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孩缺乏自覺性怎麼辦?

滿堂記錄


孩子因為心智未完全成熟,缺乏自律性是屬於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們需要適時引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家長以身作則,加強自我管理,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如果家長都沒有做到自我約束是很難作用於孩子的;

二、幫孩子制定合適的計劃表,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的,並給予督促按時完成,讓孩子慢慢養成習慣;

三、以引導為主不要用硬壓的方式強行要求孩子,需循序漸進的鼓勵和激發孩子去形成規範;

四、不要讓孩子太過於依賴家長,適當地分開讓孩子獨立,會讓孩子更加有責任心,逐漸由自發變成自覺。

總的來講,還是需要家長多花費心思和精力,相信會培養出孩子好的習慣。





根土學林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1、

有孩子的家長都很清楚,現階段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很好地完成作業確實是家長們面臨的頭號問題,有句話說得特別形象而真實:“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可見寫作業是多麼的讓家長頭疼,讓孩子頭疼。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是否清楚地知曉孩子不願意主動學習的具體原因呢:

如孩子覺得題目太難,確實不會

如孩子覺得課業太多,壓力山大

如孩子覺得玩比學習更重要,心思全在玩上

如孩子因為一些事情,在跟你對抗等等

作為家長的你,這些都瞭解嗎?看病要對症,才能藥到病除;而家長也只有找到了孩子問題的所在,才能對症下藥,不是嗎?

現在,我想跟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勉。

2、

關於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我想大家瞭解了以下幾點,或許就可以輕鬆應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了。

首先,讓孩子知曉為什麼學習。

現階段的好多孩子都是老師推著家長催著去學習,課外還會有很多的興趣班補習班,其實他們是很累的。

家長可以設身處地的替孩子想想:家長累了會休息會去找喜歡的事情去做;那孩子呢,孩子累了沒了學習的動力,他會咋辦?

大家請看這幅圖片,圖片中顯示一位八歲男童因上太多補習班猝死,臨終前就說了句“我太累了,想睡覺”。

這幅圖是去年的一則消息,看到這些,我們都很心疼孩子,或許在心底裡也會氣憤地質問他的母親。

孩子或許明白母親為他好,也想讓母親開心,可是他畢竟只是個孩子,他還不懂得怎樣調整這種狀態,不知曉怎樣跟大人協商。

他很無奈,也很無力,累了,簡單的要求就是“想睡覺”。

那麼問題來了,上面的孩子真的明白為什麼自己必須報這麼多補習班嗎?

他是否知道報這些補習班是真的為自己好嗎?

如此看來,家長需要和孩子共同尋找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輔助協調好他們的學習翫耍時間,讓他們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努力而學習。

最後和孩子一起將夢想的種子播下,讓孩子主動為自己夢想的種子施肥、澆水、除草,關心它愛護它,想方設法讓它生根發芽長大。

3、

其次,輔助孩子找到合適恰當的學習方法。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心智尚不成熟,尚在成長髮展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家長的幫輔。

家長則需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勤奮上進的學習氛圍,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這裡我們可以拿小學階段如何按時完成作業為例。

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孩子剛剛離開幼兒園,對小學還沒完整的概念,所以,做作業的時間可以適當放寬,但必須有限制。

例如,一年級上學期做作業時間為2.5個小時,下學期開始,控制在2個小時,之後根據實況進行逐步調整,並且一直堅持下去。

倘若到達做作業的限制時間,無論是否做完,立即讓孩子停止寫作業,第二天讓孩子自己給老師交代。

當然,做這件事的前提是要與孩子的老師協調溝通好,讓孩子承擔他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自然後果。

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讓孩子記住,做作業的時間就是用來做作業的,不是幹其他任何事情的。

如此堅持下去,會讓孩子形成時間概念,並且也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了,這樣做可能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不過無論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不能因為溺愛孩子而破壞這個規矩。

也只有堅持下去,孩子才有可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關於每門功課的完成時間最好由孩子自己規定,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助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更能讓孩子增添自信,增添責任感。

小學階段培養了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後的學習或許就不會再覺得吃力,能夠從容應對了。

4、

接著,幫助孩子清理學習障礙。

求學路上,孩子可能會遇到不喜歡或有衝突的老師,這時就需要家長協助孩子準確表達情緒,同理他的不適狀態,並與老師建立有安全感的聯結,滿懷感恩與老師和諧相處。

這裡講一個我自己真實案例:

我在學校時學習時並不拔尖,按班級排名經常性的是十幾名的樣子。

初中時遇到一位好老師,她對我做得最多的是鼓勵,一個眼神、一句話語,就讓我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

而高中時,遇到一位追求經濟利益的班主任,心底對她甚是厭惡,有時還會有意跟她作對,諸如不寫作業、諸如不按其要求行事等,這也導致我在她所教的英語科目上的成績直線下滑;

直到從母親口中聽到她對我的評價,以及母親對她的評價,我才有所感悟,逐漸轉變對她的看法,英語成績這才得以提升。

除了師生關係方面可能的障礙以外,還可能是同伴關係方面的問題。

在學校,與孩子經常相處的是他的同學,有矛盾有摩擦也很常見。孩子間的矛盾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大人參與的,他們有自己的解決辦法而且也有能力自行解決。

而對於經常性發生的,孩子又常處於不利情勢的,家長就需要了解具體情況了,家長需及時地恰當地跟孩子溝通交流,鼓勵孩子尋找解決方法並願意為孩子提供幫助,同時,還要處理好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免這些事件成為孩子童年揮之不去的創傷性記憶。

家,永遠是孩子避風的港灣,也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和諧的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5、

最後,家長要學會放下。

常言道,一口吃不成胖子。

孩子的成長也是有他自己的規律可循的,快不得、急不得。

家長教養孩子,就好比“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要慢慢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也協助孩子調整他們的情緒。

家長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代替他成長,有時我們要假裝不懂,引導孩子說出答案,給予鼓勵,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所謂“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就是家長做最好的自己,把學習還給孩子,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只是輔助,我們只需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用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做讓孩子驕傲自豪的榜樣。



黃岡學霸


小孩子缺乏自覺性。天佑育才人幫你教育好孩子提高自覺性。

每一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為了把兒女培養成一個對祖國,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我們都在他、她們身上花上十分大的精力和物力。

怎樣去教育好一個孩子呢。就要從提高自覺性做起,每一個家庭都和社會有聯的,孩子長大以後總要離開家庭步入社會,去工作和生活的。因此,我們的責任是從小培養他(她)們的適社會生活的自覺性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培養包括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自覺遵守社會的規範,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善於關心和團結別人以及性格和意志的鍛鍊等等。

怎樣達到這樣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在家庭中的位置,讓他始終與家庭成員平等,使他不僅享受被撫愛和教育的權利,逐漸懂得自覺性的教育的重要。

愛也會影響孩子的自覺性的。

在家庭父母過於溺愛,凡事有求必應,就連穿鞋著襪的事父母都幫他做,吃飯時裝飯都要父母幫他(她)裝。這都會影響對他們的教育及其健康成長。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自覺性的教育中,把深厚的愛和嚴格的要求結合起來。

為了教育孩子提高自覺性,也不要把孩子整天關在小家庭這個小天地,在節假日,星期天出外面走走,經風雨,見一見世面,多與同齡人交朋友。否則,性格孤僻,將來很難適應社會的生活。

要讓孩子有自覺性的本事,家長大膽地讓他去做,做每件事有始有終。


天佑育才人


大人也不一定自覺,所以不能對小孩子要求太高。再說,小孩子不是缺乏自覺,而是天性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從而導致表面上聽課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小孩子上課注意力大約只有十分鐘,兒童教育特殊性很高。因為本人對此問題沒有研究,事實上我也受此問題困擾,所以很難給出適合解答。不過可以推薦幾本書請樓主通過網絡試著找下電子版:

1、《教育漫畫》,英國人約翰.洛克寫的,講如何教育空白心靈的,更注重人格塑造,很不錯。

2、《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該書操作性很強。

3、《兒童的一百種語言》。

這三本書基本夠用了,我也在看,如果可能的話,多多交流哦!

多說一句,我們中國人其實對兒童教育,對兒童心理學研究不夠重視(也有可能是足夠重視,可推廣不夠,導致大家還在“棍棒之下出孝子”中打轉)。


2020電力講武堂


自覺性三個字,這當中包含了有責任,目標,鼓勵,還有更重要的就是習慣。

讓孩子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他可以自己安排他的事情。父母都不要進行干涉,而且要適當的配合。

孩子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可以給他找一個很好的榜樣。或者是孩子想要買不是生活必需品的一些東西時,讓他自己訂立一個目標。

鼓勵孩子的話,家長一定要說。而且要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辭。這樣以後鼓勵的話就沒有動力而言。

習慣就是孩子在學習的時間段,父母也可以定時定點的做同一件事情,如看書。這樣孩子就會形成習慣,這是最好的自覺性了。



熱點速爆


首先得確定自覺性指的是什麼,我相信自覺的跑去玩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是很自覺的。

假如您指的是學習,那首先您得讓孩子立好志向,想成為運動家就得多運動,想成為醫生就得多看書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立好志向後,家長只需在旁提醒孩子志向別忘了就好,其他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人天生都是有羞恥心的,立志當警察的再怎麼也不會去小偷小摸。有了明確的志向,自然便會自動自覺的去努力。


陸豐木棉花


孩子的自覺性主要是表現在生活和學習兩個方面,能夠按時完成作業、自覺的去複習功課、能夠自己準備學習用具、收拾屋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但是,很多孩子並不能做到這些。尤其是在學習上面,總是覺得玩不夠,完全沒有自覺性。

家長要與孩子多做交流。家長應耐心啟發孩子說出真心話,如果他能夠自己思考並回答出這些問題,遠比家長的說教更有作用。在交流的過程中,家長還應引導他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能力和長處,增強學習信心。

家長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及時給予表揚,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充滿信心;激發孩子本身的學習動力和熱情,並且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建立自信,從而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另外,家長要引導孩子訂立目標,比如新學期的目標,下個月的目標等等,越具體、明確也就越容易執行,並且要讓孩子明白不能倚靠家長的監督,需要他自己自覺完成。

家長做事也要有自覺性,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這樣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影響而容易養成自覺做事的習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江師說教


都說小孩缺乏自覺性,原因大半要咎於父母,適齡兒童其老師也有逃不掉的責任。“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自覺性的培養,其實很容易,就是一個經典詞語“以身作則”。學校環境本就嚴格不用操心,難怪很多家長常說“孩子只聽老師的,不聽父母話”。所以我敬請父母在孩子回家時間,請放下手機,與孩子一起說說笑笑,分享孩子在校的點滴見解,引導孩子培養是與非的判斷標準,有意識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技能。當孩子安心寫作業時你就找一本書在不遠處修心養性,不要把孩子帶到浮躁路上去了。當作業完成了孩子想看動畫片時,你就幹你想幹的。慢慢就會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他自己決定何時學何時玩。孩子的自覺性,是父母長期薰陶出來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任重而道遠!

自律吧,在孩子面前!





數字張


小孩子缺乏自覺性這應該是一個課題,而不是問題?簡單的對於孩子得自覺性,我總結為內在驅動力,和在外家庭環境父母的影響。

很簡單的例子,父母每天在各忙各的,在家的時候,媽媽,爸爸,看手機,少運動,和孩子溝通時間少,溝通內容多以,嘮叨,去學習,去寫作業,為主。

孩子健康成長,兩點關鍵點可以借鑑。

第一,一定要讓孩子運動起來,有一個喜歡的體育愛好,能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任性,堅持能力。

第二,一定讓孩子愛上閱讀,如果孩子還小,應該是願意看繪本之類的,有圖,有顏色的書籍多一些,從一個專業引導孩子涉及多和方面的閱讀。

以上供參考


辦學好幫手湯博


1,學會與人溝通。

我們應該讓孩子有伴,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與外界的溝通,讓孩子尋找玩伴,就不至於整天待在家裡,跟小夥伴一起玩耍,能夠鍛鍊孩子的情商和能力,從而變得自主。

2,學會團結共事。

我們還應該讓孩子學會團結共事,讓孩子明白團隊的力量,懂得什麼是團結,什麼是合作,明白團隊的重要性,孩子只有懂得團隊分工合作的方式,才能學會做事情的要領。

3,家長不要干涉。

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家長一定要支持,而不是干涉,甚至是包辦,很多家長在生活中喜歡干涉孩子的自由,孩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家長總是不同意,甚至包辦孩子的一切,這是不可取的。

4,做事要有計劃。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做事情應該制定詳細的計劃,越是周密詳細就越好,因為,孩子可以根據這些計劃來安排自己的事情,不用再不知所措,具體的時間點就知道主動做某些事情。

5,教會孩子技巧。

孩子做事情,應該講究技巧,所以,應該多訓練孩子做事的技巧和本領,因為,孩子的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家長的積極訓練而提高,做事的自主性也可以提高。

6,尊重孩子意願。

我們應該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自己喜歡,才會不用督促,主動去做,所以,如果孩子缺乏自主能力,那麼,就多讓孩子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情吧。

7,適當批評教育。

如果孩子做事情沒有章法,不主動做事,總是被動等待,消極情緒嚴重,那麼,我們就應該適當給孩子一些批評和教育,讓孩子提高自身的自制能力,從而提高自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