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不知名詩人的一首愛情短詩,僅僅28字,就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唐朝不知名詩人的一首愛情短詩,僅僅28字,就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唐朝是中國古詩的鼎盛時期,誕生了許多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而又人盡皆知的詩人。同時,也有一些很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名聲不像李白、杜甫那麼大,但是仍然留下了很紅的詩作,崔護就是其中一位。他的《題都城南莊》可謂是膾炙人口、廣為傳播了。(這裡說的不知名不是指崔護沒有才華,只是相對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沒有那麼出名,而且相比他自己的這首“人面桃花”詩來說,他的名字沒有詩紅。)


題都城南莊

唐代: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朝不知名詩人的一首愛情短詩,僅僅28字,就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崔護出生於772年,比李白的701年晚了七十一年,李白卒於762年,那麼崔護是在"詩仙"李白去世後剛好十年出生的。崔護卒於846年,一共活了七十四歲。杜甫在自己的作品《曲江二首》中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那麼,崔護能夠在古代活那麼久,算是比較長命的了,十分讓人羨慕。


大概介紹了一下作者崔護,接下來就說說這首詩。


這首詩的標題是"題都城南莊",很好理解,"都城"指的是當時的首都長安,也就是表明了寫作的地點,在長安南面的一個莊子寫的。

唐朝不知名詩人的一首愛情短詩,僅僅28字,就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他寫了什麼呢?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去年這個時候,這個門裡,姑娘美麗的面龐和嬌豔綻放的桃花交相照映。


這一句,寫的是男主人公的回憶。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說明姑娘的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和人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令人心馳神往。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姑娘美麗的面龐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只有桃花還在春風的吹拂中笑著綻放。


讀完這一句,一種物是人非的心情撲面而來。桃花還依舊是那個桃花,但是姑娘卻已經不知道在哪裡了。只給男主人公留下了遺憾、悵惘、嘆息的複雜心情。

唐朝不知名詩人的一首愛情短詩,僅僅28字,就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否就是崔護本人?目前,沒有太多的史料佐證,只有一些野史記載,都是以崔護本人為主人公寫的。比如說《唐傳奇》裡就說,崔護郊遊時,口渴討水喝,遇到一美麗女子開門,二人互生情愫,第二年清明崔護又來,看到門上了鎖,於是寫下了這首《題都城南莊》,又過了幾天,崔護再次路過附近,聽到有哭聲,就去看,結果是姑娘父親開門,說是崔護害死了女兒,自從去年崔護離開,女兒就茶不思飯不想,最近終於去世了,崔護聽了也很心痛,就在放著姑娘屍體的床頭痛哭,一邊哭還一邊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姑娘聽到後,立馬復活了。當然,

這個故事肯定是假的,畢竟人死不能復生,但是,可以看出崔護這首詩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才不斷有後世文人根據這首詩進行擴展、改編、創作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裡面除了明顯使用了比興、擬人的手法以外,還使用了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修辭手法,那就是"重複"。這一點很容易就能看出來了,"人面"和"桃花"各重複了一次。因此,很輕鬆就可以知道本詩的重點就是"人面桃花",整體的層次感很明顯,閱讀理解起來十分輕鬆易懂,我想,這也是本詩流傳廣泛、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吧。

唐朝不知名詩人的一首愛情短詩,僅僅28字,就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重複"也是《詩經》中很常見的手法之一,跟排比有點像,但也不能說完全一樣,具體講解以後再說,大家可以先自己體會。


這裡,放上《詩經》中同樣是寫桃花與愛情的一首詩,供大家跟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對比欣賞。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唐朝不知名詩人的一首愛情短詩,僅僅28字,就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