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封關羽漢壽亭侯,關羽用了一輩子,為何劉備封賞,關羽不接受?

大馬哈魚12


原因之一,曹操當時知識丞相,沒有封公沒有稱王,並沒有“篡漢”跡象,只是作為割據勢力,而當時劉備還很弱小,幾乎沒有成氣候可能,所以關羽接受漢壽亭侯,並不能說明他對劉備不忠。


張嗣中


關羽的“漢壽亭侯”爵位是漢獻帝冊封的,曹操只是表奏,曹操當時是沒有權限封侯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因官渡之戰斬顏良,解白馬之圍,曹操便上表天子,奏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關羽是忠義之士,在得知劉備的下落之後,便將曹操授於他的官印懸於中堂之上,護送兩位嫂子離開曹營,千里走單騎,到河北袁紹處尋找劉備去了。這“漢壽亭侯”爵位既然是漢朝皇帝封的,就是他的榮譽,所以,無論他走到那裡,還是什麼時候,都享用著這一殊榮。

而劉備在公元219年自稱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當時並不願意接受,害得授銜大使費詩費了好大力氣,好說歹說才勸服了關羽接受封職。儘管如此,關羽還是習慣享用漢獻帝封他的漢壽亭候的爵位,大家試想一下,一個是皇帝封的爵位,另一個是王封的職位,皇帝與王誰大,孰輕孰重應該清楚,再說,關羽本是忠臣良將,忠漢、忠君,他們桃園三結義時,一心想的都是匡扶漢室。

也許,正是關羽是一個忠漢、忠君、忠義之士,才為自己日後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埋下了禍根。因為劉備看清了關羽本質,如果漢獻帝不死,只要有關羽在,劉備就不敢擅自稱帝,否則,就違背了他們桃園三結義匡扶漢室的初衷。這也是關羽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劉備所封,享用“漢壽亭侯”一輩子的原因。


M易2


封關羽漢壽亭侯,雖然是實際是曹操封的,但名義上卻是漢獻帝封,是最高中央政府給的。自跟隨劉備起兵以來,就一直把匡扶漢室作為旗號,在關羽看來,獻帝賜給自己漢壽亭侯爵位,是漢朝最高中央政府對自己跟隨劉備起兵以來,奮戰沙場,為漢室所做的一切的最大肯定,自然自己珍惜非常。



至於劉備的封賞關羽不接受,主要是因為關羽驕傲的性格,在他的眼中自己“絕倫逸群”,誰都看不起。但關羽不受劉備封賞,主要指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派費詩前去向關羽宣佈誥命。關羽在聽到自己與黃忠同列五虎將,大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於是拒絕接受官印。



這時費詩用當年韓信、蕭何、曹參的故事勸說關羽。費詩說,蕭何、曹參與劉邦自幼的交情,而韓信後來投奔劉邦,但封爵的時候韓信最高,蕭、曹二人沒有怨言。現在漢中王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給予他很高的恩寵,但說到漢中王心中的地位,怎麼會把黃忠與您等同起來啊!漢中王與您就像是同一個整體,憂樂同享,福禍共當。在費詩勸說下,關羽最終接受了封賞。



關二爺雖然後世封神,但在俗世還是不能免俗。對自己的所處的位置還是很在意的。在大戰當前,不是談軍事,而是首先問自己爵位。這裡固然有關羽瞧不起黃忠老邁不願與之同列,但各。更多還是在意劉備成為漢中王后,自己的地位,聽到劉備竟然把自己與別人同等對待,未加特殊禮遇而感到不滿,所以拒不接受封賞。而費詩的馬屁恰到好處,滿足了他的虛榮心,說到了關羽心裡,自然讓關羽樂於接受。


一壺清茗品春秋


哈嘍ノhi~,大家好。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有些不太嚴謹,應該說,關羽封侯並不是曹操封的,而對於關羽,劉備也並沒有為關羽封侯,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1.誰封的爵位

建安五年,曹操攻打劉備,劉備戰敗,關羽與劉備離散,迫不得已,暫降曹操,擔任客將。在白馬之戰,關羽在萬軍之中,刺敵將顏良與馬下,斬其首級,然後折返,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遂解。

關羽建此大功,曹操立即上表,奏請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注意啦,劃重點劃重點,是曹操上表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也就是說關羽封侯,封的是漢朝的爵位,拿的也是漢朝的印信。

這是第一點,封侯封的是是漢朝爵位,而不是曹操的爵位。

2.曹操此時能否封侯

列侯,為縣侯、鄉侯、亭侯的統稱,名義上只有皇帝才有封侯的權力。

而當時的曹操,是司空,爵武平侯。這個時候,曹操這是武平侯,是沒有權力給關羽封侯的,所以說關羽的侯爵是漢朝的封爵(雖然是曹操上表的)。


3.劉備是否為關羽封侯

事實上,還沒有。建安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這個時候,劉備已經封王,而漢朝的諸侯王是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王國政權的,而劉備建立漢中王政權後,第一時間拜關羽為前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之首,為當時劉備政權武將第一),但是並沒有為關羽封侯。

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名義上漢朝還存在,漢獻帝還是天子,而關羽的漢壽亭侯是漢朝天子親封,劉備也不好再加封,也就保留了漢壽亭侯的名號,但是為關羽擴大了封地,算是補償。

也就是說,關羽的侯爵並不是曹操封的,關羽受用一生的其實是漢朝的封爵(表明自己忠於漢室),而劉備也並沒有重新授予關羽封爵,也就不存在關羽不接受的問題。
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李小小白


按照當時的社會形態來說,漢獻帝的東漢還存在著,東漢王室封關羽的“漢壽亭侯”是當時的正統。雖然較真的說起來,其實關羽這個侯爵是曹操給封的。但是這畢竟是漢獻帝親口御封的,是合法的,代表的是整個東漢王朝的指封。

  當時的正統皇帝雖然是那個傀儡漢獻帝,而關羽、曹操、劉備都是東漢天子的朝臣罷了。後來劉備自封漢中王,封關羽做前將軍,關羽以不願與黃忠位列拒絕。其實根本不是這個原因,試想一下,劉備自己的出身都不明不白,還自封的漢中王。名不正言不順,關羽怎麼會看得上他這個非正統的漢中王授封呢?再者關羽一直以匡扶漢室為目標,以漢壽亭侯自居,也是表明自己是漢王朝臣子的態度。並且關羽的漢壽亭侯不僅是漢獻帝親封的,還是他自己應得的,是憑藉自己的戰功獲得的榮耀,意義重大。一句話總結就是漢壽亭侯來的正統,含金量高,且關羽以漢臣自居,所以他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滿山紅遍


因為關羽漢壽亭侯的爵位是曹操請漢獻帝,以朝廷的名義封給關羽的。

不管當時漢獻帝是多麼傀儡的一個人物,但至少他在名義上是大漢的天子,是漢家恩養天下四百多年唯一的法統和道統的代表,關羽可以不要曹操的金錢、美女,但不可能不接受來自天子的封賞。

至於關羽為什麼不接受後來劉備對他的封賞,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在漢朝其實外臣很少封侯,所以才有李廣難封的說法,而亭侯爵位已經是列侯中的除“關內侯”外最高級別的侯爵了(其下縣侯、鄉侯),其實已經很高了;

其次,這次的封賞是關羽斬顏良誅文丑一刀一槍死拼下來的,見證的是他本人的至高的武勇和至尊的榮耀,而劉備的封賞基本上是和他有關係的人都封,含金量自然不同;

再次,亭侯封賞畢竟是經過漢獻帝和朝廷認可的封賞,在當年注重名分、名義的環境中,自然比劉備這個不受當時承認的小朝廷的封賞要強得多;

最後,關羽一生忠義,以漢臣自居,並以解救天子、興復漢室為畢生志向,他不接受劉備的封賞並一直以漢壽亭侯自稱,正表明了他以上的行為和志向。

劉備估計除了內心有幾句不快之外,也只能無可奈何了。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還沒死呢,只是禪讓之後做了山陽公而已,估計劉備也是心虛,所以不好在這個事上過多計較了,而且關羽是跟隨自己鞍前馬後多年的手足,寵一寵也無所謂了。

PS:有個小彩蛋,你知道“漢壽亭侯”這四個字怎麼斷句嗎?你不會認為是"大漢的壽亭侯"的意思吧?


強哥說文史


關羽身前一直使用漢壽亭侯,這是十分好理解的。我給出兩條理由:其一、關羽的漢壽亭侯是大漢朝庭冊封的,並不是曹操冊封的,這是國家給關羽的榮譽;其二、蜀漢政權只給關羽官職,並沒有給他爵位,死後才封為壯繆侯,那時關羽也用不上了。

關羽被曹孟德生擒後,獲得曹操禮遇,封為偏將軍,跟隨曹軍一起征戰袁紹,雙方戰於白馬。袁紹手下的悍將顏良十分厲害,連連斬殺曹軍數員大將,這時關羽拍馬出戰,於萬軍之中一刀斬殺顏良!袁紹軍主將一死,軍無戰心,曹軍正面掩殺,袁紹大軍潰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為了籠絡關羽,故向漢獻帝奏請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漢獻帝作為傀儡,有曹孟德之請,又出於對關羽的敬仰,故冊封了關羽為漢壽亭侯。

曹操雖為漢賊,但是他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關羽的侯爵又是漢獻帝親封的,故關羽接受了此爵位。蜀漢政權建立後,劉備沒有封關羽的爵位,只是一再加升關羽的官職;一方面劉備以漢朝正統正居,關羽已經有了漢朝的封爵,就沒有必要再封了,再封只會表示自己不是漢朝正統;另一方面以關羽的爵位為代表,正可以表達劉備蜀漢政權的合法性。故關羽身前再沒有其它爵位了,不用漢壽亭侯就沒有用的了。

如果關羽的侯爵是魏壽亭侯,那麼關羽一定不會接受,更不會使用。蜀漢政權建立後一定會給關羽重新封爵,而爵位很可能是公爵甚至是王爵,奈何漢獻帝已經給關羽封爵了,故無法再封爵。劉阿斗後來給關羽的封爵是壯繆侯,這個侯爵還不如漢壽亭侯值錢!如果封個壯繆公或者壯繆王,那麼羅貫中會採用之,正因為還是侯爵且意義有貶義,故羅貫中採用了漢壽亭侯,民間受《三國演義》影響,關羽也就只有漢壽亭侯這個爵位被大家記住了。





詩雨花魂


關羽的這個漢壽亭侯含金量實在太高了,所以劉備就不給他另外封侯。關羽所封的這個漢壽亭侯,是他投奔了曹操之後,袁紹和曹操之間進行了三國之間關鍵的一戰官渡之戰。在這一戰中,因為關羽斬掉了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所以立了大功。



後來曹操就上表天子,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這個侯的含金量相當的高。因為是漢獻帝所封。漢獻帝雖然當時是傀儡,但他畢竟還是天下人所公認的天子,他所封的爵位自然是含金量最高的,因為是由天子認證的。像劉備本來也是漢室宗親,可惜大家都說他是騙子,一直到漢獻帝認他是皇叔之後,人們才不那麼說。



後來關羽又回到了劉備那一邊,替劉備南征北戰。劉備實力強大起來之後也封了其他人不少爵位,但是在三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被封為侯爵。因為除非是篡位,否則的話一般人連公爵都不可能封,像曹操被封了魏公之後,甚至遭到荀彧這樣的漢室大忠臣的反彈。也就是說,一般人是不可能封公的。



因此當時關羽所封的那個漢壽亭侯應該是比較高的了,再往上封已經無法再封了。因此,劉備就一直沒有再給關羽加封爵位,而只是在職位上給關羽增加,像後來當了漢中王之後封官以為前將軍。關羽死後,漢壽亭侯這個爵位,也由關羽的子孫一直傳承下去,可見他們對這個爵味還是相當看重的。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大家好,我是(天心文史)我是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我從小就是喜歡歷史,爸媽都是歷史老師,我現在從事研究歷史方面的工作,針對筆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我闡述下我的看法:

關羽喊侯是漢獻帝封的,這是完全有道理的,所以關羽一直被使用。

劉備關中王是自封的,他的名字不直。如果用關中王的頭銜來封關羽,會有更多的問題,所以關羽不會接受。

再說,關羽的志向是幫助漢室,而不是太注重名利。現在,他是國王,他不同意。他擔心劉備他將來會成為國王,所以劉備他不願意接受獎勵關羽。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備確實放棄了漢朝,稱帝了,但是關羽沒有看到這一天的到來。如果關羽沒有被東吳殺死,我真不知道他們的兄弟會演繹出什麼樣的愛、恨、愛和恨。

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內容了 。碼字不易,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喜歡的可以加個關注點個讚唄!我個人還是很喜歡交朋友的,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見評論留言啊!


天心文史


我們知道漢壽亭侯這個封號一直伴隨關羽的一生,當劉備在漢中稱王后曾封關羽為“前將軍” 關羽並未接受,但對“漢壽亭侯”這個封號卻很寶貝,這其中原因在《三國志》中有記載。

《三國志》中記載:“殆先主以公賜名漢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縣為公奉邑。”

關羽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沒有接受劉備的封號,卻對曹操給的這個封號情有獨鍾這是為何呢?根據歷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因為這個封號是漢朝正統給的,意義非凡

在建安五年劉備大敗於曹操,關羽被擒但曹操對關羽待以厚禮,任命關羽為偏將軍。後來袁紹派大將顏良、淳于瓊、郭圖等在白馬大戰攻打曹操。關羽也參與了其中他親斬顏良,將顏良刺死於萬軍之中,取其首級,使得曹軍士氣大振使得官渡之戰首戰告捷。曹操代表漢室朝廷將關羽冊封為“漢壽亭侯”。

《三國志·關羽傳》:“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這個封號的意義便在於是漢王朝冊封的,且有漢獻帝的玉璽蓋過章的是非常正統的。關羽一直以來都以“忠義”著稱,除了忠於劉備之外他更忠於的是漢室。“漢壽亭侯”的第一個“漢”字體現了漢朝對關羽的認可。

雖然在後來劉備也稱帝了但已經不是當時的漢朝了,而且劉備當時並沒有一統天下,所以劉備冊封的封號和漢王朝冊封的其含金量還是不一樣的。從“殆先主以公賜名漢朝,因之不改”幾個字中便可以看出關羽對這個封號的重視。

第二,在漢朝被封侯要求是很高的,雖是“亭候”但爵位其實並不低

漢王朝在漢高祖劉邦時期以白馬盟誓“非劉不王,非功不侯”。意思就是非劉姓的人不能稱王,沒有大功是不能封侯的。“侯爵”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封的。像張良、蕭何 、 陳平、 霍光、周勃這種對漢朝有過非常卓越貢獻的人都限制於侯爵,而李廣難封也正是這個原因。

史書上有記載在漢朝侯爵被四個檔,分別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李廣終其一生都沒有被封侯,他的兒子李敢為霍去病出生入死才被封為關內侯,也就是最低一級別的侯爵。雖然到後來呂后專權後為了發展呂氏的勢力外戚封侯,但明智的皇帝都會堅持這一原則。所以“亭侯”雖然官職不大,但好歹也是個“候”級別,也並不算低。

在劉備沒有稱帝之前,也被冊封過漢朝的封號 那就是“宜城亭侯”。在公元196年曹操以天子之令任命劉備為鎮東將軍,冊封“宜城亭侯”。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的這個“宜城亭侯”侯和關羽的“漢壽亭侯”其實是一樣的級別。

這對關羽來說也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的雖然關羽跟隨劉備打天下。但他的官職和劉備其實是一樣的。

第三,“漢壽亭侯”的封號代表著關羽對光復漢室的決心

漢壽亭侯是關羽第一次被“官方”正式冊封的封號,也代表著他對復興漢室的決心。關羽在跟隨劉備之前身份地位是非常低的。早年還因為犯過事兒而背井離鄉,在幽州涿郡依靠販賣點小商品餬口。在黃巾起義爆發爆發後跟隨劉備在涿縣組織起義軍,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才逐漸展示出自身的實力。慢慢的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尊重。

“漢壽亭侯”這個封號讓曾遭無數白眼和嘲諷的關羽第一次感受到了莫大的榮譽感。同時也感受到了漢朝對他需要。所以對於“忠義”的關羽非常珍惜這個封號,也一直以此封號示人。

總結:關羽之所以一直用曹操冊封的羽“漢壽亭侯”,而不接受劉備冊封的“前將軍”並不是因為對劉備和曹操的個人看法原因,而是關羽更重視漢朝賜予的封號,這個封號對他來講意義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