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媽媽正常交流?

傻傻的等你回頭


我以前也是個很任性的人,家裡老小獨寵,霸道自私,覺得要是真愛自己的人就該圍著自己轉。其實不是的,索取愛會讓身邊人覺得很累,試想你再愛一個人,但他不停跟你索取你也會覺得心累。相反給予反而更容易開心,因為要不一定得到,但給大多數能給出去。所以用給予的心態去跟媽媽交流,自己有小孩的想想自己對孩子的心思,沒有小孩的看看旁邊帶孩子的母親是怎麼辛苦帶孩子的。想著作為一個母親的付出,再試試以給予的心態溝通看看,不行再換方式,任何方式都是一步步試出來的,開始就已經離成功近了一步了。


谷底迎新生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發現,和媽媽交流,讓媽媽產生理解上偏差,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問題。明白一點就是媽媽聽不懂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或者是他們不能理解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首先舉個例子,熬夜,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日常。但是你在家的這些天,你是不是睡到自然醒呢?相信很大一部分人不是。媽媽會叫我們吃飯,但是我們好像覺得好早啊。這個時候,媽媽會告訴你早睡早起什麼的。但是我們晚上很精神啊,根本睡不著,而且只要一天睡夠那些小時不就好。為何早睡早起呢?

這只是我們的作息,生活習慣和爸媽不同,讓他們不能理解,我們這麼晚睡的理由。當然還有很多事,父母也不能理解。

那應該怎麼交流呢?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你小時候,你爸媽說的話你能理解嗎?是不是一點一點耐心的讓你學會的?你可能以為我又要站在道德的高度上說這個問題了。並不是。我的意思是讓你將心比心,你長大了,可能比父母更時尚,更加懂得新的電子產品,你別忘了,你小的時候,你的父母也是像你一樣時尚的,他們卻很耐心的教給你他們那個時候的東西,講他們那個時候的故事。

當你和媽媽交流時,你試著去放平心態,不要急,用媽媽能夠理解他們那個年代的事來做比較。耐心告訴他們,你對你自己的父母都不耐心,你要把耐心留給誰呢?如果實在你受不了媽媽的嘮叨,你長大了,你經濟獨立,你自己去生活。這就是長大以後為何要自己成家的原因。你去自己把握你的生活。你沒有能力去獨立,那就耐心點,畢竟你的衣食住行是建立在你父母賺的錢之上的。


怪物博士


愛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