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張翼德,原因是什麼?

寇扣123


讀三國真的是很有益處。不但漲知識,增見識,添智謀,對你如何為人處事混社會也頗有益處。

文聘這個人很有意思,要說他的武藝並不算很高強,領兵打仗也並不出彩,立下的戰功也不多,可他混得確實不錯。咱們來看看文聘的種種表現。

一、立場搖擺

文聘最初出場,大家也許有印象,就是在劉備馬躍檀溪那一章。蔡瑁、張允要陷害劉備,就請劉備赴宴,把劉備和趙雲分開,好對劉備下手。在宴席上企圖灌醉趙雲,勸酒的就是王威和文聘。


曹操率兵南下,在荊州的人士中,蔡瑁和張允是堅定的投降派,王威是堅定的反曹派,而文聘則是個牆頭草,他從不表達自己的立場,隨風倒。

二、武藝普通

劉備為避曹操鋒芒,率軍民來到襄陽,想入城求助,被蔡瑁拒絕。魏延打開城門,欲迎入劉備。這時候,文聘暴露了他真正的立場――其實也是個投降派。


文聘與魏延在城門邊上幹了一架,魏延以少打多,“從巳至未”,大約四個鐘頭,麾下士卒折盡,方才逃走。看來文聘的武藝和領兵對戰的水平都很扯淡,魏延在劣勢兵力狀態下,也絲毫沒把他當回事。

三、自抬身價

曹操率兵到來,其他人該跑路的跑路,該投降就投降。文聘這個時候做出一付“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來,扭捏作態,不主動迎降了。

如果真的不願意投降,為什麼先前不明確表態呢?怕得罪蔡瑁和張允。

如果真是忠於劉琮,為什麼不和王威一同保著蔡夫人母子去青州呢?

做出一付忠直的姿態,文聘得到了曹操的尊重,受到提拔,封他為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讓他領兵去追擊劉備。

四、兩不得罪

文聘追上了劉備,劉備最善看人,他一眼就勘破文聘的虛偽。劉備很少罵人的,這次是真發怒了,我劉備虛偽,但也是有立場的,你文聘算什麼東西,首鼠兩端的垃圾。


劉備大罵:“背主之賊,尚有面目見人乎?”文聘羞愧而走。

如果文聘不退,他就能攔住劉備嗎?當然不可能,張飛就在劉備身邊呢。以文聘那兩下子,連魏延都打不過,還敢和張飛動粗?張飛馬上就會大喝一聲“三家姓奴,哪裡走?”然後一矛將他挑落馬下。

就算文聘能逃走,但必然損兵折將,剛投降就吃個大敗仗,曹操也會疑心他的能力。

五、謹慎為上

趙雲七進七出,大鬧長坂坡,曹軍中別的將領都派人阻截,比如夏侯惇派出部將鍾縉、鍾紳,曹洪派出部將晏明,張郃更是親自上陣。文聘離得最近,就他不派人也不出手。

等到趙雲殺出重圍了,文聘“引軍趕來”,小算盤打得精明。

追到了當陽橋,文聘又遇到張飛了。看到張飛橫眉立目,齜牙咧嘴,就害了怕,“便勒住馬,不敢近前”。

文聘剛當上江夏太守,還封爵關內侯,這個時候犯得著去玩命嗎?張飛“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不要說主動招惹了,文聘甚至擔心,千萬不能表現出任何一絲威脅,以免激怒了張飛這個亡命徒。

六、緊跟領導

到了赤壁大戰時,文聘已經進入了曹軍中的高層,成為水軍“左軍青旗”的主將,和張郃、徐晃、呂通、于禁等人並列。

黃蓋詐降,率火船隊乘東風而來時,曹操見勢頭不對,派人去攔截,就是文聘去的。能隨時在曹操身邊呼應,說明他確實混得挺好,完全獲得了領導的信任。

文聘去阻攔黃蓋,捱了一箭。

從此後,文聘就再沒有親自與人動過武,他全部戰績就是前面和魏延打過一架,這次被黃忠射了一箭。再以後就再沒動過手。

七、趨利避害

到了漢中之戰時,文聘又在戰場上出過。黃忠率兵到米倉山劫曹軍囤糧,就遇到了文聘的部隊,被包圍了。張郃和徐晃親自上陣堵截黃忠,文聘卻沒有參與。他應該知道黃忠是個神箭手,怕出意外。

趙雲衝陣而來,幹掉了文聘的部將慕容烈,文聘也忍了,仍然沒有出手。

八、把握時機

曹操死後,曹丕篡漢,率大軍南征,文聘也隨軍出征。

曹丕的船隊遭到了東吳大將徐盛的火攻,文聘出現了,將曹丕救下,乘小舟而逃,立下護駕之功。


逃跑路上遇到東吳伏兵攔截,張遼和徐晃為救駕,與敵軍大戰,張遼還捱了箭,但文聘卻緊隨曹丕而去,沒有參加戰鬥。

以上就是文聘的經歷。有時候令人不能不感嘆,在這個世界上,再有能力,再努力拼搏,都不如人家會來事的混得好。

文聘武藝很普通,帶兵打仗的水平也很一般,沒立下多少戰功,但人家通過各種手段,即不張揚,也不高調,把握機會步步上升,混得是風生水起。

社會就是這樣,不服不行。


饞嘴肥貓鏟史官


文聘原本是劉表手下的大將,劉琮歸順曹操以後,文聘也成了曹操手下的部將。在當陽之戰時,文聘曾經兩次不戰而退,第一次是因為被劉備罵“背主之賊”,文聘感到羞愧,所以帶兵撤走。第二次則是在長板橋下被張飛嚇住不敢上前。

文聘見了張飛不敢上前,一方面因為文聘的武藝在《三國演義》裡只能算一般,遇到張飛根本不是對手,見了怕不奇怪。

文聘在《三國演義》裡出場機會不多,他的第一戰是對魏延。劉備經過襄陽時,蔡瑁和張允不讓他進城,魏延不服,帶兵開了城門,文聘率軍來戰魏延。兩軍混戰到最後,魏延只有幾百手下,兵少不敵,最後手下損失殆盡,只能突圍而去。

而在漢中之戰,黃忠率軍劫糧之時,牙將張著率軍在後,黃忠為張郃、徐晃包圍時,張著也被文聘率大軍攔住。結果張著不過三百人馬,文聘卻無法將他拿下,雙方激戰大半天后趙雲趕來,救了黃忠以後再救走張著。

這兩次戰鬥裡第一次文聘雖然兵多,但是沒能把魏延困住,第二次面對張著這種無名小卒,在兵多的情況下也是無法將他殺死,可見他的武藝應該不如魏延。而魏延曾經敗給龐德,應該說距離關羽、張飛等人還是要略遜一籌,文聘自然是差的更多,看到張飛怒氣衝衝站在橋上,不敢上前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張飛命手下騎兵在馬尾巴上拴了樹枝,在樹林裡來回奔跑揚起灰塵,製造有大軍在內的假象,文聘看到這個情形自然驚疑不定。此時他剛剛歸順曹操不久,如果貿然進兵遭到大敗,勢必讓曹操對他印象不好,所以決定觀望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實際上後來許褚等人來了也照樣沒一個敢上去的,文聘的表現不算太丟人。


不沉的經遠



文聘是曹魏名將,張飛是蜀漢名將,如果單論武力值,文聘肯定不如張飛。兩個文聘都未必是張飛的對手。但是!有一點我搞不明白,為什麼你們總喜歡用一個怕字來形容這些曹魏名將呢?要麼就是文聘,要麼就是張郃,要麼就是許褚。這點我不敢苟同。

這些名將們,都是披堅執銳,蹈鋒飲血,腦袋別在褲腰上戎馬一生,豈是貪生怕死之輩?文聘與張飛的淵源,實則是文聘放了劉備、張飛一碼,不能說成文聘怕了張飛。

這件事應該追溯到汝南之戰以及長板橋之戰。

先來看一下汝南之戰原文:

文聘當先攔住。玄德罵曰:“背主之賊,非大丈夫也!”文聘羞慚滿面,領兵投東北角去。

文聘本來是荊州劉表麾下的將領,素以忠義著稱。劉琮投降之後,文聘的內心一直在責怪自己沒有保衛好荊土。雖然是劉琮主動投降,不關文聘的事,但他還是不肯原諒自己,他覺得自己愧對了劉表的信任。


事後他一直沒有去見曹操,曹操被文聘的忠義所感,使人召見他,他對曹操說道:

聘對曰:“先日不能輔弼劉荊州以奉國家,荊州雖沒,常願據守漢川,保全境土,生不負於孤弱,死無愧於地下,而計不遂,不得已,以至如此。實懷悲慚,無顏早見耳。”遂欷歔流涕。

所以在汝南之戰,文聘奉命堵截劉備,劉備再度揭起了文聘的傷疤,提到了他投降曹操愧對劉表一事,激發了文聘內心的自責感。文聘聽罷“羞愧滿面,領兵投東北角去了”實則放了劉備一碼。

而跟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僅僅許褚一支軍馬隨後趕來,就將劉備軍殺的只剩下百餘殘兵。如果文聘不打算放走劉備,與許褚合力圍擊劉備的話,劉備軍恐怕會凶多吉少。


再看當陽長板橋

當陽長板橋一戰,張飛獨領二十騎斷後,號稱嚇退了曹操百萬雄獅(實則只有五千)。其中包括曹操本人,以及文聘、許褚、張遼、曹純等大將。但是!這是張飛粗人作細事,使出了一個“二次明示”的計謀致勝,並不是說文聘等懼怕張飛勇武了得,才不敢上前廝殺。


起初,張飛讓隨從二十騎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遠看塵土飛揚,好像有千軍萬馬在樹林裡操練一樣。這是第一次明示,告訴曹操,我樹林裡有一支奇兵。然後張飛獨自一人立於橋頭,等待曹軍,表現出胸有成竹的樣子,裝作故意引誘曹軍過橋廝殺。這是第二次明示。

明明樹林裡有人馬的跡象,明明張飛是故意引誘我們過去。二次明示的東西,短時間很難去猜測。因此曹操等人被張飛的計謀唬住了,沒有立馬下令追擊。

不過!很快,曹操、張遼等人就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細細分析之後,覺得張飛只不過是虛張聲勢,他身後並沒有伏軍。於是下令掉頭追趕,可惜為時已晚,張飛早就逃之夭夭了。


所以!這兩件事,不能說文聘怕了張飛。第一次是文聘放了張飛一碼。第二次是文聘、曹操等中了張飛的計謀。


愛尚文史


文聘,字仲業,原荊州劉表的大將,在劉表死後,他跟隨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文聘這人很有意思,在曹操大軍到來之時,既沒有反抗,也沒有跟著蔡瑁、張允向曹操奴顏婢膝,而是在一旁悶悶不樂。

文聘武功高強,而在長坂坡追殺趙雲於橋上,遇到燕人張飛,“便勒住馬,不敢近前”,難道他那麼害怕張飛嗎?他不是怕燕人張飛,而是可能有意放趙雲一馬,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首先,文聘投降曹操,可能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曹操大軍壓境,劉表去世,小兒子劉琮繼承荊州,在蔡瑁、張允的勸說下,一槍沒放,拱手將諾大的荊州送給了曹操,當見面禮。蔡瑁、張允等投降派,將曹操像祖宗一樣,迎接到襄陽,奴顏婢膝,討好曹操,被曹操大加讚賞,加官進爵,“加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張允為助順侯、水軍副都督”。而大將文聘卻恥於見曹操。

曹操特意讓人尋找文聘,問他為何來遲。文聘對答:“我身為荊州臣子,卻不能保境安民,心中有愧於先主劉表,沒有臉面來見明公。”他說著,還涕淚橫流。曹操對文聘、關羽這類天下少有的忠義之人,最是欣賞,當場任命他為江夏太守。

其次,文聘追殺趙雲可能是做做樣子,可能是護送趙雲離開長坂坡。

文聘在歸順曹操後,奉命追殺劉備。他在長坂坡,穿插追殺趙雲。在曹營之中,趙雲先後斬殺五十餘將領,一時無人能擋。文聘不得不出戰趙雲。文聘新歸附曹操,從心理上不是滋味,認為曹操奪取自己主公劉表的荊州,還是一個漢賊。他從內心,佩服魏延、想要跟隨劉備,匡扶漢室江山。可是由於自己的家眷都在荊州,現在要違心地順從曹操,追殺明君劉備。

因此,他消極作戰,對趙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在亂軍之中,追殺趙雲,倒像是一路護送趙雲,一直到長坂橋邊。趙雲過了長坂橋,由張飛接應,尋找劉備去了。文聘被張飛攔在橋的另一邊。

他看到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裡拿著丈八蛇矛,一人一騎,橋東樹林之中,塵土飛揚,好像有大量伏兵。他怕了,“人的名,樹的影”,張飛當年虎牢關獨戰呂布的威名太厲害了。因此,文聘勒住了戰馬,止步不前,等待曹營其他將領到來。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

總結:文聘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他雖然比不上關羽、張飛、趙雲等超一流大將,也是一號響噹噹的人物。他估計和魏延水平差不多。文聘歸順曹操,是迫不得已,因為他的新主公劉琮已經降了曹操,他別無選擇。他在長坂坡追殺趙雲,也是迫不得已,因此他出工不出力,表面上緊緊追殺趙雲,還是第一個追到橋邊的大將,實則可能一路護送趙雲,一直將其送到長坂橋邊。

他在長坂橋邊,看到張飛,止步不前,不是怕張飛,而是從內心上就沒想真的將趙雲、張飛等人擒獲。因此,文聘以長坂橋有疑兵為由,名正言順地等待曹營眾兵將。一會兒,曹營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大將們都來了,看到文聘停在了橋邊,他們也不敢貿然出擊了,等待曹操親自到來。這無形中為趙雲拖延了時間,使其順利將小阿斗護送到劉備身邊。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三國


文聘是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驍勇善戰,武藝高強,屢立戰功。可以我們會發現,文聘卻十分懼張飛。

且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卻說趙雲在長坂坡之戰,七進七出,殺死了曹操五六十位戰將,救出了劉禪。不久,文聘率領大軍前來追擊趙雲。沒想到,張飛突然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手持長矛,立於橋上。文平看到張飛這樣一番模樣,頓時一驚。

那麼,大將軍文聘功夫不弱,他誰都不怕,就是怕燕人張翼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首先,文聘素聞張飛之勇,知道自己打不過他。

張飛的勇猛,在三國那是出了名的。張飛一出場,就表現不俗。演義對他的描寫是:

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張飛長成這樣,聲音還巨大,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員猛將。之後張飛追隨了劉備,共同討伐黃巾軍,張飛殺死了程遠志部將鄧茂,首次戰役告捷。在虎牢關前,張飛更是跟呂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呂布那是三國第一武將,張飛能跟他大戰一場,可見他武藝之高。關於張飛的這些故事,文聘不會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斬殺袁紹大將顏良後,曹操對他那是讚不絕口,說:“將軍真神人也!”關羽聽到後,回應道:“丞相,我這點功夫不算什麼,我二張翼德那才是真厲害,他有萬夫不當之勇,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曹操的謀臣也誇過張飛,程昱、郭嘉二人,曾說張飛是萬人之敵。這樣的張飛,文聘豈能不怕?不要說張飛武藝高強,就算他武藝平平,憑他的一聲巨吼,就能讓文聘膽戰心驚。

其次,文聘怕張飛自不必說,他其實更怕張飛後面有伏兵。

文聘當時是率領大軍追到了趙雲,然後才看到張飛的。之後他又看到了橋後的樹林裡塵土飛揚,懷疑有伏兵,這才停止追擊。否則,文聘怎麼會懼怕趙雲、張飛二人呢?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馬,不敢近前。

事實上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不久曹操大軍全都追過來了。其中有曹仁、李典、夏侯惇、許褚、張遼、張郃等將。這些將領,那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手,他們功夫甚是了得,其中張遼、張郃還懂得排兵佈陣,極善於打地形戰。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些人通通不敢去跟張飛決一死戰。這些人是畏懼張飛的勇猛嗎?當然不是,他們是害怕諸葛亮在此設下了伏兵,再次被大火所燒。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

曹操來了後,張飛當即大怒道:“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那聲音真是震耳欲聾。曹軍聽大後,無不悚懼。曹操也是恐懼萬分,對部將說:“我聽雲長有言,張飛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現在看來,不可輕敵。”話還沒說完,張飛又大吼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這下徹底被嚇到了,已經有了退兵的打算。

張飛見勢,繼續喝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沒想到,曹操部將夏侯傑當場被嚇死了,跌落馬下,壯烈犧牲!

由此可見,張飛的聲音之大,足以大到能嚇死人的地步。可以想象,文聘聽到了張飛的喊聲,定然是嚇得魂飛魄散。

最後,文聘投降曹操時,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他是有意放走趙雲。

文聘原本是劉表手下的大將,劉表死後,其子劉琮即位。劉琮是個昏庸無能的人,聽從了他母親和蔡瑁的花言巧語,就投降了曹操。曹操接管了荊州後,叫文聘出來,說道:“你怎麼來得這麼遲呀?”文聘回答:“我作為劉表手下,生不能保全荊州。現在荊州已失,我願意鎮守漢川,保境安民,希望不愧於少主。現在不投降你,又能如何呢?”文聘一邊說,一邊流淚。曹操也被感動了,愴然曰:“仲業,你真的是忠臣呀!”

可見文聘投靠曹操,實屬不得已之舉。他故意放走趙雲,是完全能夠理解的。只不過需要一個理由,張飛的出現,正好幫助了文聘。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此事呢?


元哥說歷史


\t張飛號稱萬人敵,文聘號稱什麼呢?這就是文聘為何害怕張飛最重要的原因,因為打不過啊。不過這件事要分幾個方面來看待。<strong>

\t文聘本是劉表部將,對老劉家仍有舊情。

文聘自處是在愛劉表帳下做官,劉表沒有奪取天下的志向,所以文聘的才能也就這麼被埋沒了。這個時候劉表去世了,上位的劉琮帶著荊州十幾萬大軍投降了曹操,文聘自然也只能跟著劉琮一起成為曹操的部下。

\t不過文聘這個人比較思念舊主,他一直不肯為曹操效力。曹操心裡就比較奇怪,一問之下才明白,原來文聘是忠義之人。曹操心裡非常感動,所以就讓文聘依舊在荊州做事,甚至將江夏交給文聘來把守。

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文聘對老劉家是有情誼的。而劉備當年寄居在荊州額的時候,曾經廣交荊州好友,這裡面肯定有文聘這麼一個。

表死,其子琮立。太祖徵荊州,琮舉州降,呼聘欲與俱,聘曰:“聘不能全州,當待罪而已。”太祖濟漢,聘乃詣太祖,太祖問曰:“來何遲邪?”聘曰:“先日不能輔弼劉荊州以奉國家,荊州雖沒,常原據守漢川,保全土境,生不負於孤弱,死無愧於地下,而計不得已,以至於此。實懷悲慚,無顏早見耳。”遂欷歔流涕。太祖為之愴然,曰:“仲業,卿真忠臣也。”厚禮待之。授聘兵,使與曹純追討劉備於長阪。---《三國志》

劉備自己前去的時候,時不時應該也會帶上張飛。一來二去,其實張飛和文聘之間,那是老相識了。

可以說兩位武將相遇,看中的就是忠義和膽略。由此可知,文聘早就深知張飛這個人不簡單,不光忠義無雙,而且作戰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大將。

在文聘投降了曹操以後,對張飛自然是非常小心。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兩個人之間是有私交的,不忍心和張飛沙場上廝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文聘知道自己不是張飛的對手,所以也沒有必要白白把腦袋送過去讓張飛砍。

\t文聘羞於見到張飛,而不僅僅是害怕。

其實我倒是覺得文聘這個人還是非常重情義的,他之所以不願跟張飛交戰,絕不僅僅是因為害怕張飛。文聘和張飛是有私交的,兩個人的感情不錯。

不過這一切的大前提是,文聘、劉備和張飛都在為劉表做事,而後來情況發生了轉變。劉備和張飛依舊在為劉表的兒子劉琦賣命,而文聘卻已經投降了曹操。

一向都是以忠義著稱的文聘,沒想到自己會投降曹操。而且他發現曹操甚至還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主公,所以文聘打算死心塌地地為曹操幹活。

孫權嘗自將數萬眾卒至。時大雨,城柵崩壞,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補治。聘聞權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見,又自臥舍中不起。權果疑之,語其部黨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魏略》

不過這個時候文聘必須要面對一個問題,他該如何跟自己的舊友們交代。雖然是劉琮投降在先,但是文聘對此也沒有做出過什麼反對的事情,所以等於是默認了這件事。

過去文聘和張飛一樣,都是忠義無雙的人,可是現在不同了,文聘在忠義方面已經完全跟張飛沒法比了。

\t而且文聘跟隨劉表這麼多年,對保護大漢江山,其實也是非常看重的。不過現在他卻在為所謂的漢賊賣命,這又是為的什麼呢?

所以文聘在戰場上看到張飛的時候,他難道還能夠像過去一樣,面對面和張飛把酒言歡嗎?兩個人再也不可能是好友,只能是戰場上的死敵。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張飛一定打心眼裡瞧不起文聘。

\t文聘在戰場上還真的不是張飛的對手。

文聘的武力值其實是很一般的,他如果真的要跟張飛一對一單挑的話,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所以他必須要避免正面跟張飛較量。

可是文聘的腦子好使啊,真正的文聘為曹操鎮守江夏,多次擊敗過關羽的大軍,也被曹操加封為壽亭侯。

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三國志》

而且當關羽此帶兵討伐的時候,文聘能夠避其鋒芒,選擇燒燬關羽的糧草輜重包括戰船,使得關羽只能放棄進攻。

\t他沒有與關羽正面交鋒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武力壓根就不是關羽的對手。但是他會動腦子,可以說比關羽還要會動腦子。所以關羽也成了文聘的手下敗將,由此可見,文聘不與張飛正面交鋒,其實也是從這方面來考慮的。

文聘武鬥不是張飛的對手,所以他只能選擇從另一個角度來戰勝張飛。兩個人之間是沒有多少正面交鋒的,不過從文聘能戰勝關羽來看,應該也能夠對付張飛。

\t總結:文聘鎮守江夏數十年,成為曹魏忠心不二的重臣。

自從跟了曹操俺以後,文聘就成了曹操手下的重要猛將。本著用人不疑的原則,曹操將重要的江夏交給了剛剛投降的文聘來鎮守。

文聘對此也十分感激,他為了報效曹操,使出了渾身解數,從此成為了曹操非常倚重的大將。文聘鎮守在江夏幾十年時間,抵擋住了關羽和孫權的多次進攻,為曹魏守住了江夏重地,可謂是功不可沒。

\t至於他為何不肯跟張飛正面交鋒,其實這恰恰是文聘的聰明之處。明知道打不過,幹嘛還要去拼命呢?


江湖小曉生


原因有三

1. 文娉最初追隨劉表,劉表逝後從劉琮,劉琮拱手讓荊州,不戰而降曹,歸順曹魏,張飛是劉備結義兄弟,又是西蜀五虎上將而劉備同劉表又是表兄弟,令文娉心存舊情、因而心存敬慕,這是其一。

2. 三國時期,蜀將張飛曾在當陽橋橫矛獨退曹軍,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追擊劉備至此,張飛環眼圓睜、虎鬚倒豎,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大喝:“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聲如巨雷,竟使橋斷水回,嚇得曹操旋馬而走,夏侯傑墮馬斃命,曹軍眾將棄槍丟盔奔走西逃,有詩云:“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由此看來,張飛具有‘一夫獨擋百萬兵’震爍乾坤的英雄氣概,令眾人心生敬畏,令文娉心存敬慕。

3. 文娉、張飛皆是三國名將,正所謂‘英雄相惜’,互為敬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