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年收入2650億元、增長12.7%,川酒搶了誰的增量?

年收入2650億元、增長12.7%,川酒搶了誰的增量?

份額優勢之外,川酒更大的戰略優勢正在形成。

文 | 雲酒團隊

近日,四川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一場新聞發佈會。會議透露,2019年四川省白酒產量366.7萬千升,規上企業收入2650億元,分別增長3.6%和12.7%,再度實現營收、產能的雙增長,規模優勢依然明顯。

至此,四川省白酒產業順利完成《優質白酒產業振興發展培育工作2019年度工作計劃》中的主營業務發展目標,並繼續保持營收、產能雙增長的趨勢。

對於正處分化階段的白酒行業,有業內觀點認為,白酒產業正向著產業集中、名酒集中、優秀產區集中的趨勢發展。那麼,在這樣的趨勢影響下,誰是下一個受益者?


川酒增量何來?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數據庫顯示,2019年1—3季度,全國白酒產量有所下降,而四川省的白酒產量是唯一保持增長勢頭的區域。如今,川酒全年數據出爐,營收、產能雙增長中的增量究竟從何而來?

有人說,這是政策與企業雙向互動下構建的川酒黃金時代。

201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川酒振興計劃”,分別從品牌提升、提質增效、市場開拓、創新驅動、人才科技等方面,下達34項重點任務。同時制定明確的目標,要求2019年川酒主營業務增速達到12%,利潤增速達到15%。

政策的傾斜,為川酒全維度、高質量的發展加固頂層建築,而企業無疑是最重要的地基。

從川酒與全國白酒行業數據的比例來看,2018年,四川省全年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高達358.28萬噸,佔全國產量的41.13%;銷售收入2372.4億元,佔全國白酒銷售收入的44%;實現歸母淨利潤343.7億元,佔全國白酒淨利潤的27.5%,可謂是佔據大半江山。

年收入2650億元、增長12.7%,川酒搶了誰的增量?

而據中國酒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產量785.95萬千升,同比下降0.76%。與前述四川省同期規上企業白酒產量366.7萬千升比較,川酒產量佔全國產量的比例已高達46.66%。

年收入2650億元、增長12.7%,川酒搶了誰的增量?

業內認為,這一成績歸功於川酒的梯隊建設。

一方面,川酒名優酒品牌眾多。2018年,“六朵金花”實現營收近1285億元,佔川酒整體的54%;實現利潤284億元,佔川酒的83%。

2019年,六朵金花更是共同發力,五糧液核心產品量價齊增,整體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1.01億元,同比增長26.84%;實現淨利潤131.26億元,同比增長31.75%;瀘州老窖國窖1573單品突破百億,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4.77億元,同比增長23.9%;淨利潤37.95億元,同比增長37.96%;劍南春2019年財年預計營收達150億元;郎酒則向200億元發起衝擊;捨得、水井坊的全國化佈局不斷推進,川酒集團等企業也在不斷髮力。

除此以外,川酒的增量還來源於後續部隊的衝力。從數據上看,2019年,川酒整體營收較2018年增長277.6億元,除六朵金花貢獻約200億元增量,剩下的增量便來源於川酒的“十朵小金花”戰隊及尾部陣營。

2019年,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業正式落地,川酒第二梯隊集體亮相。十家企業即便在四川之外的其他白酒產區,也足夠有競爭力。例如,2019年,豐谷酒業實現銷售收入12.78億元,同比增長75.5%,經營性利潤接近億元;仙潭酒業躋身10億量級;古川酒業在江蘇市場已佔得一席之地。

此外,作為原酒大省,原酒企業在四川原酒產業聯盟的帶動下,也在進一步發展,為川酒整體發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川酒的產品佈局層面來看,以普五、國窖1573為例佔據高端白酒市場;水晶劍、紅花郎、臻釀八號/井臺裝、品味捨得穩居次高端市場;六朵金花系列酒產品則滲透進中低端市場,敘府特曲/大麴、小角樓、三溪等產品也是精準卡位中低端市場,僅從價格帶分佈而言,川酒就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全國人民每喝五瓶白酒,就有兩瓶來自四川”。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少雄曾這樣介紹川酒產業規模之大。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正是這樣完善的梯隊建設,完整的產業佈局,再加之政府的扶持,成就了川酒的增量。


趨勢再顯,誰是受益者?

2月25晚,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在“如約而藏,不負春光”2020年第9期雲酒夜話上透露,到今年末,白酒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很可能減少至1000家以內。

宋書玉分析,近三年來,白酒行業的增長帶著明顯的集中化趨勢,行業利潤進一步向前50名酒企集中,儘管擁有生產許可證的酒企數量超過7300家,但行業利潤基本集中在前4%的企業當中。

2019年11月6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新目錄中,“白酒生產線”已從限制類輕工業中刪除。業內認為,白酒產業擴大規模的這一“緊箍咒”被解掉後,白酒產業的總產能將進一步朝著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區集中。

根據2018年數據顯示,貴州省白酒總產量30.9萬千升,銷售收入898億元,利潤520.3億元;江蘇省白酒總產量69.19萬千升,銷售收入324.96億元,利潤141.87億元。基於數據分析,業內認為,四川產區、貴州產區、江蘇產區在產能、營收、利潤,以及與之相關的產業現代化程度上有著較大優勢,可稱之為優勢產區。

再繼續細化到區域產區,2018年產量位居我國白酒產區的前五位分別是瀘州產區201.3萬千升、宜賓產區63.8萬千升、宿遷產區28.02萬千升、遵義產區26.91萬千升、呂梁產區14.14萬千升。前五個席位,四川佔據了兩個,且僅宜賓產區的產量就幾乎與後三個產區之和相當,優勢可見一斑。

此外,對於產區而言,名酒的優勢將加碼產區優勢。從四川、貴州、江蘇三個優勢產區來看,川酒六朵金花佔據四川省白酒銷售額的54%,茅臺佔據貴州省白酒銷售額的83.5%,洋河佔據江蘇省白酒銷售額的74.2%。

眾所周知,未來的白酒行業將向名酒集中。而從上述三個產區來看,四川佔有六大名酒,且整體佔比低於貴州和江蘇,無論是數量還是張力都更具優勢。

可見,當白酒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向優勢產區靠攏,馬太效應持續升級時,川酒將有極大的利好。


除了份額,川酒還有哪些可能?

另一方面,除份額優勢外,川酒接下來還將形成更大的戰略優勢。從川酒產業結構層面看,川酒正在持續地升級。

一方面,自川酒集團成立後,已先後收購敘府、二峨等國優品牌,並計劃在未來5—10年時間裡與15個國優系列品牌合作。除此之外,川酒集團還收購了200多家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平臺,從不同程度地優化了川酒的產業結構,使川酒進入更高效的集合式發展模式。

同樣進行收購的還有四川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發展”),今年2月,川發展併購河套酒業一事正式塵埃落定,標誌著川發展首次跨省併購成功。業內認為,川發展跨步併購省外酒企,實際上是川酒尋求的新的擴張模式,將川酒拓展到西北市場的同時,也助力川酒產業結構模式的升級。

另一方面,川酒也一直在尋求資本化的途徑。

2009年帝亞吉歐持股全興集團,成為水井坊實際控股股東,水井坊業績快速提升;2015年天洋集團入主捨得開展改制,2018,年捨得酒業營收增速創6年來新高;2018年,綠地集團先是與五糧液合作,而後進軍瀘州產區,註冊瀘州綠地酒業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萬達集團與五糧液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傳媒產業及體育賽事、專賣店建設、酒類產品、文化旅遊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業內外的資本接連入局,預示著川酒產業巨大的可能性,與資本的結合也將進一步擴大川酒的產區優勢,形成川酒整體的戰略優勢。

雖然從數據上看來,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也一直在減少。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新增白酒企業數已超過1.1萬家。白酒產業向來遵循“適者生存”的規律,機會從未消失。

行業集中整合,川酒快速崛起領跑行業,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