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如果邬思道是八阿哥的幕僚,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无风无语也无晴


不会。

康熙的智慧决不比邬思道差。康熙虽然很会装糊涂,但连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老狐狸佟国维都嘱咐隆科多:〖只有按皇上的旨意,拥立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因为,他跟康熙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深知康熙的厉害。


康熙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继位,在黄河发大水之后,已经很清晰明了了。朝廷连赈灾的银子都拿不出,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国库居然被官员借去1200万两。这都是他多年以来,对属下纵容过度,以至于吏治腐败,贪腐横行导致的。他迄需一个铁面无私,冷面无情,心里只有国家和百姓的人去整顿吏治。不然,估计大清入关后三代就玩完了。

以康熙的智慧绝对能看清这点,所以他在为胤禛铺路的时候,对张廷玉、隆科多说:〖我为你们选了一位坚钢不可夺其志的主〗。


老四无疑符合这一点的:为救灾民,不惜得罪一帮子盐商,为追欠款,不惜跟老三、老十撕破脸,太子的面子都不给,痛斥魏东亭。

这仅是冰山一角,相信他为了国家百姓这样做的时候很多,因为他就是这样“冷面王”的性格。

而老八则是“八贤王”,以“贤”为本。所谓“贤”就是你对权贵、士绅们好,他们也说你好。所以,他不会去赈灾,因为这样得罪盐商;他不会去追缴国库欠款,因为这样得罪王公贵族;他反对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因为这得罪士绅。至于你说纵容权贵,国家怎么办,百姓怎么办?抱歉,百姓发不出声来,国家也是由权贵把持着,只要让权贵满意了,自己就有“贤”名了。

康熙临终前对他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朕对属下已经宽纵,他却比朕还要宽纵。就算他的宽仁是真的,也会把我大清江山毁坏〗。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邬思道辅佐了八阿哥,他就会性情大变,从“八贤王”变成“冷面王”,开始大片得罪权贵士绅们吗?不可能的事。

并且,康熙这老狐狸,发生什么事,他都门清:老四老十三榨盐商的钱他知道,他俩回京没吃饭他立马知道,老八暗害老二他很快知道。邬思道出主意可能能让老八伪装一时,但时间久了,还能瞒过康熙,康熙纯粹就一二傻子了。

注意,胤禛接手追缴国库欠款,并不是因为邬思道的劝说。邬思道劝他时,他打哈欠说困了,并不表态。康熙给他诉苦之后,激起了他的本性,他才立刻变态要接这个差事。

有没有邬思道,胤禛只要坚持本心,都会被康熙选中继位,然后推行新政,刷新吏治,只是恐怕要多走很多弯路,多挨很多明枪暗箭。


待我施为地煞变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的人设是为”天道”、为“生民立命”的知识分子,和《康熙王朝》里伍次友属于同一类型的人。


邬思道全局虽然使用的都是“阴谋”,可是他心中有“道义”,所谋结果皆为正义。所以不是雍正选择了邬思道,而是邬思道和雍正“志同道合”,最终走到一起。其实可以想见,如果胤禛不是坚持改革,不为天下愿作“孤臣”,邬思道也不会为他出谋划策。

所以胤禩虽善于笼络他人,但唯独无法笼络邬思道。以邬思道之才 ,若想高官厚禄,并非难事。但邬思道在年纪轻轻之时,就用自己一生的“前途”与这条道路决裂了。

邬思道年轻的时候参加会试,因为当时考官受贿导致录取不公,邬思道年轻气盛,带头冲击衙门,殴打官员。受到惩罚,成为康熙朝的刑余之人。


所以邬思道心中是有巨大抱负的。虽然电视剧里没有讲,但是参考历史,邬思道应该是王阳明的“心学”传人,所以行为路径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目标。最终他不但辅佐雍正成为了一代”改革之君”,还辅佐田文镜成为了”凌烟阁名臣”,一代“改革干吏”!实现了毕生报负!

而若投身胤禩,邬思道将成何人?


的确以邬思道之才,是可以将胤禩推上皇位。然而又有何用?胤禩上位后,必然到处还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国库日益空虚,天下生民离揭竿而起的日子亦将不远。而岁月蹉跎,邬思道的那个清明社会的理想与报负呢?

更何况,邬思道,微斯人矣!


炒米视角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位千古智者!

《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雍正皇帝》和《康熙大帝》为蓝本,改编出来的。把电视剧/小说当历史,那就真的开玩笑了。邬思道在二月河笔下,被塑造成一位千古智者,简直就是妖孽!

第一,他帮胤禛制定夺位方针。

在剧中,邬思道成了拥有上帝视角的神人。他对于康熙圣意的了解,可以说是相当透彻。他为皇四子胤禛提出的“不争是争”的策略,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帮助胤禛在康熙面前塑造出“孤胆忠臣”的形象。让康熙明白,不把这个家交给胤禛,家业就完蛋了。

第二,在夺嫡的关键时刻,邬思道鼓舞胤禛。

眼看着老四的盟友老十三被圈禁,胤禛的夺位之路更加迷茫。邬思道即时提出,康熙所做的一切安排,都是在位老四登基铺路。并且,建议胤禛推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明确指出这是康熙在考验胤禛是否有“人君气宇”。这个建议帮助胤禛“考过”康熙皇帝对皇四子的最后一次测试。

第三,功成之后,能安然身退。

兔死狗烹的事,历朝历代都有,邬思道对世间人情看的透彻。他能忍痛割爱,主动给胤禛做媒,让年秋月嫁给胤禛做侧福晋。这也能看出,他对自己的“狠”。

胤禛登基之后,他以退为进,主动向胤禛示弱,谋求全身而退。让自己远离“兔死狗烹”的危险境地。

第四,就算是半隐了,他依然保持“忧国忧民”的胸怀。

田文镜查不出山西巡抚诺敏的亏空问题,也是邬思道去给他出的主意。邬思道不想让雍正被这些官员骗了,所以,才出手帮助田文镜。

之后,八爷党想联名保下诺敏和张庭璐的性命时,邬思道也敏锐的看出了八爷党想“架空”雍正的想法。通过保下这两人的性命,让雍正以后的命令不再有“公信力”,成为一张废纸!

年羹尧在西北用兵,手下20万大军已将叛军合围,却就是找不到叛军位置。月耗白银700万两,朝廷都快支撑不住了。年羹尧甚至都用出没有人性的办法:让有家室的官兵出去打探叛军消息,找不到就杀全家!邬思道知道此事以后,拄着拐杖去西北送粮。他向年羹尧提出“灯下黑”的观点。年羹尧因此,找到叛军,取得西北大捷!

可惜,这样的人物只出现在小说中。

真实历史上的邬思道,只是田文镜手下的师爷。被认为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

邬思道在田文镜手下谋生,为田文镜写奏折。也是因为有他的代笔,田文镜在雍正面前屡次得到嘉奖。他曾为田文镜写奏折,参"宠遇日隆"的权臣隆科多。邬思道猜准了雍正的心思,隆科多果然被整倒。邬思道一战成名,田文镜也因此更加受到雍正宠信。

之后,雍正皇帝都曾在给田文镜奏折写:"朕安好,邬先生安否?"

田文镜死后,很多人拿着重金来请邬思道做师爷。但是,邬思道却消失了。有野史说,邬思道去了京城,给雍正当谋士去了。

不过,历史上的邬思道没有跟雍正见过面,更没有参与“九龙夺嫡”的事。雍正能够继承皇位,是因为康熙需要下一代皇帝是能“革新吏治”的。皇子中,只有胤禛最合适。所以,历史不会改写,胤禛还是会当皇帝。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邬思道这个人物在小说当中确实是神一般的存在,博古通今,心思机敏,世情人心洞察无疑,对帝王心术的掌控也是无人能及,胤禛皇位的继承,几乎全赖邬先生一人之力,最后又能全身而退,悠游林泉,常伴梅花,真是一代绝智之士,让人羡煞!很可惜,这只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美好愿望,我认为其,这是小说作者把自己化身为邬思道,凭着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演绎和理解,抒发自己一种抱负,或者说是内心的渴望。但是,现实世界当中世情纷繁、人心莫测,很多东西根本就没什么理由,也根本无从揣测,人心就是神仙也难以驾驭,更何况是波谲云诡的宫廷政治?康熙不是个昏君,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六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使得康熙对整个王朝的政情吏治的弊端必然是十分的了解,后继之君一定要选择一个有坚忍意志,有能力、有手腕能吃苦肯做实事的人来纠正弊端,尽量不要太偏离轨道,不然的话满清王朝就祸在眼前了,只靠投机取巧,纠结党羽邀买人心,一心只图大位的皇子肯定是没戏的,虽然雍正也十分善于伪装,将自己的残忍苛刻、猜忌多疑隐藏的很深,总是以一副诚孝体贴,友兄爱弟的面目出现,但是雍正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雍正即位之后的事康熙自难预见,然而相处数十年,自有不少政务交办,雍正都是全力以赴,迅速圆满完成,这一一见于老父眼中。雍正的精明能干早在雍邸时已为人所皆知,这可从一些小事中显出。一次,康熙令人询问音乐教习朱四美,有关琵琶曲调、名色等事。朱某年逾八十,康熙说:“不要问紧了,细细的多问两日”,作成笔记。后加一句:“你们问不上来,叫四阿哥问了写来”,虽是小事,却可证明他的能干,连政敌胤禟也赞叹:“他从来原伶俐”。相比之下,允禩就很差劲了,不知埋头苦干,只会投机钻营,邀买人心,而且行迹太露,一废太子之后,康熙命公推皇太子,众人一致推举允禩,康熙说:“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近又罹罪”指的是允禩前不久曾遭痛骂:“柔奸成性,妄蓄大志”,说允禩党羽“早相邀结,谋害允礽”,因此被锁拿起来,交议政处审理,允禟怂恿允禵求情,允禵为此还挨了打。后来又说:“八阿哥向来奸诈,尔等如以为八阿哥系朕之子,徇情出脱,罪坐旁人,朕断不容”,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二,允禩被革爵,十月初四日又谕皇子及众大臣:“允禩自幼性奸心妄,其纠合党类,妄行作乱者有故”,一个人再能装,能力是装不出来,在康熙这种明眼人面前(如果是道光就未必),若没有真本事,纯粹靠装,是不可能博得康熙好感的,自己不争气,就是诸葛亮在身边辅佐也白搭。


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


八贤王,拥有百官公卿的支持,四面玲珑,八方来财。这是一个标准的贤王,也是理想的王道之君的模版,如果有帝王之术的邬思道帮助,可谓如虎添翼。

可是,时代有时代潮流,康熙花了一生的时间来平复万里江山,从六岁开始受到四位辅政大臣的管束,十六岁亲政后擒拿了鳌拜,接着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跟俄国老毛子干,一直都没有太平过,每一步丰功伟绩都意味着流血成河,流血成河后需要重新收拾人心,人心聚拢靠的是真金白银和恩威并用。



赫舍里皇后生了孩子不久后病逝了,她生的男婴被玄烨立为了储君,这是对爱人的感情投入,可是胤衽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在心术不正的舅舅索额图的辅佐下成为党派斗争的代言人,三只眼的索额图与万花筒明珠斗法,都是为了争夺储君的位置。

爱新觉罗·胤禩熟悉汉文和蒙文及藏文,骑射俱佳,17岁被康熙皇帝授予贝勒爵位,这在诸皇子中是最早的。不过,康熙皇帝在自己的二儿子被二次废掉后,开始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他感到巨大的压力,康熙盛世繁华建立在吏治腐败和国库空虚的基础上,要把千斤重担全部交给一个敢于承担的人才能保证江山永固。



邬思道对于康熙晚年的心境和朝局的把控是非常到位的,他或许会在江南筹款赈灾和清收国库欠款的重要节点建议爱新觉罗·胤禩积极争取,做出业绩给康熙分忧,可是按照八贤王的个性和利益集团的束缚,是否可以快刀斩乱麻呢?爱新觉罗·胤禩是否可以做一个冷面王,九爷,十爷及十四爷及江南官场的同伙是否还会继续支持他呢?大家都捞了好处,都从国库借了钱,现在要拿出来,那是不现实的事情。邬思道这个幕僚有多大的把控力,可以调遣八爷党集团的资源来做事。



胤衽二次被废,康熙诏令百官公卿推举新的储君人选,爱新觉罗·胤禩获得支持最高,为了稳操胜券,九爷和十爷找来了江湖术士给八爷相面,相面的结果自然是八爷九五至尊,同时京城的鱼贩一大早打出来的鱼肚子里挖出了黄绢天书:八爷王!康熙皇帝的秘密警察将风闻的事情向他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玄烨接见了江湖术士张明德,并且把他以妖言惑众之罪判为斩首,老八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彻底被排除在储君的候选人名单。这件事爱新觉罗·胤禩是不清楚的,邬思道也不可能为他出谋划策,事情出了以后,邬思道的危机公关也没有了余地,毕竟老九和老十是八爷铁杆,无法惩处也无法划清界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政治家的立场和综合实力决定纸牌屋的发牌权。邬思道作为一个高水平的幕僚,可以谋国谋事谋人,但是不可以改变主公的格局和心性,胤禩和胤稹的权力游戏,他只是一个旁观者,不是参与者,无法左右局面,无法改变任何东西。


唐俊龙55398571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邬思道是bug级别的存在。

如果邬思道这样的bug存在辅佐老八,历史不会改变,老八依旧是失败者。一是老四之所以是雍正,不是因为邬思道一个人,也不是因为隆科多年羹尧之流的,而是因为他足够强,身边才聚集了这么多能人异士。二是即使邬思道辅佐老八,老八也不会把邬思道当回事儿,发挥不出像在老四哪里的那般巨大作用。

可以说是老四成就了邬思道,而不是邬思道成就了老四。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具体说说为何。

邬思道这个人谋略是超一流的,才学也是很高的。剧中对于邬思道并没有详细的交代,不过隐约交代出邬思道年轻时遇上不公平之事,写了一篇犀利的文章来指责朝廷,最后被获刑,大好前途也没有了。

但那篇犀利的文章却让老四看出来他是有着真才实学的,所以老四费劲心思的将邬思道纳为己用。

老四这个人也是拿的起放的下,身为康熙亲子,身份最贵。见了邬思道是用了仅次于跪拜的大礼,把邬思道感动坏了。而且当晚聊起国家大事以后,邬思道说的是头头是道直击要害,老四的御下之术再次显露出来,说夜深了,不早了睡吧。

可以说老四刚开始用礼节显示出对邬思道的尊敬,之后又左顾而言他的使邬思道明白真正做主的是他。

而且之后刑部冤案时,邬思道劝老四不要接,说的相当明白。老四却更高明,第二天以孤臣姿态接了这个案子,晚上又把自己弄出病了,将这个包袱推给了老八,一举两得。


可见四这个人其实更恐怖,只不过心机太重城府极深,一般不显山不露水罢了。

所以说没有邬思道,老四依旧是那么NB,依旧会赢。

再说说老四与老八的道

老四走的是争取民心的道,所以在登基以后推行新政。九子夺嫡时他的夺取民心的表达方法就是孤臣姿态,多次向康熙表明只要对朝廷有利对国家有利,他都会去做。

老八走的是赢取官心之道,所以拉拢了大批朝臣,成立势力庞大的八爷党。看似高明,其实很愚蠢。

老八不知不觉间成为守旧派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晚年的康熙明白想要国家更长久,就需要下一任大刀阔斧的改革,老八这样自然不行。而且八爷党势力庞大,老八还买弄权术,让最高统治者康熙感到深深的威胁。

所以老八即使有邬思道辅佐也没什么用。

而且老八这个人看似平易近人,其实傲的很。邬思道一个刑余之人,哪怕真有真才实学。老八也会打心眼老看不起的,弄不好就归纳为江湖奇人异士一类。

所以老八可能最多对邬思道表面上很尊敬,但不会当一回事,估计最后也是束之高阁的命运。邬思道也绝对发挥不出像在老四哪里的作用的,威胁也不是那么大的!

第7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我觉得历史会被改写。现在讨论的是《雍正王朝》,只对电视里的做讨论,不是讨论真正的历史,不要歪解标题!有人说讨论这种非真实的事情没有意义,那是你还肤浅,看不出里面的智慧。先看八爷党,康熙自己说过,八阿哥处处学自己,但处处学得不像。康熙是以仁义治天下,他却以仁义收买人心,这是本质的不同。就是八阿哥没有真正明白康熙需要什么样的继承人。如果明白了,他自然会尽力模仿,不想出偏差。然而,胤禛这边,他只是想通过尽心为朝廷办事来赢得康熙的另眼相看。而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站在一个老大的身份上去想事情,比如争夺大将军王事件。这方面,八阿哥也是如此。显然,他们对康熙的内心思想的揣测都不到位。正因为胤禛有了邬思道,他才一步一步的赢得了圣心。以八阿哥这样做梦都想当皇帝的人,如果有邬四道的帮助,怎么会不言听计从呢!在所有阿哥中,没人能做到康熙想期望的水平。但胤禛通过邬四道成功蒙骗了康熙,上位后尽心治国那是后事,不做讨论。所以,得邬四道者得天下。


鹰熊得鹿


不会,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历史都不会被改写!主要是八爷的性格决定的,他没有那个气量容不下人,那么他自然也不会给邬思道发挥的空间了。比如,在争取大将军王这个层面上,其实他完全可以直接推荐十四爷就行了,十四爷从才干专业角度上看确实比他八爷更合适,这样就可以收获康熙的赞赏。但是他不愿意,因为他担心十四爷因此夺取了兵权夺了皇位继承权。最终让四爷抢了先机,推荐了十四爷。四爷推荐了十四爷当大将军王直接达成了两个目的,一个是获得了康熙的赏识,二是从内部分化了八爷与十四爷之间的联盟关系。比如后来的送死鹰事件发生就是八爷与十四爷对掐。八爷容不下十四爷,也不会容得下比自己一样聪明的邬思道!

其次,邬思道在八爷处未必有用处!邬思道自己也说了,他是阴谋家,把人往坏了整会,但真正的治国大道是不会的。这样的人搭配雍正这种一身正气的冷面王属于阴阳结合,取长补短。但是八爷本身也是阴谋专家,比阴谋比诡计八爷并不比邬思道差很多,这两人合作去算计人就会像康熙口中说的那个,小聪明有,却无人君之相。整天想着算计他人,却是不务正业!


优己


如果邬先生是老八的人,历史也不会改写。康熙晚年朝政已暴出危机。一场水灾国库没钱救灾了,怏怏大国,国库都没钱,钱哪去了?被借了,被贪了。这只是一场水灾,如偌是战事,那岂不是完犊子。显然康熙是不愿看到列祖列宗的江山被断送的,但自已年事已高,问题积重难返。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很需要一位有魄力而且能干的阿哥继位,众多皇子中,也只有雍正具有这个品行。老八是有名的贤王,革新吏治需要得罪仕绅,他是不会做的,从追缴国库欠款就很容易看出来。而且老八的格局也没有雍正的大。老八更多的是关心自已人的利益,雍正心怀苍生,家国百姓。所以说,不管有没有邬先生这个人,雍正都是最佳人选,康熙晚年能做的就是为雍正继位尽可能的扫除障碍。

多说一点,其实这个假设也不成立。邬先生也不会成为老八的慕僚。为什么这么说了?还是从人品上说,邬先生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人,从老十三送别邬先生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来。辅佐仁君,惠及苍生,才是他的心愿和追求。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明显不是和老八一路人。


股海乘帆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从管理学方向回答这个问题:

康熙祈望的后世之君是什么?

这个是决定九子夺镝中谁能胜出的根本原因。

康熙有盛名和圣明但无盛世这是康熙作为一个君王对自己的基本认知,否则党争和太子位虚悬就不会出现。

张廷玉的隔世之君的建议是康熙永远的痛。

从汉以降2200 多年的历史看,王朝传承法统失德失道,王族必然断子绝孙几乎是不二的帝王道统法则。

外贤德内王霸之术俱佳的继承人缺乏是康熙的痛。

邬思道无法改变这个现状。相反邬思道的策略八王也不会全盘接受。八王是党争的中心,其坐大位天下必乱---- 是康熙心中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