赶恶鬼。巫术里后来也包含了一些数学。因为数字好像能够对这个世界给出一些解释,尤其是关于时间历法这些显著重复的现象。在西安的一座元朝王府遗址的地基之下,就出土了一个更高阶的幻方,显然那一位王爷希望这个幻方里的魔力能够保佑他的王府和家人。当然啦,这位王爷自己见到了这个王府的败亡。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像世界其他古代民族的幼稚时代一样,把数字看成有神秘魔力的。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幼稚的错误。后来只有打破了这些错误,我们才能发展出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更加客观解释的自然科学。

实际上在明朝晚期时,徐光启曾经非常激烈的批评说,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术数之学,也就是对数字非常迷信,导致中国数学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很多原本的数学见解都丢失了。所以徐光启的主张,要向西方科学学习,亲自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希望让中国的数学也能够与世界接轨。

有很多人至今仍然沉迷于这些幼稚的数字游戏里,并且声称这些简单的数字里藏着多么多么深奥的秘密。我就奇怪了在科学家做出这些科学发现之前,那些搞术数之学的人都哪去了?为什么他们不提前做出这些科学发现来,让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并且投入到手术之前的怀抱里呢?

所以历史上已经显示了,这些简单幼稚的数字之学,只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对世界提出了一种幼稚的解释,而且啥都说明不了。

所以说河图洛书也好,幻方也好,还是毕达哥拉斯的各种学说也好,他们都有作为历史的文化遗产进行保留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要追问宇宙的真相,追问我们周围这个世界的真相,必须首先消除这些迷信的思想,学会用科学来看对看待任何问题。


松鼠老孙


我家乡山海关也有岩刻从早到晚观侧天体变化图案



用户6792148995658


河图有关系,洛书九宫不是。

河图和北斗,二十八星宿有关系,洛书是是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合理排序,应用到有关应用上的。


飞翔我心5238


正确地说巜河图》、《洛书》是反映太阳系和半人马西蜀尘裹质体九大恒星系统的对应关系。十个白圈代表十个恒星,十个黑点代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及月球。


用户61173379661


不是。纹为道显,河图的河字取道不息无终无穷之意,河图是人道的道图。内经之用河图揭示人道返先天的途径。洛书修改了河图神数的位置和分布位取类性质,洛书是后天为用。

河图是天人合一的先天道图。河图显天人合一之道,正看是人体合四季的气机循环图,左升右降一也是阳升阴降,四季为春夏秋冬,人体养生也循四季变化升降之用。河图倒看是地理分布图,以气机的天人合一调地理环境的饮食,保精全神成天人之道。河图是内经的基础,也是五运六气的基础,《三皇内经》以河图为基础论道。

太阳系运转法则,对人类显示为星像,以星观天执人道。河图被人定的天干没问题,地支在河图里没定,后天卦设的地支有问题。我还没有研究到这来,忙着解河图解内经框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